新快報訊(記者周繼堅)昨天,18歲的龍波(化名)離開少年教養所,廣東人文學會廖冰兄人文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會長廖陵兒女士親自到市少年教養所來接他,還幫他聯系了一家快餐店做外賣工。
不過,記者了解到,不少結束教養后無家可歸的“問題少年”,在社會上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成為他們個人與社會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其中一些孩子由于沒知識、沒技術,又成為流浪少年甚至重回違法犯罪團伙。
失去父母三歲起流浪
去年3月,龍波在搶劫了一部手機后,跳上一輛摩托車準備逃走,“摩的”司機直接把他帶到了警察面前。為此,龍波受到了教養1年零9個月的處理。此時,他來到廣州這座城市還不到一個星期。
龍波告訴記者,他是茂名人,父親很早去世,母親離開了家,他和爺爺相依為命。3歲那年,爺爺被一場大火奪去了生命,此后他就無依無靠地生活。去年3月,17歲的龍波和一位朋友從佛山爬火車來到廣州,被朋友帶入了一個搶劫團伙。
進入少年教養所后,龍波認識了前來進行幫扶活動的廖陵兒。廖阿姨完全不帶歧視地跟他平等交流,讓龍波很感動。昨天,原本打算去佛山繼續流浪的龍波,抱著廖阿姨帶來的棉被,跟著廖阿姨到快餐店報到。廖阿姨還說,如果龍波想學習一門技術,可以幫他出學費。
“問題少年”易“二進宮”
一同前往少年教養所探視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肖存玉女士研究“問題少年”已有多年,先后和多名“問題少年”建立起幫扶關系?!敖甜B所里的‘問題少年’,有六成以上是從小缺少父母關愛,才逐漸走上違法的道路。”肖女士說,他們還缺乏法律意識,很多甚至不識字。由于既沒有知識,又沒有技術,同時還不能享受廣州市戶籍人口的待遇,生活沒有任何保障,如果沒有人幫扶,一些“問題少年”出來后找不到工作,又開始去干搶劫的勾當,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ń鹧蚓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