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情節(jié):小皇子在全家聚餐時,興高采烈地向父王請纓,做重陽節(jié)慶祝晚宴上看守皇宮安全的職令官,想讓父王和母后更高興。沒想到卻遭父王的漠視。父王不但沒有回答他,反而直接委任他的哥哥擔當此職。
特別提示:
很多情況下,拒絕孩子是必要的,但小皇子遭受的對待過于嚴厲。心理醫(yī)生提示,拒絕孩子要講技巧,它所造成的挫折一定要是適度的“微小挫折”。例如,當孩子要一件你認為不該買的玩具時,家長需要冷靜地保持同一種態(tài)度:“這件玩具你已經(jīng)有類似的了,不能給你買。”一開始,可能要任孩子吵鬧耍賴,家長一定要堅持不改變態(tài)度,并重復你的理由。這樣給孩子心理的影響就是微小的挫折,孩子以后就知道了,自己的要求不可能被無限的滿足,長期下去自己就養(yǎng)成應對拒絕的積極心態(tài)和做事的原則。而如果家長對待孩子太嚴厲,在商場里當著售貨員就“教育”他,那么很可能會給孩子心里留下創(chuàng)傷,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容易膽小怕事,創(chuàng)造能力不強,還可能從小形成逆反心理。
啟示二:家長的言行做好表率
電影情節(jié):小皇子經(jīng)常看到哥哥、母親和父王之間的放縱行為與勾心斗角,對權力的明爭暗斗等。雖然表面上沒有反應,但他卻記在心里,印刻在腦海中,以此影響自己的行為,在最后將他的利欲熏心和兇殘表現(xiàn)得更直接。
特別提示:
有些大人這樣說:“我自己知道我這樣做不好,我已經(jīng)告訴孩子不要學我,要怎樣怎樣,孩子怎么還是做不到?”這個原因很簡單,當父母自己還做不到一件事的時候,想讓孩子做到是不可能的。孩子的一切道德準則、行為模式、好壞判斷,都是以大人為標準的。大人如果說一套做一套,孩子也會從小學會不真誠;大人如果在孩子做不到時施以懲罰,那孩子長大后也就學會攻擊和報復;大人如果總愛推卸責任,那孩子以后也就學會不負責任。也就是說,家長的身教遠遠勝過言傳,大人性格中的缺陷、所犯的錯誤,孩子都會學,而且長大也難以改掉。
那么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就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大人不要把自己當作道德權威,家長不可能完全不犯錯,此時千萬不要對孩子隱瞞和狡辯,而要向他說明,人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要努力認識到自己的不完美并不斷改進,這樣孩子會學習這種不斷完善自己的精神,將來成為一個不斷進取的人。有時,向孩子承認自己的不足會使家長的形象更高大,也會使孩子養(yǎng)成思考和自律的習慣。
其次,大人對孩子的期望往往是“得比我強”,但是,大人做不到的孩子很難做到,所以,與其讓孩子比你強,不如首先大人自己來進步,這樣也會使你的孩子將來進步的空間更大。最后,當孩子出現(xiàn)和自己同樣的錯誤時,大人往往更著急。此時要意識到,大人與孩子共同進步才是最有益的。
啟示三:傾聽和視覺交流效果好
電影情節(jié):小皇子有仇視眾人,殺父篡位的心理,眾人卻沒有絲毫察覺。當小皇子拿著劍刺向親人的胸膛時,所有的人都震驚了,他們此時能做的只有無奈和惋惜。
特別提示:
現(xiàn)在大部分家長還認為只要管好孩子的吃、穿、用,自己就算盡職盡責了。而忽視孩子的精神需要,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現(xiàn)代的孩子身處飛速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獨生子女環(huán)境、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中,有著與父母輩迥然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有著新時代的苦悶和孤獨。但他們往往不能主動跟父母溝通,只好在朋友或者網(wǎng)上尋找非專業(yè)的幫助。這樣,父母離孩子的內(nèi)心就越遠,孩子就容易感到孤獨和出現(xiàn)心理問題。
所以,作為父母,千萬要重視溝通的作用。首先,父母不要總高高在上地教育孩子,這不是真正的“溝通”,要當朋友似的父親而不是皇帝似的父王。父母們要彎下腰、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在交流中,重在傾聽,鼓勵孩子盡情傾訴自己的所有想法,用關注的眼神與孩子相視。在他犯錯誤時,以“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做”的口吻給孩子以引導。
啟示四:孩子犯錯要先找心理動機
電影情節(jié):當小皇子向父王和眾人表示要篡位時,沒有任何一個人試圖阻止,迎來的只有母親的放棄和父王的殘酷鞭打。
特別提示:
首先,孩子“犯錯”可能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在作怪,因為孩子的心智尚不健全,沒法顧及到做某件事的結果。這種錯誤是很正常的,是孩子活潑的天性決定的。無所謂“錯”還是“對”。此時家長重要的不是責罵,而是引導他以后做事前要認真地思考結果。以保護他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欲,提高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稍大一些的,有計劃犯錯的孩子。即使真的由于無知闖了大禍,比如到了團伙犯罪要進少管所的地步,家長和社會仍然不要放棄他。要讓他自己認識到犯錯的心理動機,自己為什么會在那種情況下做出那些事情,說明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問題,今后怎樣調(diào)整和磨練自己。這些工作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的努力完成,需要心理咨詢師、少年法律工作者的幫助。因為,孩子都是善良和單純的,只是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發(fā)展,此時,眾人的信心和愛護是給他們改過自新最大的動力。
健康時報刊登過的相關文章:
2006年10月12日《不拿兒子和別人比》
核心提示:父母要尊重孩子并給他足夠的肯定與鼓勵。
2006年8月28日《“弱智”帽子別亂戴》
核心提示:父母和老師不要輕易評價孩子的成績和弱點,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壓力。
2006年8月3日《運動能調(diào)節(jié)孩子心理缺陷》
核心提示:父母需要帶領不同心理狀態(tài)(孤獨、怪僻等)的孩子做戶外運動以調(diào)整心理狀態(tài)。
2006年5月11日《孩子為何想當外國人?》
核心提示:孩子對客觀現(xiàn)實的認識,絕大部分是通過大人的言行和思想情緒的影響來實現(xiàn)的,所以大人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
相關鏈接
近年發(fā)生的青少年惡性犯罪
●1997年4月3日,廣州越秀區(qū)公安分局查獲了一個專門勒索在校學生的帶黑社會性質(zhì)的犯罪團伙“龍騰幫”。這個團伙的4名成員除21歲的黃某是無業(yè)青年外,鄭某、林某、溫某均為在校生,年齡在14~16歲之間。
●2006年4月16日,重慶市兩名小學6年級學生用繩索箍頸和馬刀砍殺學弟后逃竄,被警方發(fā)現(xiàn)后,稱自己是為了闖蕩江湖練膽。
●2006年5月初,呼和浩特市連續(xù)發(fā)生夜間持刀搶劫案。經(jīng)調(diào)查是一少年團伙所為。他們在半個月的時間里持刀作案23次、砍傷6人。平均年齡不到18歲,最小的年僅15歲。
《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