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中學生為了倡議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春節,向全國各地學生收集春節創意,還給二十余國的總統寄去了中英文的春節祝福。昨天,上海中學的這四位學生向全社會發出這一正式倡議。
同齡人不知為何過春節
對于活動的緣起,組織者之一上海中學高二學生李想告訴記者,兩年前,語文老師王家祥在一堂課上,講到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
“關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失落的民族傳統文化,我們中學生是不是可以做些什么呢?”一個想法在李想心中萌生。
隨后,她找到了平時志同道合的幾位同學,共同成立文欣社,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和保護。期間,他們以文會友,讓中學生通過文字表達他們對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看法。
在文章里,一些學生表示,春節只是一種節日,它的
存在沒有多大意義。甚至有人質疑,我們為什么還要過春節?有些學生心中的天平更傾向于過洋節日……這樣的文字都深深觸動了文欣社的四位成員,于是,一場有關春節的“保衛戰”在這個寒假拉開了序幕,并為特別行動命名———“愿在我心,任在我肩”。
中學生誠意打動領館大使
四位學生起草了致所有中國學生的倡議書,隨后聯系了全國各地多所學校,收集學生關于春節的建議、創意。
“我們的祝福為什么不能漂洋過海,帶給其他國家的人民呢?”于是,一個向各國總統送春節祝福的點子產生了。
但執行這個任務可不容易。幾位學生先在網上搜索了各國總統辦公地址,可完全不懂的德語、俄語、意大利語地址讓他們傻了眼,只能求助上海圖書館尋找資料。
“不如你們將信件交給領館,成功的幾率會大一些。”上圖工作人員提議說。
于是,幾位中學生又奔赴各國駐滬領館,他們的誠意感動了很多人,最后,孩子們成功了,一個個領館就這樣被這群“初生牛犢”相繼攻破。
另一位組織者上海中學學生許沁告訴記者,他們還將在上海人流量較大的地區開展社會活動,讓路人進行春聯、年畫、剪紙等有關春節習俗的DIY制作;同時寫下春節祝福、感恩、收獲、對新一年的憧憬……
■專家觀點
體現青年一代的社會責任感
“我非常贊賞幾位上海中學生的舉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專員杜曉帆博士表示,中學生這個群體能主動發出倡議———保護春節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出中國青年一代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傳統文化保護的一種迫切心情。
市社科院青少所所長楊雄表示:“上海中學生有這種意識,真是令人鼓舞的消息!”
楊所長告訴記者,之前的調查顯示,一些中小學生對于中國傳統節日知之甚少,愛過洋節的現狀令人擔憂。有關部門也一再強調,要加強中小學生民族精神教育、引導青少年保護、傳承民族傳統。“這些孩子們的創意不僅完整,而且可行性強!沒想到,他們走在了大人前面!”楊所長認為,這種活動對于凝聚民族情感、構建和諧社會都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