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巾幗眾手建造新家園
——贛州市婦聯牽手眾姐妹參與新農村建設紀實
○記者許軍 涂家福
雪白的墻壁,藍色的門窗,古樸的吊樓,平坦的水泥路,成片的臍橙林。這就是江西省瑞金市黃柏鄉的胡嶺新村。
1月10日,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晴宜和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洪天慧,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潘逸陽的陪同下來到胡嶺。他們一走進新村,便被掛在墻上的一塊塊牌匾所吸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兒媳”、“綠色環保家庭”、“村風民風榮辱榜”……無不散發出市婦聯牽手紅土巾幗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濃濃氣息。黃晴宜、洪天慧表示,要把湖嶺社區打造成為全國婦聯的“巾幗示范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贛州市婦聯積極引導組織全市廣大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其做法得到全國婦聯的充分肯定,先后在全國婦女扶貧開發工作推進會和全國省市區婦聯主席會上作了典型發言。該市婦聯掛點的贛縣吉埠鎮樟溪土溝自然村示范點成為國家建設部的全國村莊整治培訓班現場教學點、全省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樣板村。去年初以來,湖南、安徽、廣東、甘肅等11個省市婦聯組織前來參觀考察。
瑞金市黃柏鄉胡嶺社區婦助會組織婦女開展爭做“五好”新女性活動,有效促進了村風民風的好轉。圖為胡嶺村婦女親如一家的畫面。記者許軍 攝
村落社區婦助會的建設,凝聚起百萬婦女大軍投身新農村建設主戰場
“主要事跡:2006年12月24日,本小組村民劉佐榮家承包的5畝臍橙現已成熟,因無勞力采摘而發愁,婦助會長劉冬娣了解情況后,發動婦女互助組謝小英、楊美嬌等12人,帶著采摘工具,一大早就來到果園,一天就完成了任務,解除了劉佐榮的后顧之憂。”
“點評:應發揚團結友愛的互助精神,向婦助會的婦女們學習。”
這是瑞金市黃柏鄉胡嶺村村風民風榮辱榜上所登載的內容。里面所說的“婦助會”,是贛州市婦聯在農村村落社區一級成立的婦女自治組織。
去年初開始,贛州市婦聯針對農村實際,先后在農村組建村落社區婦助會960多個,形成了以縣(市、區)婦聯為核心、以鄉鎮婦聯為主干、以村婦代會為依托、以村落社區婦助會為支撐的農村基層婦女組織網絡。同時,在村落社區婦助會的引導下,村組婦女采取自愿、互助、互惠、無償的原則,結成一個個互助小組。目前全市已組建起蔬菜、臍橙、生豬、文化娛樂、衛生清潔等互助小組2800多個。
贛州市婦聯主席黃麗紅說,村落社區婦助會的組建,探索了在村婦代會指導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新型村落婦女組織模式,她不僅充分調動了廣大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而且使村婦代會原本在村小組一級婦女工作的“梗阻”現象迎刃而解,有效地幫助和解決了村婦代會主任想辦又一時難以辦的事。許多農村婦女群眾用“解了難、順了心、樂了人”九個字,對婦助會工作作了形象概括。
崇義縣為使婦助會成為廣大農村婦女名副其實的“娘家”,建立了婦助會民主推選機制,將致富能力強、熱心公益事業的農村婦女確定為婦助會會員候選人。目前,該縣已組建村落社區110多個,組織動員了全縣8萬婦女大軍投身新農村建設。
這是近日土溝村婦女接受產業培訓的鏡頭。市婦聯從2005年掛點贛縣吉埠鎮樟溪土溝村后,投資十幾萬元建起了全市首家婦女培訓學校。記者許軍 攝
實施科技培訓富民行動,以家庭增收促進農村富裕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和核心目標,也是農村婦女實現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在贛南農村,70%的青壯年外出打工,留下的大都是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無一技之長的婦女。提高這些婦女的技能,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诖耍M州市婦聯在組織農村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中,以幫助婦女增加收入為著力點,深化農村婦女“雙學雙比”競賽活動,通過實施“科技培訓富民行動”,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以家庭增收促進農村富裕。
在科技培訓富民活動中,贛州市婦聯以辦好“婦女學?!睘樽ナ?,堅持“多條腿走路”的辦法,廣納社會資源,充分利用教育部門的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科技部門的星火學校、農業部門的農廣校、科協的農函大、計生部門的婚育學校、勞動就業部門的再就業培訓機構等,作為各級婦女學校的培訓平臺,根據婦女特點,聘請種養專家和高校教授,突出以花卉、臍橙、生豬、蔬菜等重點產業的科技培訓和以縫紉、針織、家政、烹飪等為重點的用工培訓,以提高婦女致富本領,著力解決婦女就業這個民生之本。
寧都縣田頭鎮成立席草女能人協會后,會員發展到112人,協會定期向會員提供市場信息和技術服務,幫助解決生產資金、原料不足等問題,帶動了一大批農村婦女從事草席生產,田頭鎮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草席之鄉”。
龍南縣在村小組婦助會里成立了科技示范崗。該縣細崗村小組婦助會科技示范崗責任人鐘美英種有臍橙8畝,今年臍橙收入達2萬元。她利用村婦女學校和自家果園,分季度對全組婦女進行臍橙種植技術培訓。在她的帶領下,全組婦女種植臍橙300多畝,去年臍橙收入20多萬元。
目前,全市各級婦聯組織已培訓婦女30多萬名,她們學得一技之長后,紛紛就業于本縣、本地的工業園區。如今,“到工業園上班,回新農村居住”已成為許多農村婦女“時髦”的生活方式。
創建衛生農家,通過一家一戶的整潔推動村容村貌的變化
遠看綠油油,近聞臭哄哄,垃圾亂倒,蚊蠅亂飛。這是過去人們對贛南大多數農村的印象。
近日,外出打工的賴小生回到家鄉龍南縣灣角村,沒想到村里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就變了樣:過去的“空心村”蓋起了一排排小樓房,原先坎坷不平的進村小道,被一條干凈整潔的水泥路所取代……這些變化,得益于龍南縣婦聯實施的“家居整潔舒心行動”。
贛南婦女自古有勤儉持家,勤勞善良的美德。庭院的衛生打掃,家居的環境美化,被看作是婦女的分內之事。贛州市婦聯因勢利導,實施“家居整潔舒心行動”從農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臟、亂、差中做起,動員組織廣大婦女積極投身“三清三改”活動中,并提出“‘三改’靠政府,‘三清’靠婦女”的響亮口號,組織廣大婦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家家戶戶打掃環境衛生、疏通水溝、整理院舍,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在此基礎上,重點開展“綠色農家”創評和“建設綠色環保家園”活動,綠化村莊,美化庭院。
為使“三清”工作形成長效機制,全南縣金龍鎮婦聯成立專門檢查小組,對各家各戶衛生文明狀況進行不定期檢查,并把檢查結果作為創評“衛生文明庭院”的依據。各地還引導農村婦女成立“媽媽衛生勸導隊”,深入各屋場開展監督服務工作,村婦代會及時開展衛生清潔流動紅旗評比活動,使新農村建設有了實際管用的長效保潔機制。
興國縣龍口鎮文院村開展“建設綠色環保家園”活動幾個月來,家家戶戶基本上實現了十有:有綠色庭院、有清潔自來水、有水沖式廁所、有硬化人行道、有垃圾分類處理點、有廢品回收利用措施、有家禽圈養欄、有滅“四害”措施、有綠色有機食品種植園、有農藥安全使用日志。不僅鞏固了“三清三改”成果,提升了“綠色農家”創建水平,而且把“綠色農家”活動推向了更高層次。目前,通過實施“家居整潔舒心行動”,全市已涌現了大余新安、南康金塘等一批集生態效益、觀光效益和經濟效益于一體的綠色新村。
爭做“五好”新女性,讓美德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最近,瑞金市武陽鎮謝發姑,成為當地的新聞人物。原先,謝發姑認為公公婆婆在兄弟分家中不公,因此經常對老人指桑罵槐,互不往來。自從贛州市婦聯開展“爭做‘五好’(好鄰居、好妻子、好兒媳、好母親、好女兒)新女性”活動后,她像變了個人,對公婆溫言細語,十分孝敬。
贛縣吉埠鎮樟溪村老人陳三秀今年93歲,女兒外嫁鄰村后,便獨自一人在破舊的老屋里生活。去年上半年,女兒主動將老人接到自己家中贍養……
像這樣的故事,在贛南還有許許多多。
過去,由于種種原因,農村中婆媳矛盾、妯娌恩怨、鄰里別扭等現象時有發生,鄉村干部每年要花很多時間出面調解。為此,贛州市婦聯從實現廣大農村婦女追求和諧幸福的家庭生活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需求入手,倡議農村婦女為父母獻一份孝心,為丈夫獻一份溫情,為兒女獻一份母愛,為鄰里獻一份真誠,為新農村建設獻一份力量,爭做好女兒、好妻子、好兒媳、好鄰居,以家庭和諧促社會和諧,以家風文明促進鄉風文明。
目前,全市共建立爭做“五好”新女性、建設和諧新農村活動示范點78個,評選“五好”新女性10082名,廣大農村婦女在挑起家庭生活重擔的同時,以女人特有的賢淑孝順,引導農村新風尚。一朵朵一簇簇絢麗的文明之花,正在贛南紅土地上競相綻放。
轉自:中國贛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