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情人節禮物并非送“戀人”
“作為家長,我真不知該怎么辦好了”,市民廖女士告訴記者,昨天下午,讀高一的兒子在家附近的一家花店花200元訂了數束玫瑰,要把它們作為情人節禮物送給班里的幾位異性好朋友。廖女士是位教師,本想與兒子談談,告訴他這樣做的不當之處,不料兒子一句話頂回:“很多同學都這樣,我要不送不是太沒面子!”
無獨有偶,高二女生小華(化名)前幾天在網上搜索下載了十幾條有關情人節的短信。她說,現在同學間發情人節短信很普遍,她已收到了13個同學發給她的情人節短信,諸如:愛你是一種幸福;想你是一種快樂……等等?!拔覀兤綍r的學習壓力挺大的,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既然有這樣一個節日,買點禮物送給關系較好的同學朋友,大家湊湊熱鬧多好,并不意味著就是要談戀愛啊。”小華說,因為“情人節”正逢假期,所以她約了幾個朋友周末去溜冰、打球,想象著到時聚會時的場景,她都感到很快樂。
■家長:害怕“弄假成真”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其實中學生們互送情人節禮物,多數是為了表達友情而不是愛情,他們的約會,大多也不是單獨行動,而是三四個孩子集體行動,和戀人的約會大相徑庭。
但作為家長的廖女士認為,情人節并不是學生的節日,根本與他們的年齡不相稱,所以她不能接受自己孩子過情人節。另一位家長也表示,中學生在這個時候用這樣的理由交往,若全聽他們的容易讓孩子以為家長默許他們,或促使孩子久而久之發展為“情人”關系,會給他們自己以及周圍的人帶來心理壓力。
■老師:應當合理引導孩子
“應該有學生也在過情人節,但多數學生間互送禮物,實際上只是表達友情,不是愛情?!蔽靼哺呒壷袑W德育處主任王麗娟笑著告訴記者,“學生不可能與社會絕緣,情人節對學生的影響肯定存在,但大多數中學生是帶著游戲的心態來對待這個節日,而不是真的在談戀愛。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壓力其實很大,他們也感到寂寞,任何一個節日對他們來說,都是生活的點綴和調劑品,也是他們和異性交往的渠道和借口。雖然不排除有的中學生買花送給自己心儀對象的情況存在,但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們渴望和異性朋友交往,是很正常的,不能有過激的教育舉動,否則會起到反效果,所以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老師、家長以及社會都有義務告訴他們‘情人節’是戀人間的節日,并不適合中學生?!?
王老師還建議,引導可采用多種渠道,比如,去年情人節剛好已經開學,學校就以“中國傳統七夕節與西方情人節之我見”為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反響很不錯。所以,家長若擔心孩子,就要走進孩子的內心,而后再做出適時適當的引導。
來源: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