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聲音】
提倡5歲就入學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贊成5歲入學的觀點主要基于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希望孩子早一年入學,能夠在將來掌握先機。
5歲足夠聰明 家住廣州西村的家長田女士認為,現在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孩子身心發育好,比以前聰明得多,5周歲大的孩子已經具備了接受系統教育的條件,所以應該提倡讓孩子提前入學。
減輕父母負擔 抱著這種出發點的家長大有人在。家住廣州工業大道南的家長王女士表示,現在社會就業壓力太大了,對于家長而言,孩子早一年讀小學,就能夠早一年出來工作,就可以早一年減輕家長的負擔。
著眼發展前景 家長對于孩子前途的擔憂有時候體現在細節上的。在廣州市某機關工作的張先生就有深切體會,他表示,如今各行業特別是國家機關單位,選拔干部等都是有年齡要求的,工齡較長、年齡較小的人被選用的機會相對大,早一年入學當然就能多一些勝算。
堅持6歲再入學
盡管提倡5歲入學的家長不在少數,但堅持6歲才入學的家長也大有人在。他們也有充分的理由。
5歲孩子能力弱 兒子正在廣州市東風西路小學讀二年級的阿蟬表示,5歲的孩子生活能力、身心發展狀況都還比較弱,這么早就把他送去讀書,孩子太辛苦,大人也不放心。
擔憂畢業就失業 持這種觀點的家長認為,現在社會上失業下崗的工人太多,即使大學生也面臨就業危機,早一年畢業也可能意味著早一年找不到工作。因為要讓孩子多享受一年快樂,打牢基礎也許更好些。
7歲入學也不晚
快樂童年無價 在一片“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聲音中,也有堅定的“讓孩子享受充分的童年快樂”的聲音。家在廣州市盤福路的曾女士堅決反對讓孩子提前入學。她說:應該給孩子更多的空間來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7歲以前的孩子還是應該以玩為主,做父母的不應剝奪孩子最基本的權利,扼殺孩子的童真。7歲之后再好好管教也不遲。
【觀點呈現】
關于“孩子到底幾歲入學”的話題這幾年一直爭論不休。
★贊成5歲入學的家長一般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智力發育得較好,比其他孩子聰明,足以提前一年升小學,沒必要再在幼兒園里多耗一年。
★贊成6歲入學的家長則認為,孩子一年一個樣,5周歲孩子的身體、心智發育與6周歲的孩子沒法比,太早上學并不一定能搶到發展的先機。
★贊成6歲半甚至7歲入學的家長認為,孩子的童年太短暫,應該讓孩子多享受一下無憂無慮的童年快樂,7歲入學,家長更放心。
【幼兒園態度】
7歲入學最好
鄧海珠老師(海珠區中海名都幼兒園大二班)
別說相差1歲,就是相差兩個月的孩子,接受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能力等都有明顯的區別。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聰明,那只是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并沒有進行過橫向比較。就算我們把幼小銜接的工作做得很充分,6歲的孩子到了小學,也不見得個個都能很快適應小學生活。而在我們幼兒園,上一年因為差幾個月不滿6周歲而多讀一年的孩子,到了小學后適應能力就很好。所以我們覺得還是7歲入學比較好。
【小學老師觀點】
6歲也有些勉強
鄭偉儀校長(廣州市文德路小學):幼兒園的教育相對輕松自由,而小學卻是截然不同的規范教育,就像一節課得坐在座位上40分鐘不準亂動,很多6歲的孩子尚且需要差不多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適應。部分6歲的學生剛入學時還撒尿、哭個不停地要媽媽,5歲的孩子就可想而知了,年齡太小,適應能力也很差,很難接受小學這么系統化的教育。再者,對于老師來講,教5歲的孩子會更辛苦,壓力也會更大。因為我不主張讓孩子6歲前入學。
教育法:滿6周歲應入學
1986年7月,我國頒布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其第五條規定: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7周歲入學。1990年中期,教育部又提出凡滿6周歲的兒童應當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我國從1980年代中期至今,一直執行的是兒童6周歲入學的規定。
穗:入學年齡曾反復
建國后,廣州市小學的入學年齡曾有過反復,基本在7歲與6歲之間。1954年,廣州市教育局規定年滿7周歲才能入學。1980年,廣州市教育局規定有條件的學校和地區可放寬到6歲半。1986年,廣州市教育局規定入學年齡原則上為6歲半,但在入學緊張的地段、區鄉,仍可維持在7周歲或6歲9個月。在對口地段適齡兒童全部入學后,仍有學位的學校可招收一部分6周歲兒童。1990年,廣州市區普遍開始6歲入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96%。
省政協委員提議引關注
早在2004年2月廣東省兩會期間,就有省政協常委黃慶勇在提案中提出:將現行的兒童入學年齡由6周歲提前到5周歲。也就是說,小孩一到5周歲,就可以上小學了,不必老趴在幼兒園里搞過渡。這項建議引起了許多父母的熱切關注,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也不少。
各國入學年齡要求不一
在其他國家,兒童入學的年齡要求不盡相同,大都有在6~7歲之間,而5歲入學的國家也有,如美國、英國、芬蘭、日本等國。
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
早在70年代末,我5歲的時候,我媽媽就以我比其他小朋友聰明為由,極力說服當時的小學老師讓我入學,老師推脫不了,建議讓我先試一試。結果當天的第一節課上,我抓耳撓腮難以坐定,好不容易等到下課鈴響,老師還沒宣布下課,我先從座位跳起身,大叫一聲“上廁所去嘍——”,結果理所當然地又被退回了幼兒園。
早前在采訪一位心理學家時,他曾經對我說過我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相應的身心發展狀況,所以應當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上幼兒園、讀書、工作、談戀愛、結婚、生子……太早太晚了都不好,都可能對其心理造成影響。細細琢磨這話,估計很多人可能都會有所感受。
還有一位家長曾經告訴過我一個觀點:“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提法可能有誤導,大家一味把孩子往前推,盡管起跑看似早了一步,但到了中途,耐力未必比起跑晚的孩子好,到了發力的時候也不見得就一定能超過后者,就是因為沒有打好堅實的基礎。
到底是5歲、6歲還是7歲入學,這個爭論由來已久,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持續出現,我倒覺得未必會有統一結論,但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一定沒錯!
大洋網--現代育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