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小學生玩網絡婚姻游戲
●小學生用成人化方式與“老婆”交流
陳先生告訴記者,兒子小聰(化名)前一陣子開始迷上了一個叫“熱血江湖”的網絡游戲。在游戲里,兒子找到了一個“老婆”,并且“生”下了一個“孩子”,一起修煉武功,斬妖除魔。起初陳先生以為孩子玩游戲也只是娛樂,但是通過聊天記錄,發現兒子竟然很自然地用一種成人化的方式與“老婆”交流,“接吻”、“擁抱”、“同居”等詞語把夫妻生活描寫得有聲有色。
●一初三學生有4年網絡婚齡
小姚(化名)是我市某中學的初三學生,已有4年的網絡婚齡了。他告訴記者,第一個接觸的游戲叫做“傳奇”。在游戲里面,小姚有自己的幫派,有自己的社區,也有自己的家庭,并在游戲世界里面和“妻子”“生”下了一個“孩子”。直到今天,他和游戲里面的“妻子”不要說彼此之間沒有見過面,就是連對方的照片也沒有看過。
●一個班65人中9人有“網婚”現象
據記者了解,像小聰、小姚這樣的青少年不占少數,記者隨機調查了我市一家中學初三年級的學生,發現喜愛網絡游戲的學生不占少數,其中不乏網絡婚齡數年之久的學生。有的同學之間還會相互攀比,吹噓自己的“老婆”有多厲害,在網絡游戲里面多么富有,近乎肉麻的字眼比比皆是。
記者于是對該班做了一個全面的問卷訪問,該班65個同學當中,其中有網絡婚姻現象的有9人,男生6個、女生3人,這一數據表明,網絡婚姻在中小學生中的流行已不容忽視。
逃避現實,尋求快感
為什么這么多青少年沉迷于網絡婚姻?小姚說,游戲里面的網絡婚姻可以提前體驗大人的世界,實在太有趣了。多數青少年也像小姚那樣,當在現實中遇到挫折時,就會去尋求得到平衡的方法,現實中做不到的事,可以在網絡世界實現,以此得到現實中得不到的成就感。
從外部原因看,學校過分強調學習成績,家庭教育不當,學生為了消除各種壓力,從網絡上尋求刺激,由于自身的控制力不強,深陷虛擬世界難以自拔。加之網絡上部分色情、暴力的成分對青少年有誘導作用,結果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沉迷于網絡婚姻。
成績下降,人格不健全
為了玩網絡婚姻游戲,小姚常常編造一些理由,甚至逃課,在網吧一玩就是一天。為此,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成績也因此越來越差。玩這類游戲的青少年大多像小姚一樣,一旦接觸網絡婚姻,腦子里想的全是和“老婆”去什么地方練功,什么地方可以得到極品裝備等,對現實中的一切事情漠不關心,對學業、工作都沒有心思,被家里人問及這些問題時甚至會翻臉。記者對從該班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后發現,“網婚”的學生普遍學習成績比不接觸網絡的學生低。
此外,在人格塑造方面,記者發現“網婚”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甚至比一般愛上網的學生更大,他們只和聊得來的游戲世界中的人交朋友,認為和現實中的朋友出去還不如上網和“老婆”或“老公”聊天開心,導致現實中朋友之間越來越疏遠,最后只剩下網上的“老公”或“老婆”。一旦脫離了網絡,甚至會感到彷徨無助。網絡上也不乏以網絡婚姻為名,盜取對方賬號和密碼,甚至騙取錢財的人,受騙者往往不再信任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人,對周圍的人也都產生了警惕。
增強親子之情有助孩子告別網絡游戲
對學生沉迷“網婚”游戲這一現象,惠州學院心理學老師黃少柏指出,游戲對青少年而言,是其走向社會的演習,有文化啟蒙的作用。然而,孩子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對戀愛、婚姻這些概念十分模糊,且涉世不深,而網絡婚姻游戲的那些內容會使孩子對性、戀愛、婚姻產生錯誤的觀念,甚至會把孩子導入歧途,所以對青少年來說,這些游戲不是好的演習,也不是文化啟蒙,而是誤導。
黃老師說,孩子之所以熱衷“網婚”游戲,根源之一在于缺乏情感的歸宿。當孩子沉迷于游戲中時,父母如果以打壓的態度對待,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若能多在情感、心靈上多關心孩子,學會與孩子交朋友,并更好地成為孩子的朋友,多與孩子交流、一起活動,如打球、看書、看電視等,引導其分辨是非善惡美丑,多鼓勵、幫助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關愛,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到生活的美好,孩子則能很容易告別網絡游戲。
來源:惠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