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愛心媽媽”們和兒童村的孩子一起做游戲,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母愛的溫暖 本報記者 王鵬 攝
|
“媽媽”們張開雙臂,迎接孩子們回家 本報記者 王鵬 攝
|
|
張雨露躺在“媽媽”家的吊椅上,聽著“妹妹”為她彈古箏 |
昨日,本報組織的22位“愛心媽媽”前往兒童村,領回了23個孩子。從昨日下午到今日下午,這些孩子們和他們各自的“媽媽”一起,看城里的大汽車,逛公園,吃火鍋。“愛心媽媽”們也將與認領的孩子度過難忘的“三八”節———這個屬于她們的節日。
愛心媽媽從20人升到22人
本報征集的20位“愛心媽媽”在3月6日下午就已經確定并通知到位,可是昨天上午,兩位熱心讀者紛紛打來電話,強烈要求參加這次活動,并稱在家里已準備好了孩子們的飯菜。記者被她們的真情打動,破例吸納了她們,原計劃由20人組成的“愛心媽媽”變成了22位。
約定的是下午1時30分在報社一樓大廳集合,可是時針剛指向1點,“愛心媽媽”李新就提著大包小包的過來了,“我給兒童村的孩子們帶了一些衣服、玩具和食物”。一起來的還有她的兒子劉三樂,這個7歲半的小男孩認真地說:“我要當‘愛心哥哥’,我還要用自己的壓歲錢給兒童村的弟弟、妹妹買東西。”
給“愛心媽媽”編好順序,上車后一清點人數,才發現多了兩位男士,兩位“愛心媽媽”忙解釋說,這是她們各自的愛人,都要做一次“愛心爸爸”,要和她們一起去兒童村接孩子回來。
認領孩子從22人升到23人
下午3時30分,22位“愛心媽媽”來到兒童村。那邊,“愛心媽媽”們在兒童村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兒童村,這邊,22個孩子心情激動地等待著和“愛心媽媽”見面。下午4時20分,“愛心媽媽”們和孩子們坐在了一起,2號“愛心媽媽”羅慶英說:“兒童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樣擁有美好生活的權利,這次活動之后,我們肯定會經常來兒童村看望孩子們的。”
孩子們準備了一首《明天會更好》的歌曲現場送給了“愛心媽媽”們。在“愛心派對”環節中,“愛心媽媽”們圍成一個半圈,孩子們五個一組站在圈子中間,在“愛心媽媽”的掌聲、歡呼聲和微笑中走向屬于自己的“愛心媽媽”。第一個找媽媽的是兩歲半的陳婷婷,看著一下子出現的20多位“媽媽”,幼小的她左顧右盼,緊張地差點掉下眼淚,52歲的“愛心媽媽”王菊香忙將她擁入懷中。22位母親22個孩子,當他們并排站在一起時,母親在孩子胸前的衣服上貼上了與自己編號一致的號碼牌,以此說明是“一家人”。在將要告別兒童村時,5號“愛心媽媽”王麗濤看著未被入選的孩子,心中酸酸的,經與兒童村負責人溝通后,一下認領了2個孩子,孩子人數也從22名上升為23名。
從兒童村回來的路上,9號“愛心媽媽”張藝和其他人交流時高興地說:“聽孩子叫一聲媽媽,感覺一下子就有責任了。”6歲的楊陽睡著了,“愛心媽媽”徐燕就把他摟在懷里,11號“愛心媽媽”郭藝蓉一路上都在和小李娜商量著晚上吃什么,明天到哪兒玩。
跟著“妹妹”學古箏
昨晚6時許,“愛心媽媽”帶著兒童村的孩子回到了各自的家里,這些孩子在新家里感受到了母愛的溫暖。
11歲的張金山跟著17號“愛心媽媽”閆學萍女士回到了位于西安西郊的新家,閆女士7歲的兒子程新一直興奮地拉著這位哥哥的手,陪他聊天。晚8時許,張金山跟著“媽媽”、“爸爸”和“弟弟”在家門口吃了一碗香噴噴的羊肉泡饃,然后一起回家。剛一到家,程新便迫不及待地拿出“奧特曼”影碟放了起來,小哥兒倆坐在沙發上看得津津有味,程新還拿出自己的玩具塞進張金山的手里。到兒童村已生活3個年頭的張金山,拿著從未玩過的變形金剛認真地搗鼓起來了。
昨晚9時40分,在愛心媽媽高娟家里,其女兒趙思淇將兒童村“姐姐”張雨露帶到自己書房里參觀,看見房里擺放的古箏還有吊椅,張雨露向吊椅走了一步又停了下來,最后在“妹妹”的鼓勵下,她終于大方地坐了上去。為了迎接“姐姐”的到來,9歲的趙思淇纏上假指甲,坐在古箏前認真地彈奏了一曲,張雨露聽得入迷了。接下來,張雨露在大家幫助下,也坐在了古箏前面,伸出手指撥弄了起來。坐在“媽媽”和“妹妹”當中,抱著“媽媽”給她買來的衣物、學習用品,張雨露幸福地笑了,她忍不住在“媽媽”臉上親了一個吻。
昨晚11時許,據18號“愛心媽媽”王菊香介紹,她和女兒帶著兩歲半的陳婷婷去了城墻看燈展,“娃玩得好得很,不哭不鬧的。從城墻回來‘打的’,當得知婷婷是從兒童村接回來的,出租車司機也沒有收車費,我感覺這個社會充滿了愛心,這些孩子一定不會孤單”。
今日上午,“愛心媽媽”們會和家人一起,按照計劃帶著孩子們去逛街、逛公園和超市,在午飯時間,還會和孩子們一起去吃肯德基。今日下午,22位“愛心媽媽”和孩子們會一起前往曲江海洋館游玩,晚些時候將把孩子們送回兒童村。和孩子們在一起,很多“愛心媽媽”都覺得時間太短,因為想要帶給兒童村孩子們的,還有很多很多。
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