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委托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與較大和正在發展的總量規模相比較,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質量優勢相對較低。主要表現為,高層科技群體中的女性所占比例非常低。
院士群體中女性的比例較低。中國現有兩院院士1405名,其中中國科學院現有院士704名,女院士占5%;中國工程院院士701人,女院士39名,占5.5%。
在國家重點科技計劃中的核心層,女性比例更低。“973計劃”所選聘的175名首席科學家中,女性只有八人,占4.6%;“863計劃”專家組中無女性成員。在167個全國性自然科學專業學會的常務理事中,女性僅占8%。
國家級獎項中女性所占比例較低。從獲獎的種類來看,獲得自然科學獎的女性占獲獎人數的4.8%;獲國家發明獎的女性占獲獎總數的11.9%;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女性占獲獎人數的12.9%。
從職務、職稱狀況反映的男女事業發展水平差距來看,女性明顯低于男性。調查顯示:無職稱和低職稱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比例,而在中高級職稱上,女性比例要低于男性比例。職務狀況更加明顯,接受調查的男性中40%以上有中高級職務,而45%的女性沒有任何職務。
近年來,我國財政對科技活動的資助主要通過“項目”方式實現,通過比較男女科技工作者在申報財政支持的科研項目的情況,可以看出明顯的性別差異,作為項目主持人無論申報和獲得項目數量,女性人均水平明顯低于男性,不到男性的一半;經費更是不到男性的1/3。
顯然,與男性相比較,女性在參與科技活動中的表現遠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狀態,當其職業發展到高層階段時,與男性形成了差距。
課題組認為,盡管我國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質量優勢相對較低這一問題與世界其他國家雷同,但與我國女性科技人員所具有的規模優勢相比,這個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其實女性從事科技工作有許多優勢,對杰出女性自身特征的研究引人注目。通過案例研究發現,杰出女性成功的秘密在于:本人對科學的熱愛;父母和家庭成員的支持;對女性科學家在制度上予以支持;良好的時代與機遇等。
研究者認為,大部分科研產出上的差異可以歸結為性別、社會地位和婚姻狀況。最重要的差異還是在女性照顧孩子相關的家庭責任上。孩子和家務被認為是女性處理家庭和事業之間關系的兩個主要的角色定位集中點。能否得到配偶以及親屬的幫助和支持,是能否順利解決女性雙重角色沖突的焦點。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