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最勞累的人是我是我還是我……”“求求你,讓我多睡會兒,就多睡一會兒會兒……”一首首由學生改編的校園版流行歌曲,是許多中小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中小學生因睡眠不足,成了特“特困”一族”。
日前,省教育廳根據國家教育部的要求,對我省中小學生睡眠時間做出了硬性規定―――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10小時,中學生不少于9小時。
目前,中小學生實際睡眠狀況如何?學生的睡眠時間能得到保障嗎?1月18日、19日本報記者就此在省城進行了調查。
調查
中小學生睡眠“量”有問題
日前,記者在太原市的3所中小學校發放了100份調查問卷。調查的對象為25名四年級學生、25名六年級學生、25名初一學生、25名初三學生。
八成多孩子睡眠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包括午休時間在內,50名小學生中有38名睡眠時間不到10小時,50名初中生中44名睡眠不足9小時。除早晨要早早起床外,多數學生晚睡已成習慣。學生睡眠不足主要是由于睡得晚。在回答“睡得最晚的時候是晚上幾點?”這一問題時,小學生們的答案多為晚上11時,初一學生則是晚上12時左右,初三學生最晚的竟在凌晨3時之后,甚至有4名學生的答案是“根本睡不著”、“整夜失眠”。
課業負擔重導致晚睡
在回答“一般是什么原因導致你晚睡?”這一問題時,80%的學生回答是由于作業負擔過重,除了要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外,不少學生還得完成“家教補習”等。還有5%的學生回答是因“到校時間早”。15%的學生答案為“考前緊張睡不著”等。
八成半學生不滿睡眠質量
對孩子們來說,睡眠質量關系著第二天的學習狀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的學生對自己的睡眠質量不滿意:“睡不著,數數也不頂用”、“老做夢,夢里也是考試”……有個別學生甚至得靠藥物來調節睡眠。也就是說,在本來就不足的睡眠時間里,學生們的睡眠質量也不高。
分析
睡眠不足的種種原因
太原市實驗小學校長聶三敏認為,學業負擔過重是影響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的根本原因,不少學生經常為了完成作業不得不擠占睡眠時間。放學時,各科老師基本上都會布置作業,讓孩子回家做。如果順利的話,3門功課的作業加起來,最少得一個半小時才能完成。倘遇到一道難題,就說不準孩子們完成作業要耗費多少時間了。
太原三十七中王宏麗老師認為,缺乏良好學習習慣也是影響學生睡眠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有的孩子習慣不好,做作業時邊寫邊玩,很耗費時間,以至于耽誤了休息。
此外,還有一部分擇校生因上學路遠,耽誤時間影響正常休息。有的學生從家去學校得倒兩次公交車,交通順暢的情況下到學校也得1小時。
另外,有的雙職工家長中午顧不上照看孩子,就把孩子送到學校附近的小飯桌,吃飯的問題雖然解決了,但由于小飯桌的工作人員管理不到位,孩子的午睡時間得不到保障,下午上課的時候就困得不行。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的工作人員表示,省教育廳曾多次出臺文件要求學校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但目前我省的落實情況不太理想,學生課業負擔重的現象仍然存在。
省教育廳體衛處王德科處長表示,按照教育部門的有關規定,學校要開齊開足各類課程,并按要求完成足夠的課時,但目前不少學校只注重考試科目的教學,忽視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安排。事實上,音、體、美課程能使學生疲勞得到調節,緩解學習壓力,但有些學校欠缺這類課程。
危害
影響孩子學習和健康
太原市中小學衛生保健所竇所長認為,“小學生要保證10小時的睡眠時間,中學生要滿足9小時”,這個標準是醫學專家們根據青少年的生理發育需要確定的,是多年來沿用的一個標準。
據醫學界的研究表明,一個人一天如果缺覺4小時,第二天的反應能力將下降45%。生理學研究則表明,少年兒童的生長主要在睡眠時完成。一般情況下,深夜22時至次日凌晨1時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也是人體內細胞壞死和新生最活躍的時間。如果錯過這段睡眠時間,細胞的新陳代謝將受到影響,即使以后補睡也無法彌補。從這個角度上說,我省大部分中小學生正在遭受睡眠不足的隱性傷害。
青少年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很多問題,如生理上,將導致少兒生長發育障礙;在行為上,將會使人具有攻擊性、脾氣暴躁、情緒低落;在學習上,導致學習效率低,記憶力下降,成績上不去,更加延長學習時間,結果造成惡性循環,學習興趣減退,產生厭學情緒。
睡眠不足還會導致視力下降。2006年太原市6城區報名參加高考的2.3萬余名考生體檢時,體檢結論分為:各專業均可錄取、有關專業可不錄取、各專業可不錄取3種類別。在所有報考考生當中,身體完全合格,不受任何專業限制的占不到10%,而因視力低下而受專業限制的占90.64%。
對策
“減負”并讓學生多鍛煉
向課堂要質量和效率
聶三敏校長認為,老師應該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追求時效,做到精講精練。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負擔學習”為“輕松學習”。
另外,家長們應該懂得科學的學習方法,引導孩子在學習中有張有弛、勞逸結合。要改變認為學習時間越長,學習成績就越好,素質就越高的認識。
把睡眠時間還給學生
太原市中小學衛生保健所的專家認為,相當一部分學校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學生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學習狀態中,缺乏必要的休息和調整,加之營養不良,久而久之勢必影響學生的健康狀況。因而建議學校在切實做好學生“減負”工作的同時,應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減輕學生心理負擔,適當增加學生營養和睡眠時間。
來源:山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