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誰來點亮留守兒童的童年?
2007-03-12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西部地區大量勞動力進入城市,“打工”與“留守”成為農村社會的一大現象。這種普遍而特殊的家庭環境,正在對一些留守兒童的成長造成深遠影響。關愛留守兒童,成為近年兩會代表委員反復呼吁的問題。

  日前,新華社記者實地走入四川營山縣小橋鎮的留守兒童家庭中間,并在這次兩會上將基層情況反映給關心留守兒童的人大代表,與他們展開了關注留守兒童的對話。

  一個“一拖三”家庭引發的留守兒童話題

  目擊:四川營山縣小橋鎮是記者隨機選取的一個普通鄉鎮。該鎮地處川東北丘陵,是純農業地區,全鎮4萬人口中有30%在外地打工。

  58歲的劉登碧家在小橋鎮白巖村10社。她有一兒一女,都已結婚生子。兒子、兒媳、女兒、女婿都在外打工,沒條件帶孩子,8歲的孫子、10歲的孫女和11歲的外孫女都跟著劉登碧過日子。劉登碧帶著3個孩子到鎮上租房上學。屋里只有一桌一床,三個孩子平時兩人在桌上學習,一人在床上學習,晚上4人擠在一張床上睡覺。

  11歲的李霞說,自從她記事起的7年時間里,爸爸只回來過一次,媽媽沒有回來過。她與媽媽聯系的方式是每周六通一次電話。每次都是李霞打過去,因為“媽媽一周要工作七天,她根本不知道哪一天是周六。”

  記者:這是我們隨機選取的一個西部普通鄉鎮,留守兒童現象在那里十分普遍,全國是怎樣的一個情況?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劉明華:根據共青團中央的統計,全國大約有2300萬留守兒童,占全國農村兒童的20%。我們的調研發現,這一比例在四川、重慶、湖南、河南、安徽等地會更高些,達到50%甚至70%。也就是說,在這些省份的農村小學,一半以上孩子的父母長期在外。

  一個“隔代養”留守村莊引發的成長話題

  目擊:小橋鎮白巖村是一個典型的打工者流出地。村黨支部書記許陽占告訴記者,白巖村有1540人,其中876人在外面打工。

  許陽占無奈地說,他的女兒把6個月的孩子丟在家里就出去打工了,孩子沒有母乳,他和老伴用米粉、牛奶喂著長大。白巖村還有比他更麻煩的家庭。有幾對夫妻在外打工離了婚,又各自結了婚,孩子丟給了老人。

  記者走訪白巖村時發現,該村農民家庭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單親扶養”,男人出去打工,女人留下來撫養孩子;二是“隔代扶養”,即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撫養孩子,這種情況占絕大多數。

  記者:這樣的成長環境對孩子會有怎樣的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原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金烈: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正是孩子從幼年到少年這一人格形成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最親近的人卻長期不在身邊。我們調研發現,這樣的成長環境,有些孩子會變得很堅強,但有些孩子會更容易形成自閉、不愿意與人交流等性格特征?,F在重慶一些基層鄉鎮,正在提倡和推行“代理家長制”,動員當地社會有愛心的人“一對一”地關愛孩子,孩子不再孤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個數千學生的留守鄉鎮引發的成才問題

  目擊:采訪中,小橋鎮黨委副書記歐永紅說,小橋鎮小學有2000多人,多數的學生來自打工者家庭。學生階段由老人帶著租房,上了初中就住校。

  為了親自教育孩子,部分打工者曾試著把孩子帶到打工地去上學。但沿海地區的好學校“門檻”太高,學費昂貴,面向打工者子弟的學校還不如鎮上學校教育條件好。一些孩子從廣東、上海平級轉學回到小橋鎮,成績竟然跟不上班。所以,絕大多數人只好選擇了讓孩子在家鄉留守讀書。

  歐永紅說,只有5%的孩子能自覺學習,絕大多數孩子都需要社會和家庭進行管理。但由于老年人文化水平低,精力有限,沒辦法有效地管理、監護孩子。有的孩子上網成癮,荒廢學業;有的孩子讀到初二、初三以后,自己跑出去打工。

  小橋鎮小學校長楊茂釗說,該校共有公辦招生2000人,社會力量辦學招生700多人,7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而且逐年都在增多。

  據統計,白巖村有留守孩子180多人,120余人由老人帶著到鎮上租房求學。

  記者:像白巖村這樣的環境,對孩子的成才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劍閣縣鹽店鎮黨委書記馬麗:我們有兩道算術題,一個是“5+2=0”,就是說5天學校生活加上2天缺乏親情的周末生活,很可能使教育的結果歸零;另一個是“3+2-5=0”,就是說30%的學校教育,加20%的社會教育,如果減去50%的負面的家庭教育,培養效果還是等于零。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涉及面大、影響深遠,不能再停留在呼吁上,應從教育機制、管理體制、政策法規方面加以解決。

  劉明華代表:隔代撫養必然產生一些教育問題。整體而言,留守兒童的成績不如其他孩子,多數人讀到初中畢業就踏上打工路。建議在不發達地區的農村中小學,加大教育投入,大范圍推行寄宿制,讓國家和學校更多地擔負起兒童教育監護的責任。

來源:新華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