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姐姐:
我是延大天章實驗中學初一(2)班的張昕。我是個學習態度極其端正的學生,可是我們的數學和語文老師都不在乎我,我很難過,我盡量在每堂課上都舉手發言,可是無論我多么努力多么勤奮他們都把我當作空氣一樣不存在,這使我很苦惱。每周回到家,我還要面對媽媽那張拉長的臉,讓我連回家的心情都沒有了。有一次我正邊吃飯邊看電視,媽媽就訓我個沒完。我把飯吃完把電視一關,剛準備起身回房間寫作業,我的腳麻得站不起來了。媽媽看到我在沙發上坐著,又說個不停。我生氣地回到房間,媽媽還在說我。我本來是個脾氣暴躁的人,最討厭別人沒完沒了地嘮叨。我沖媽媽大吼了一聲,這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沖媽媽發脾氣。我當時心里好難過,好想哭。當時爸爸剛回來,我忍了忍,沒在他面前哭出來。爸爸走了沒有多久,我終于忍不住了,眼淚大滴大滴地掉下來。
現在媽媽每天打一個電話過來問我的學習情況,給我施加壓力。知心姐姐,你說我該怎么辦?我要不要向媽媽道歉?我現在真的好害怕,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張昕(陜西 延安)
張昕:
你好!
能看出你是個懂事的孩子,學習努力,而且能體諒父母。你提到的在學校和家里遇到的問題,都是能通過你的努力而有所改變的。
在學校,你覺得自己得不到數學和語文老師的重視。其實,被重視并不代表優秀,不被重視也不代表沒有能力。往往只有特別好的和特別差的,容易受到重視。另外,學習是自己的事,不要時時想著老師的態度,也許,你的老師們一直在默默地注視著你,當你有了進步、獲得好的成績的時候,他們也很為你高興。
在信中,你提到了和媽媽生氣的事。其實在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和親人在一起,很多事情是沒有誰對誰錯的,只有態度是否恰當的問題。腳麻了坐在沙發上而被媽媽說的時候,溫和一點和媽媽說“媽媽,我腳麻了,緩一下就去寫作業了”,也許媽媽就不會再說了,自己也不會生氣。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沖動的時候忍耐一下,會讓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無窮。
你說你因為向媽媽發了脾氣而感到害怕,這說明你在乎媽媽的感受,但是“害怕”是不必要的。我們說到母親,會用“慈母”這樣的字眼,沒有母親會記孩子的仇,你的媽媽也不會因為你發脾氣而一直生你的氣。在下一個電話里,為這件事情,和媽媽說聲“對不起”,也許媽媽早已忘掉了當時的事,但她會覺得你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她會為你感動,你們將是更親密的母女。
在父母的生活中,孩子是很重要的部分。你的媽媽每天打一個電話來問你的學習情況,是她在關心你,而不是有意給你施加壓力。你的學習和生活,都牽動著他們的神經。如果覺得媽媽這么做讓自己感到壓力很大,要和媽媽及時溝通,告訴媽媽:我挺好的,學習挺規律的,沒什么變化,今天不說學習,說點別的事情吧。當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面對世界上最關心自己的人,有什么理由讓自己暴躁起來呢?溫和的溝通,能解決很多原來認為不能解決的問題。
希望你們母女倆開心。
知心姐姐
編輯:李思
(《知心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