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2日,本報以《“不見劉德華今生不嫁人”》為題首次披露了楊麗娟瘋狂愛慕劉德華的12年歷程,在這12年里,劉德華的影子幾乎出現在她的每一個夢中,每天除了欣賞劉德華的演唱會CD外,就是從各種娛樂雜志上剪貼劉德華的相片,12年里她不僅荒廢了學業,而且斷絕了和同學的聯系。
12年里,楊麗娟的父母多次勸阻女兒無效。出于對女兒的疼愛,他們最終從勸阻變為支持,籌資供女兒2次赴港、6次赴京。家人為了完成她和劉德華見一面的愿望債臺高筑,就連家里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也賣了,她的父親楊勤冀甚至為了女兒的追星夢而準備賣腎,并寫下一封請愿書:“劉德華先生,請你在百忙中盡快見我們女兒一面吧!因為對你的癡迷和追求,她已經付出了青春的代價。只有你才能救她一命!”2007年初,楊勤冀向同事的兒子借了1.13萬元旅費,條件是將他每月所領的2060元退休金,按半年期償還給對方。3月19日,在取得香港7日的簽證后,楊麗娟一家三口來到香港。
相關新聞
瘋狂追星女孩終見劉德華 其父隔日跳海自殺 (3.28) 女子苦追偶像家人傾家蕩產 劉德華斥其不孝 (12.5) 女兒苦追劉德華12年 父母賣房幫其圓夢未果 (12.5) 女子苦追偶像12年家人為此傾家蕩產(組圖) (12.5) 17歲玉米追星成病 寫血書情定李宇春(圖) (1.18) 全國媒體勸她“健康追星”
在本報及全國各大媒體的強力關注下,楊麗娟追星事件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回應,媒體、劉德華本人以及網友等紛紛勸解楊麗娟要健康追星。2006年3月25日,央視“星迷網”聯合本報呼吁社會,希望同情、理解楊麗娟的同時能為楊麗娟找到正確的“圓夢之路”,勸導楊麗娟走健康的追星之路。楊麗娟12年來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并通過本報感謝社會各界的好心人,表示自己會細心照顧父母。楊麗娟追星事件似乎塵埃落定,但誰也沒有想到一年之后楊麗娟“忽悠”了所有關注過、幫助過她的人,愈加瘋狂的“夢”讓她的父親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昨日記者經過走訪發現,青少年追星需正確引導
學習偶像積極面本報倡言健康追星
影星、歌星、球星等永遠都是追星大軍不知疲倦追捧的對象。昨日,記者經過走訪發現,中學生仍然是追星大軍中的主力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追星的方式逐漸在發生變化。
中學生:近九成有偶像
3月28日,記者走進了兩所小學、四所中學和兩所大學進行追星調查。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小學生的“追星”思想還處于萌芽狀態,而且只有少數高年級的學生心中有自己喜歡的明星;而在記者調查的40名中學生中,有34名坦言自己有偶像,并明確表示,偶像是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喜歡自己所崇拜明星外貌的中學生占20%,喜歡才華的占70%,喜歡自己崇拜明星品德的卻只占10%。
“我喜歡李宇春,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她那樣的明星。”上初一的昵昵帶著一絲羞澀和憧憬對記者說。她告訴記者,她的許多同學都有自己的偶像,不許別人對偶像有任何負面的評價。
大學生:多數追星很克制
調查中,許多中學生認為沒有條件去花大價錢追星,并且幾乎所有的父母對孩子追星持反對意見,因此,他們平時追星的消費最多也超不過50元,而且這些錢大多花在購買明星的專輯和印有偶像照片的小掛件上。大多數中學生對明星的崇拜表現在模仿發型、穿著,并且收集明星的生辰星座、身高體重、興趣愛好、服裝品牌、戀愛情史等一切資料。據調查,在大學生群體中,把明星當成偶像瘋狂追星的寥寥無幾,因為在這個年齡段中,個人的理想、修養、目標、個性都已形成,他們需要演繹的是自己的精彩生活。
相關新聞
瘋狂追星女孩終見劉德華 其父隔日跳海自殺 (3.28) 女子苦追偶像家人傾家蕩產 劉德華斥其不孝 (12.5) 女兒苦追劉德華12年 父母賣房幫其圓夢未果 (12.5) 女子苦追偶像12年家人為此傾家蕩產(組圖) (12.5) 17歲玉米追星成病 寫血書情定李宇春(圖) (1.18) 家長:學習偶像積極的一面
在調查中,很多家長都承認孩子有追星的現象。家住城關區的王女士的女兒今年23歲,目前已經是大二的學生,她從小就喜歡莫文蔚,常購買有關莫文蔚的一些貼畫、碟片。王女士起初擔心這會影響到女兒學習,就和女兒談心,希望能學習莫文蔚積極向上的一面,最終女兒還是把心思放到學習上,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王女士認為,青少年追星現象很普遍,但只要好好引導,還是可以把其變為動力。劉先生是一家企業的老總。他認為,目前孩子追的“星”大多是在媒體上曝光率極高的一些影視明星,但很多孩子并不關心偶像的奮斗歷程,這樣下去對孩子的學習有極大的影響。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盲目追星持反對態度。
社會學家:追星有度屬正常
社會學專家楊眉就此接受記者采訪時談道,青少年的追星可能更多有著其獨特的心理原因。青少年的內心和向往以及追求個性的特點和需求正好可以通過他的偶像展示出來,不僅以“星”的光鮮外形為模仿對象,甚至以追求“星”理想的人格品質為目標。青少年終日忙碌于繁重而枯燥的學習,通過追“星”將其從學習生活中的郁悶、煩躁宣泄出來,追求更符合自身定位的溝通和交流。
另有專家認為,青少年追星屬于正常現象。只要追星有度,所追的“星”自然而然會成為其人生道路上的楷模、榜樣,從而將追星的熱情轉化為自己奮斗的動力。
心理學家:積極引導追星
西北師范大學心理學專家何慧麗指出,一些青少年崇拜偶像到了盲目和瘋狂的地步,這是一種“心理缺陷”,原因是這些孩子在現實世界缺少朋友,與父母的關系也不親密。因此,解決青少年盲目追星問題的關鍵是正確引導。
針對青少年的“追星”現象,甘肅農業大學研究生導師孫萬倉教授認為,應該更多地采用對話和交流的方式引導他們的審美趣味,提高青少年的鑒賞能力和文化品位。在某種意義上,學生的“追星”顯示了對成功的向往,如果注意培育一種多元化的學校文化,讓學生們在學習之余有更多的人際交往和良性互動,通過各種社團組織發展他們的特長及搭建成功舞臺,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那么“追星”可以轉化為對成功的自我激勵,借以促進青少年個人的心理成熟和健康發展。
新聞鏈接
面對孩子追星千余家長零支持
2006年3月27、28日本報在對1000名中學生展開追星調查的同時,聯合星迷網對家長展開了調查,截至3月28日晚8時,參加家長問卷調查的1132名的意見出奇的一致。在回答“孩子追星持什么態度”這一問題時,被調查的家長中無一人選擇“支持”。此次問卷中持反對追星態度的占55%,也有30%的家長采用“默許”的態度。在“追星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影響是什么”這一問題中,“有積極作用”這一答案同樣無人選擇,而選擇“容易誤導孩子”的高達近80%。在調查中家長就“孩子喜歡就滿足他意愿”的觀點持不同意見,83%的家長覺得要看情況而定,如果孩子的要求并不過分,家長都會滿足他們。僅有17%的家長表示不同意這個觀點。
相關新聞
瘋狂追星女孩終見劉德華 其父隔日跳海自殺 (3.28) 女子苦追偶像家人傾家蕩產 劉德華斥其不孝 (12.5) 女兒苦追劉德華12年 父母賣房幫其圓夢未果 (12.5) 女子苦追偶像12年家人為此傾家蕩產(組圖) (12.5) 17歲玉米追星成病 寫血書情定李宇春(圖) (1.18) 追星悲劇屢次上演
記者從互聯網上查詢得知,近年來因追星而引發的悲劇頻頻發生:2003年,大連一位16歲的少女自殺,起因只是母親沒有給她買偶像張國榮的CD。她在日記中寫道:“在我的世界里只存在張國榮,我只為他而活。”這位少女不但學習成績優秀,在學校的演講比賽中多次獲獎,還喜歡彈奏電子琴。
2002年,浙江溫州一17歲的初中生因沒錢親眼見到偶像影星趙薇而服毒自盡。2006年,在“超女”長沙賽區10進7比賽的晚上,江西某高校內兩學生因支持不同的“超女”發生爭執,致使一學生持西瓜刀向另一學生猛砍……
來源:蘭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