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圖書五花八門
分析一下市場上出現的幾百部家教圖書,大致分為這樣一些類型:
一、有關早期胎教和幼兒教育,針對的讀者是媽媽和準媽媽,也有一部分是針對爺爺奶奶的;
二、名校崇拜驅動下的“新模范少年”故事,如《哈佛女孩劉亦婷》、《送子上耶魯》、《我家笨笨上劍橋》等;
三、針對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如《做智慧型父母》、《蹲下來和孩子交流》、《做個快樂的甩手家長》、《成功父母必讀》等;
四、針對家長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撥亂反正”的,如《千萬別管孩子》、《千萬別教壞孩子》、《望子成龍大敗筆》等;
五、寫給孩子的勵志書,如《自信地過一生》、《我平庸,我快樂》、《做最好的自己》、《我不再做乖乖女》等;
六、傳播一種教育理念,如《做稱職的父母》、《成功父母的私房書》、《美式家庭》等,前幾年流行的《學習的革命》也屬于此類。
是誰在寫家教圖書
家教圖書的種類繁多,質量也良莠不齊。一些圖書東拼西湊,東抄西抄,觀點分散,甚至把違背教育規律的東西也抄進來了;有的作者匆忙推出幾本,結果內容雷同。實際上,我們是可以從家教圖書作者的身份來判斷書的類型和質量。目前,市場上家教圖書的作者主要有這樣幾類人:
一是取得了成功的學生本人,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成功的故事;
二是成功孩子的父母講述他們培養孩子的歷程和觀念,記錄孩子成長的經歷;
三是熱心教育事業、但本身又不是教育專業的人士,他們多以第三人稱的口氣對社會上的教育事件進行記錄和點評;
四是熱心家教事業的教育人士,如一些大學研究教育的學者、教育研究所的專家,他們期望用科學來武裝父母的頭腦;
五是海外的家教專家,或者有海外生活經歷的人,他們以旁觀者或體驗者的身份,介紹西方發達國家的家教觀點和經驗;
六是純粹只熱心于家教市場的人,他們要么自己操刀,要么請人操刀做偽書,圖的就是眼前利益。
“望子成龍”讓家教書走紅
家教圖書走紅并非偶然,有著多種原因:
一是牢牢抓住了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心理,以及學生渴望成功、需要榜樣的心理;
二是現行教育確實存在很多弊端,特別是一味重視應試教育,德、智、體不能全面發展。怎樣進行素質教育,怎樣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些都是很容易引起父母共鳴的;
三是國外家長在學校要進行如何做父母的教育,結婚前后也會在社區受到這方面的教育,而我國的家長教育是一個空白,許多人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特別是那些自己不算太成功的父母就更有學習的需求了;
四是家長的名校崇拜,認為考上了名校才是成功。所以,哈佛、耶魯、劍橋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五是和整個社會充斥著的一種浮躁心理密不可分。當前,許多人不愿意刻苦鉆研,總是希望找到捷徑。一些家長也是這種心態,希望能夠照搬照抄書中的經驗,克隆出一個天才;
六是因為出版社或圖書公司的包裝和宣傳。看一看嘩眾取寵的標題,“千萬”、“必讀”、“必看”、“寶典”、“黃金法則”等字眼,哪一個不吸引讀者?再加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以及御用書評人的違心書評,一本本書都在誘惑著家長和孩子。
家教書讓家長無所適從
這些圖書除了讓出版社和書商大賺一筆之外,對家長和孩子產生了怎樣的效果呢?總體上說,存在這樣幾種情況:一是相互矛盾。這本書上教你要注意在細節上教育好孩子,而那本書教你只要引導好孩子發展的大方向就可以了,千萬別管孩子。是用“哈佛標準”,還是用“快樂原則”,家長們失去了判斷力;第二種情況就是書中講的東西和現實情況不相符。書中說美國孩子學鋼琴很快樂,可自己的孩子學起來卻很痛苦。書中說多和孩子平等對話,可現實中孩子根本不愿意和你對話;第三種情形是家長極端迷信書中介紹的方法,一切照搬不誤,這就出現了兩種情況:一是孩子在各方面確實有些進步,但也沒有達到理想的要求,二是照搬什么“輕松學習”、“玩中學習”之后,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倒退了;第四種情形就是家長閱讀這些書后,進行甄別,消化和吸收了其中的有益成分,改進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為。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
實際上,家長應該明白,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一模一樣的,更何況是高級動物的人呢。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自己的特點。因此,沒有一本能夠真正解決所有問題的書。即使是同一個課堂,同一個老師,學生的發展也是千差萬別的。素質教育本身就強調因材施教、尊重個性,模式化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天敵,成功的個案僅僅是個案而已,不是具有普遍推廣性的教育規律。因此,不可照搬照套。當然,以一顆冷靜的心,讀一讀這些書還是有些借鑒和啟發的。真正要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建議家長讀幾本教育學理論方面的書。家教圖書,就當休閑讀物罷了。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