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安全意識淡薄是多數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西安的許多中小學生和家長的安全意識到底如何?當前的安全教育是否能達到安全教育的滿意效果?3月24日、25日,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采訪。相關老師也希望能盡快打破現行安全教育的“瓶頸”,讓學生學會認識危險、躲避危險、化解危險……
學生安全意識淡薄
記者昨(25)日了解到,日前,教育部就2006年全國中小學安全事故總體形勢發布分析報告,這是我國首次以報告的形式分析全國中小學的安全形勢。報告顯示,學生安全意識淡薄是多數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該報告顯示,從整體上看,2006年全國各地上報的各類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中,61.61%發生在校外,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為主,兩類事故發生數量占全年各類事故總數的50.89%,造成的學生死亡人數超過了全年事故死亡總人數的60%。從地域上來看,2006年全國各地上報的各類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中,27.68%發生在城市,72.32%發生在農村。農村中小學的安全事故發生數、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都明顯高于城市。
溺水和交通事故多發
昨(25)日,記者在網上點擊“中小學生安全”字樣,很快出現了數條信息,其中不乏一些血淋淋的事件和數據。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相關人員在發布會上曾透露,截至2006年9月11日,2006年全國共發生中小學生安全事故、事件110起,共造成學生死亡188人,受傷1266人。其中溺水和交通事故死亡分別占死亡人數的43.59%和30.26%,居第一、二位。2006年發生的安全事故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發生在農村學校的多,說明農村學校條件、安全意識和管理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二是死于溺水和交通事故仍占首位。
學生安全事故頻頻發生
在日常生活中,中小學生的安全事故也屢屢發生。
2006年6月18日中午,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周原鎮王家村小學3名四年級學生在該區千河鎮黃家崖村采石場一挖沙水坑戲水時,不慎溺水身亡。
2006年6月18日下午4時左右,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興隆鄉灃惠初中3名學生到灃河邊玩耍,兩人不慎墜入河中溺水身亡。
2006年9月21日,西安電子一中14歲男生桑某,因踩了同校一女生的腳后發生口角,李的父母闖入學校,將桑某毆打致死……
就在記者采寫此稿時,據西安一媒體報道,2007年3月23日晚,商洛市商州區一名女中學生在學校附近的203省道,被一輛高速行駛的小轎車撞飛,當場死亡。肇事小轎車逃跑。
學生安全意識讓人揪心
到底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如何?3月24日、25日,記者在西安街頭進行了隨機采訪,捕捉到了一些讓人擔心的鏡頭。
鏡頭一:3月24日13時35分,小寨飛炫廣場北側。兩個男中學生背著雙肩書包,騎著自行車,從長安路由南向北逆行在非機動車道上,周末時間這條路段來往的人很多,自行車、電動車接連迎面而來。這兩名男中學生就在車流中躲躲閃閃地前行,看得出兩人的車技還算不錯,但好幾次都有和他人自行車差點相撞的危險,讓路人看得緊張。
鏡頭二:3月24日16時許,省圖書館門口大路上。三名看起來只有十二、三歲的學生穿著旱冰鞋,沿著人行道旁邊的機動車道溜邊玩,三人有說有笑。在其旁邊不遠處,不時有由北面行駛過來的汽車,因右拐從他們身邊不遠處經過,看到有幾名小孩在滑旱冰,過往的司機也小心地由此經過。記者上前詢問才知,原來這幾名學生是剛從省體育場滑旱冰出來,一時高興在這里滑著玩。“你們在這里滑旱冰覺得安全嗎,有這么多車經過?”面對詢問,其中一人才說:“有點不安全,不過想著是只滑一會兒。”最終,三名學生換上平常的鞋離開了。
鏡頭三:3月25日13時20分,環城公園建國門段。兩名小學生在護城河岸邊玩鬧,玩到高興處時,兩人相互推來推去,有好幾次都將對方推到了護城河邊沿,很容易掉下河。后來在旁邊路人的勸阻下,兩人才罷手。
學生安全教育期待突破“瓶頸”
談到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3月25日,西安市雁塔區一所中學校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安全教育現在的確是每個學校的大事,但現在學生安全教育以學校老師灌輸式為主,真正實踐得少,學生對安全事件的應對能力極差。要提高學生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就要多開展實踐活動,尤其要開展校外實踐,但現在學校開展校外活動都有嚴格的規定,無疑這就產生了矛盾。這也是目前學生安全教育的一個‘瓶頸’!”
據這位校長說,學校現在對學生開展的安全教育從來也沒有忽視,一方面,在學生現有的課程中,有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設的安全教育內容,滲透到課本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另一方面,學校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專題教育活動,通過升國旗、主題班會、課外安全教育活動等方式,在學生中展開安全教育。“從目前安全教育課的數量上看還不少,但真正所起到的作用,我們知道效果不是很好,許多學生往往聽后就扔到腦后了。”
“尤其現在學生社會實踐特別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應對能力很差。比如我們在小時候,對安全教育的強調遠遠不如現在,學生們放學也一樣到河里游泳,但也沒有出太多的安全事故,主要就是當時的孩子通過各種社會實踐,自己已經掌握了一些應對的小經驗,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都比較強。但現在許多學生基本上沒什么自救能力,一旦遇到突發的安全隱患,往往是不知所措。實際上,我們現在給孩子們說的許多安全教育是一種‘禁止式’的,比如游泳可能會發生溺水,老師會告訴學生:不要去哪里哪里游泳!而不是告訴學生去游泳后如何避免危險事故發生和一旦發生事故后如何自救或求救。但事實上,這個年齡段的中小學生往往很好奇,總會做一些嘗試,甚至做些老師明令禁止的嘗試。”
談及學生的安全教育實踐,這位校長也深有苦衷:“我們也知道應該通過更多的社會實踐來給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這樣效果會更好。但現在,組織學生春游、爬山等等,教育部門、甚至相關職能部門都有明令規定,這讓學校也只能是束手束腳,只能在相對更安全的境況下開展一些活動。這必然會造成經常講安全,卻不可避免地常會發生學生安全事故。也希望能打破這個‘瓶頸’,讓學生受到有效的安全教育,讓學生學會認識危險、躲避危險、化解危險!我更希望大家不要認為只有哪一天是‘安全教育日’,應該把每一天都看作是‘安全教育日’!”
學生對安全教育不滿意
目前,許多中小學雖然也給學生設有相關的安全教育,主要內容基本上限于校內安全,比如在進行跑步、打球、踢球、單雙杠類的體育活動時,應注意的安全事項等,老師就一些可能發生的不安全情況的避免和事后處理,給學生一些示范。針對校外的安全教育,多以交通安全教育為主,但主要形式也是請交警或相關人員講課。好一點的,會有針對性地給學生組織一些安全防范實踐或演練。
但這種單一說教方式的安全教育,是否能贏得學生的心?昨日,記者也就此隨機采訪了幾位中小學生。一名叫丁丁的五年級學生說:“學校的安全教育大部分是讓我們聽老師講,但總是干巴巴的,沒有意思,老師說的當時記住了,過后印象就不深了。希望能給我們放些錄像,或者是搞些我們能動手參與的。”長安區三中初二的一位陳同學說:“老師說的安全教育有時覺得很乏味聽不進去,如果能多增加一些實際操作或者安全演練類的更好。”受訪的學生都對學校的安全教育模式有些不滿。
安全教育寄希望于學校
雖然多年來,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中小學的安全教育已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尤其引起了許多家長的重視。但在調查中記者發現,有些家長在出行時,不僅自己不注意,還帶著孩子闖紅燈或逆向而行。記者昨日攔住一位手拉著女兒逆向而行的家長問,這位孩子的父親不好意思地解釋說:“女兒趕時間去聽英語課,今天路上堵車,剛才想趕時間,所以違規行駛了,下次我一定注意……”但他的行為,無疑給女兒做了一個很不好的“榜樣”。
家住育才路的學生家長張惠女士說,女兒在中學上學,自己給女兒的安全教育其實也僅限于日常的一些提醒,比如“騎車子要注意”、“過馬路要小心”之類的,其它的安全教育也不知道該怎么給女兒教。“對我們家長來說,在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上也更多地寄希望于學校,寄希望于老師,老師會相對系統地給孩子傳授一些方法。”采訪中發現,這位家長所說也是目前很多家長的共同想法。
讓安全教育貫穿教育始終
針對當前的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西安市交管支隊6大隊宣傳科科長彭青文在接受采訪時說,大家都知道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是重頭戲,但學校受升學率所限,也只能開展很少量的安全教育。但國外的安全教育,往往已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且特別注重實踐訓練。希望我國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也應該從幼兒抓起,專門開設相關課程,作為各類考試時的必考課,讓安全教育貫穿教育的始終,以引起更多人對安全教育的關注。
“同時,現在許多年輕父母的交通安全意識極其淡漠,在日常言行中根本給孩子起不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事實上,在安全教育,尤其是交通安全教育方面,父母總是最能影響孩子的,其次才是學校和社會各個方面的教育和影響。家長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和學校及社會各界攜起手,才能更好地給孩子教會安全學習、安全生活!”
來源: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