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閉幕的四川省成都市第五次少代會上,首次出現了8名留守兒童代表(詳見本報11月25日二版),他們如何度過自己的留守生活呢?少代會后,他們的生活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呢?記者對其中兩名代表——楊英杰、楊寒進行了采訪。
12歲的女孩楊英杰,是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白云學校6年級的學生,她的爸爸外出打工已經有三四年時間了。楊英杰每年都有同樣的一個愿望,那就是盼望遠在江蘇省無錫市打工的爸爸能早點回家過年。爸爸也沒有令她失望,每年都趕在12月14日之前到家,因為這一天是楊英杰的生日。
提早回家的代價是,楊英杰的爸爸不得不一過完春節就打點行裝,再次踏上打工的行程,免得時間長了,工地扣了他的工錢。
和許多留守兒童一樣,楊英杰常常陷入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中。為了省錢,她兩三個月才給爸爸打一次電話。
邛崍市羊安小學的男孩楊寒,今年11歲,他的爸爸媽媽在成都市區打工,但是1年之中也難得有幾次回家的機會。
11月25日,楊寒代表到成都市區開會,盡管逗留了3天,但還是沒能跟爸爸媽媽見上一面,因為“他們工地上的活太忙了”。
楊寒為此感到非常遺憾。
在家里,楊英杰和楊寒都努力學著長大。幾年前,楊英杰在學校里聽說,他們那里的土地適合種茶。于是,她說服爺爺開荒種茶。果然,后來生產的茶葉為家里增加了一筆收入。
說到這里,楊英杰提高了嗓門,顯得非常自豪。
而11歲的男孩楊寒早已開始自己洗衣服了,農忙的時候還下地幫爺爺奶奶種菜。
記者問他:爸爸媽媽不在家,你有沒有感覺自己的生活跟其他小伙伴不一樣?
他像個小大人一樣地回答:沒有什么不一樣的。
其實,想爸爸媽媽的時候,他也會在電話里催他們回家陪自己。催歸催,到最后他還是會反過來叮囑爸爸媽媽注意身體。
楊寒所在學校的副校長牟家全告訴記者,楊寒不僅能干,成績也很優秀,排名年級第二。學校準備把他作為典型和榜樣,號召同學們向楊寒學習,并發動全校同學共同關心身邊的留守同學。 (記者 閔捷 通訊員 王鑫昕 )
(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