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中小學生祭掃烈士墓:別讓傳統漸行漸遠(組圖)
2007-04-06

中小學生祭掃烈士墓:別讓傳統漸行漸遠

  4月5日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傳統民俗節日。在清明節期間祭掃烈士墓,曾是我國中小學生幾十年不變的傳統,但如今,這一傳統在某些地方卻漸行漸遠。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清明掃墓對許多中小學生來說已十分陌生。

  4月3日,河南焦作解放區學生路小學四年級的張佳奇和同學們一起在市烈士陵園祭奠革命先烈。 焦作日報記者 許大勇 攝

  父子兩輩對烈士墓的記憶:清晰與空白

  39歲的高先生對烈士陵園有著深刻而清晰的記憶。他記得,小時候學校幾乎年年清明節都會組織大家去祭掃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他們胸戴小白花,高擎少先隊隊旗,莊嚴地在烈士墓前舉手宣誓:繼承光榮傳統,做革命事業合格接班人。這么多年過去了,那莊嚴的一幕至今還清晰的印在高先生的心里。

但高先生10歲的女兒――沈陽市寧山路小學的學生――對烈士陵園的印象卻是一片空白。她不知道烈士墓碑是什么樣的,更不知道地下長眠英雄的業績,因為她從來沒有參加過清明節掃墓,盡管著名的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離學校只有幾公里的距離。

  其實,中小學校不組織學生清明祭掃烈士墓已非個別情況,而是一種有組織的共識。沈陽全市現有中小學生90萬人,據了解,今年清明節期間集體預約到烈士陵園掃墓的不足1/10。城市如此,農村也是這樣。記者在遼寧省大石橋市博洛鋪鎮街頭遇到幾個十幾歲模樣的小姑娘,正在嘻嘻哈哈玩蹦床。記者問她們:“清明節,你們會去祭掃烈士陵園嗎?”眾口一聲:“老師從沒去領我們去過!”記者又問:“知道烈士墓在哪兒嗎?”答:“不知道。”其實,離這里不遠的地方就有一處知名的烈士墓。

  面對這種讓人尷尬的局面,我們不應責怪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問題在于,當今社會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學校也不搞這類的教育,中小學生們自然會丟了清明節祭掃烈士墓的傳統。

  學校為什么不組織掃墓活動?

資料圖片

  為什么很多中小學校不組織清明節學生掃墓呢?采訪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學校長向記者道出了個中原因。據這位校長說,現在的教育部門有兩條“高壓線”碰不得:一是學生安全,二是收取費用。掃墓時,全校要把上千人的學生隊伍拉出去,他們都是活潑好動的孩子,路上車多人多,萬一出點事就很難向家長交待,責任太大。另外,掃墓的費用也是敏感話題。這類集體活動不收費是不可能的,路途遠的要租車,還要準備買花籃、花圈的費用,孩子們自己也要準備食品飲料。可一旦收費又怕家長有意見,被說成是亂收費。這位校長認為,既然上級沒有明確要求學校應在清明節期間組織學生掃墓,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自然就沒人愿意承擔“萬一”的責任,所以傳統中斷也是必然的。

  這位校長的擔憂不無道理,但理由似乎并不充分。因為凡做一件事,總要分清利弊大小,然后取舍。學生安全固然重要,但總不能因噎廢食,不光是清明節掃墓,所有的活動只要安排周密就可以避免各類事故。收費問題更不用低估家長的覺悟了。記者認為,只要合理透明,大概是不會有家長抱怨投訴的。未成年人教育是中央高度關注的大事,總不至于因為平常的安全、收費兩樁小事就受到影響吧。

  其實,除了安全和收費兩大困擾之外,還有一個大家嘴上不說、心知肚明的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不少學校、或者可以推及到社會層面上,在現行的“應試教育模式”之下,習慣于把學生囿于校園內,綁在課業中。學生的分數上去了、能考上好學校,老師和家長就會皆大歡喜,學校的考核指標也自然能夠前移。這些才是老師和家長最看重的。而對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一直都是“嘴上說重要,實際不掛號”。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于像“抗日戰爭進行了幾年、邱少云有什么樣的英雄事跡”這樣的歷史常識,從學校到家長都認為學生知不知道無所謂。

  遼寧省教育史志研究會原會長齊紅深教授認為,青少年時代所受到的教育是一個人一生文化積淀的基礎。像前一段網上熱炒的“雷鋒的初戀女友”等無稽之談,都會對未成年人的記憶造成錯位和混亂。

烈士陵園里隨處可見的垃圾

  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傳統不應丟

  中國民俗學會名譽理事長烏丙安教授指出,中國人過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紀念先烈的傳統在我國也源遠流長。大詩人屈原曾寫過一篇《國殤》,內有“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這樣的詩句,以此來追思犧牲將士的不朽功績。

  遼寧師范大學翟云瑞教授認為,在當前這樣一個價值觀念多元化的時代,要保證社會和諧,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而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需要一個長期積累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清明節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能夠讓學生了解民族解放史,讓他們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是進行德育教育鮮活生動的課堂。這種校外課堂現在不多了,教育工作者應當很好地利用。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管理處主任王福余告訴記者,他在烈士陵園工作16年了,每年陵園都要接待幾十萬名大中小學生前來掃墓。王福余認為烈士陵園蒼松翠柏、氣氛肅穆,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肯定和在教室里開紀念先烈的班會不一樣。事實上,情況確實如此。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許多中小學生對清明節集體掃墓還是很向往,很愿意參加的。一位叫戴玥的高中二年級學生在掃墓后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四月里,我們踏著清晨的雨露,來到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作為一名團員,作為一個繼承遺志的學生,我會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要知道這些幸福時光,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雖然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不會再經歷那種戰火紛飛的情景,但我們仍要用烈士的精神來建設祖國。”

  沈陽市退休中學教師范敏杰說,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知榮明恥,希望少年兒童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堅定愛國信念,學習科技知識、掌握報國本領,培養優良品德、鍛煉強健體魄,從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現在的中小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整天被禁錮在教室里課業中,風雨經得少,視野不開闊。盡管學校也在校園中開展了革命傳統教育,但始終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其效果又怎能與親身在烈士墓前宣誓時所受到的心靈震撼相比呢?從這個角度講,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有益于中小學生身心成長,這個好的傳統不應放棄!

來源:新華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