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小張因搶劫被提起公訴,令他想不到的是,社工竟會出現在法庭上,與他和法官面對面交流。最終,法院根據小張的犯罪事實以及社工的評價,判處他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日前,上海法院少年審判庭推出社工介入少年審判機制,讓法庭教育和社區矯正“無縫連接”,從而更好地挽救失足少年。
據普陀區法院少年庭負責人介紹,邀請社工進法庭,對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情況、成長經歷、失足原因和悔罪表現等作出客觀、全面介紹,有利于法官了解未成年被告人,對那些主觀惡性小、可塑性強的青少年盡量從輕處罰。
未成年被告人小磊從小父母離異,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環境。初中畢業后,他待業在家,終日無所事事。去年7月1日中午,小磊和同伙小浩持刀劫得一部手機。
庭審中,社工就小磊的家庭環境、在社區的一貫表現以及在取保候審期間的悔改表現作了介紹和評定。法院據此一審判處小磊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隨后法官和社工一同對他進行法庭教育。
社工介入少年審判后,還對被判處緩刑的青少年進行幫教。以往這些青少年往往會在審判后的一段時間內無所適從,如今由社工“無縫連接”,跟蹤幫教,有助于他們改過自新。
小華被閔行區法院宣告緩刑后,跟隨社工回到社區。此后,社工經常與他進行思想交流,安排他參加社區公益勞動等。小華在緩刑期間表現良好,后來還找到一份當快遞員的工作。
為防止少年罪犯刑滿釋放后重新犯罪,一些少年審判庭還組織社工走進監區,提前開展社區矯正。
據悉,今后普陀法院少年審判庭等將進一步擴大社工介入少年審判機制的適用范圍,探索對外省市籍未成年被告人有條件適用緩刑和跟蹤幫教,讓更多失足少年得到“無縫連接”的教育挽救。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