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同情’上。”杭州師范學院人口研究所所長王滌教授表示,解決了流動兒童有書讀的問題之后,就是要考慮平等教育的問題,這也就是流動兒童入學以后面臨的一個“融合”問題。
王滌所作的“流動人口子女全納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專項研究,是我國第一次把全納教育理念引入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當中,也是我國第一部關于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讀好書”問題的專項研究成果。
“流動的少年兒童是中國當代少年兒童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就其特殊的個性特征,我們應該吸收全納教育的‘平等’和‘多樣化’思想來重新認識流動少年兒童的受教育問題。全納教育是要加強學生參與的一種過程,主張要促進學生參與就近學校的文化、課程、社區的活動并減少學生被排斥。”王滌認為,作為當前教育的一個特殊群體,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處于一種特殊教育的事實狀態。這種“特殊教育”顯然具有社會發展的階段性局限,我們應該盡快走出局限性,推動它朝“一體化”教育和更高、更新的全納教育新階段發展。教育平等主張取消特殊學校,在普通教育中盡可能地減少學生被排斥;教育多樣化要求學校應根據學生不同的需求進行教學。
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