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口溜看似調侃,其實是以低級的內容貶低了學習,
讓學生們不尊重老師和家長,不認真學習,對孩子的成長
不利。(胡凌云 攝)
人民網·天津視窗4月19日訊:“爸爸,你看,我也有錢!”當上小學的兒子掏出一沓花花綠綠的“錢”時,卞先生才發現,這些所謂的“錢”,原來是兒子在小攤購買的酷似人民幣的兒童“人民幣”。最讓卞先生不能接受的是,這些兒童“人民幣”的后面還有內容有爭議的順口溜。
這些完全按照人民幣印制的兒童“人民幣”,面額包括100元、1元、5角和2角四種,顏色、圖案、字體都和真版人民幣十分的接近,只是把“中國人民銀行”都改成了“中國兒童銀行”,而且把偉人的頭像都改為了“奧特曼”和“虹貓藍兔”等卡通頭像,而且其大小也比人民幣要小一些。卞先生說,他的兒子就是在學校門口的小攤買來的,兒子說因為覺得好玩,學校里不少學生都買來當作流通貨幣,相互打賭、欠錢時都會用這些“貨幣”當作抵押,過足了“有錢人”的癮。
兒童“人民幣”的背面,和真正的人民幣截然不同,印上了一些順口溜。“我本不是讀書才,爸爸媽媽逼我來。課堂上面我發呆,家庭作業做不來,考試題目深如海,雞蛋鴨蛋滾滾來。”有的還把學生進行了分類,“三等學生耍聰明,最能博得老師愛。四等學生撩炸彈,教室進入麻雀戰。五等學生小混蛋,上課時間上街轉。”順口溜則把老師形容成了大俠“現在老師武藝高,個個都會扔飛鏢。”
記者在紅橋區和南開區的幾個學校門口,都發現了這種兒童“人民幣”的影子,而且小攤上的熱銷情況,正好說明兒童“人民幣”已經在孩子當中流行起來,就連一些批發市場,兒童“人民幣”也在大量對外批發。從地攤上買下一套這樣的玩具只要2元錢,低廉的價格很快得到了小學生青睞,而且他們還覺得順口溜容易上口,而且意思又好玩,都爭相背誦,并用來相互調侃。
不僅家長對這些兒童“人民幣”的順口溜反感,老師也從孩子成長的角度進行了分析,認為這樣的兒童玩具內容不健康,容易讓孩子心理消極,對學習有抵觸情緒。學習是一個增長知識的過程,并不像順口溜所形容的那樣是一個負擔,老師和家長也不是那么可怕。
兒童“人民幣”不能買賣
雖然這些兒童“人民幣”并不是當作“假幣”在流通,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的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任何人不得私自在宣傳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幣圖樣。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其他有關行政執法機關應對商家的行為進行處理,并銷毀非法使用的人民幣圖樣。另外,《中國人民銀行法》第43條也規定,在宣傳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幣圖樣的,中國人民銀行應責令改正,并銷毀非法使用的人民幣圖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相應的罰款。(徐燕 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