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品三國》注引有錯誤
| |
王班班 |
| |
易中天 |
13歲的初中生竟然敢叫板“學術超男”易中天。日前,在《品三國(下)》的新書發布儀式上,這位初一學生對該書多處用法提出質疑,提問中對史實的旁征博引更讓人眼前一亮。昨天(23日),該書責任編輯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易中天注引是否錯誤尚待進一步查閱才能確定。
“小歷史迷”質疑
易中天注引存在錯誤
這名少年名叫王班班,是人大附中初一學生。
他告訴記者,對于《品三國》的質疑主要有兩處。
一處是關于注引的“錯誤”。書中有段曹劉聯合進攻下坯時,曹操和關羽爭奪一個女子的典故,易中天在《品三國》中聲稱此處轉引自裴松之注引《蜀記》和《華陽國志》。但王班班查閱《三國志》發現,這段典故實際上轉自裴松之注引的《蜀記》和《魏氏春秋》。
另外一處讓他感到不解的是,作為奠定三國鼎立格局的轉折戰役,除赤壁之戰外,石亭之戰是極其關鍵的一戰,此戰基本摧毀了曹軍的水上攻擊能力。但《品三國》沒有提到這場戰役,“我個人覺得十分可惜。”班班說。
上周末,記者在人大附中校園見到個頭不高、戴著眼鏡的王班班。原來這位略顯靦腆的少年是他們班上著名的“歷史迷”,平時經常組織同學成立興趣小組,每天中午都會花上半小時聚首研討《史記》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問題。王班班告訴記者,他從小受愛好歷史典籍的姥爺影響,逐漸喜愛上歷史。
責任編輯回應
查閱資料后再給答復
由于易中天正在美國大學演講,記者未能與其取得聯系。昨天,記者致電上海文藝出版社《品三國》一書的責任編輯趙南榮。
趙南榮說,王班班關于那段注引的質疑是“有道理的”。不過《華陽國志》里頭也有可能提到過這個典故,假如查閱《華陽國志》后發現根本沒有提過,那易中天就是錯了,如果提到過,那就沒有錯,只是標注的話沒有把所引的典籍注全。
至于“石亭之戰”,趙南榮表示,影響三國鼎立的重要戰役有大小十幾場,出于電視節目制作的需要等原因,易中天只能選擇幾場來講,沒有講到的人物和事件并非不重要,“不能用三國史學術研究的眼光來看待易中天的《品三國》。”
他還通過記者轉告王班班,在查閱資料弄清楚后,他將把相關書面說明寄給班班。雖然在給《品三國》“挑刺”,不過,趙南榮忍不住夸起這個男孩——“當時他一念《三國志》,語調語句念得很到位,而且這種認真對待歷史的態度讓我非常感動。”(記者 羅德宏 趙陽/文 李木易/攝 )
相關新聞:編輯回應網上“硬傷”說
針對網上頻頻提及的《品三國》“硬傷”,該書責任編輯趙南榮昨天正式回應說,“所謂的‘硬傷’,很多根本就不成立。”
趙南榮說,網上提出的“硬傷”,多數問題提出者都沒搞清楚,或者只是個人理解不同,小部分的提出者自己的說法就有錯誤。當然存在個別如人名、地名、年代等電腦輸入時出現的錯誤,但沒有發現史實和常識上的錯誤。
趙南榮舉例說,如有人認為書中把“小妾”稱做“老婆”是錯誤,還有的人提出該書的參照版本,即中華書局出版的二十四史點校本存在問題。趙南榮表示,如果真正發現“硬傷”,我們將立即改正;如果只是學術爭議或不同的個人見解,則不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