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沒什么可說的,一切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和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一開口,葉秀英便忙不迭地進行“澄清”,其態度和語氣之誠懇,讓人不由得不信其真。但在她周圍人的眼里,30年前臨危受命擔當馬王廟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一直到今天的葉秀英,當之無愧是這個社區的“領頭羊”。
葉秀英所在的居委會是奇臺縣條件最艱苦、所轄范圍最大的居委會。這個居委會地處城鄉接合部,有大小巷道37條,常住人口4000多人,很多人家住的都是平房、危房。每逢刮風下雨,她就徹夜難眠,挨家挨戶查問房屋安危情況是她30年必定要做的一項“功課”。而在這些社區居民中,有收入微薄、度日艱難的孤寡老人,有因病致貧、苦苦支撐的家庭……每每想起他們的疾苦,葉秀英便不禁動容。
老伴去世多年的漢族老人陳洪蓮癱瘓在床,兒子下崗不務正業至今杳無音信。回族人葉秀英一點也不嫌麻煩,及時幫老人申請了低保,又照顧了她近20年,直到老人去年去世,葉秀英給老人送終,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馬桂芳、馬蘋蘋、馬長壽三姐弟在年幼時就失去雙親成了孤兒,葉秀英自從他們成了孤兒那天起就成了他們的媽媽,這一照顧就是30年。30年中,葉秀英為他們跑低保,跑學校,直到扶助他們成人。
“葉秀英是個善良的人,心好得不得了?!痹谄媾_采訪葉秀英的事跡時,許多社區居民都喜歡說這樣一句話。她的心里也的確時時裝著“三老”人員、殘疾人員和孤寡老人。一位叫馬梅花的寧夏中年婦女帶著3個孩子流落至葉秀英所在的社區討飯。葉秀英主動將可憐的母子收留下來,并想辦法打聽他們家人的下落,最后還出資買票送他們返回老家。對路人都能如此,葉秀英的心地可想而知。
胡應蘭、馬文華等幾十位非親非故的老人,也都得到了她幾十年無微不至的照顧。她的心離百姓最近
這幾年,馬王廟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增加,經過勞教和刑滿釋放的勞改人員也有一些。作為社區黨支部的領頭人,下崗失業人員以及勞教、勞改釋放人員的就業和再就業一直是葉秀英極其關心的問題。
她帶著一張“婆婆”嘴,跑東家跑西家,把社區每一位有困難和特殊情況的家庭狀況都摸得一清二楚。隨后,她就跑上跑下拓寬門路,掌握信息,利用社區與轄區單位的協作關系,創造就業機會。
55歲的胡秀蘭一人帶著4個孩子,靠賣涼皮子生活。1992年她得了嚴重的關節炎,子女們不但輟了學,一家人甚至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葉秀英知道情況后,迅速給她找了一份在社區打掃衛生的工作,又幫她申請了低保。對記者說起這20多年葉主任對自己家的照顧,胡秀蘭就淚水汪汪。
57歲的馬文華先天性視力二級殘疾,老伴也是殘疾人,女兒是收養的,生活困難可想而知。葉秀英上門了解情況,除了幫他申請了低保,幫他女兒申請減免了學雜費,還幫他們搞起了養殖。夫婦兩人感動地說:“葉主任真是我們的貼心人?!?/FONT>
社區6戶有勞教、勞改釋放人員。其中一名勞改釋放人員蠻橫不講理,揪住葉秀英的脖子非要她給安排低保,葉秀英橫豎不同意,說打死也不能違背原則。事情稍微緩和后,葉秀英不計前嫌,四處張羅,社區這幾個就業困難的人員賣烤肉的賣烤肉,賣涼皮的賣涼皮,都有了生活的依靠。
“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謀利益,替老百姓著想。”、“她的心離百姓最近?!薄隈R王廟社區,這些聲音都是最平凡不過的老百姓發出的,他們對葉秀英給予了最中肯的贊譽。顧大家舍小家
葉秀英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意味著選擇了清貧。2006年,鑒于葉秀英一心為民的突出成績,她被調至昌吉州奇臺縣老干局工作,每月工資收入達到近千元。而此前她在馬王廟社區當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的30年,月月只能拿到300元工資。
葉秀英的丈夫俞生泉早已下崗,并且有職業病,現在在家照顧癱瘓在床的丈母娘。他告訴記者,3個孩子幾乎從沒穿過新衣服,現在穿的都是親戚送的衣服。記者在他家轉了一圈,發現家里基本沒有什么像樣的家什,唯一一部彩電,還是花了600元錢買的二手貨。
葉秀英最害怕出社區開大會。為什么?因為她實在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2002年11月,葉秀英作為昌吉州唯一的基層代表參加了黨的十六大。臨去北京前,她愁得幾夜沒睡覺,因為她最好的衣服也有點拿不出手。后來,還是社區出錢,給她做了兩身西裝,昌吉州出了路費,她才光榮地赴北京出席了大會。
對此,葉秀英含蓄地說:“我們這個社區的困難群眾太多了,這30年,我的那點工資,除了家庭花銷、孩子上學等,基本上都10塊20塊掏給貧困的五保戶老人了,我見不得那些老人想吃點什么沒錢買的樣子。”
對這些情況,奇臺縣奇臺鎮馬王廟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索金梅,以及居住在這里的李樹成、依巴代才等住戶,都紛紛對記者做了說明和證明。他們說,葉主任幾乎每天都要在社區中轉一轉,尤其是到有老人的家里轉一轉,而每次轉一轉,她絕不會空著手,小到一個烤包子,大到一包糖果,一包瓜子,掏錢時從不含糊,她為的就是讓那些生活貧困的社區居民心里有股暖流。
春雨潤物,化作涓涓的細流;愛心無聲,傳達對黨無限的忠誠。結束采訪時,葉秀英說:“社區工作繁雜,最需要的就是耐心、細心和關心。群眾找我們,大事小事都是事,哪怕是再小的事,我們也不能不當回事,讓生活在這里的群眾安居樂業、心情舒暢,是我們基層工作人員的責任。”
來源:天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