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留守孩子:最想依偎在父母身邊
2007-05-25

  才5歲的華仔在自己家的黑板上跟奶奶學寫阿拉伯數字,他的父母在城里打工,平時跟著婆婆生活。婆婆教他學會了寫“1、2、3、4、5”。

 提起媽媽,12歲的佳佳眼角掛滿淚珠。

  “爸爸都快半年沒來看我了。我最希望‘六一’節兒童爸爸來看我,至少給我打個電話……”12歲的明城小學學生佳佳提起把自己狠心“留守”在村里的父親,眼淚就“啪嗒、啪嗒”往下掉。

  “六一”節來臨之際,我們將關注的目光投向高明區農村留守兒童身上,像佳佳這樣的留守兒童將有望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愛。

  調查一:

  文盲婆婆教孫兒學“文化”

  明城鎮坪山水村是個只有300多人的小自然村。民居是清一色的黃色磚瓦房,大多數都很新,鱗次櫛比,沿著水泥村道向附近的農田延伸。與村子這種強烈暖色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屋前屋后、平整的村道上、附近的農田里,很少看到青壯年的身影,村里處處彌漫著冷清,甚至抑郁、無奈的氣息。村干部說,村里的主要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了,在村里留守的,是老人、孩子和陪伴孩子們長大的小土狗。

  村道一旁,劉婆婆沉默、好奇地看著我們這些忽然造訪的陌生面孔。今年60多歲的劉婆婆和眾多留守老人一樣,每天的任務,就是照料好5歲小孫子華仔和10歲小孫女小春。昨天上午11時,劉婆婆帶著華仔去鄰居李伯家串門。李伯家有一小塊黑板,5歲的華仔在奶奶的鼓勵下,揮動小胳膊,開始在小黑板上寫阿拉伯數字,歪歪扭扭寫到5,就再也寫不下去了,但奶奶已經很高興,她自豪地說,這是她教會他的。也難怪,劉婆婆本人就沒有讀過書。

  劉婆婆說,因為條件所限,孫子孫女很少有機會到外面去。華仔沒有什么玩具,只有幾本小人書,平常就在家門口和小狗玩,困了倒在門口也能睡?!稗r村孩子都是這么粗生了,不似城里的孩子矜貴……”劉婆婆說。

  調查二:

  最想依偎在父母身旁

  高明區部分中小學校好似留守兒童的大聚會。明城小學六(5)班小華的日記,形象地說出了留守兒童的心聲:“曾經多少次我想拉著父母的手,去看看大都市的繁華;曾經多少次我想依偎在父母的身旁,要問世界有多大?……”

  明城小學有1900多名學生,該鎮過半適齡小學生都在這里上學。副校長劉海文介紹,該校共有400多名留守學生,這些學生的家長都在外面上班,大多一周回家一次。以此推斷,該鎮約2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由于親情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加上正常的父母依戀關系被中斷,不少留守學生出現內心封閉、行為偏差、性格扭曲等現象。

  上學路上,小明喜歡進網吧; 小青迷上了游戲機,東躲西藏不回家;小沖顯本事大,把鄰居小朋友的頭打破……小花偷偷地“揭發”留守小朋友的劣跡。

  據了解,高明其他鎮街也或多或少有類似的現象。針對這些情況,雖然學校設有心理輔導室,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解壓;區關工委也經常到農村進行幫扶工作,但是如何補上教育的缺失,如何“續上”親情關愛,則顯得無能為力。

  關愛行動:

  首推關注留守兒童活動

  眼看區內農村留守兒童一天天增多,高明區守護明天——留守未成年人關愛系列活動隨之啟動?!爱攧罩笔桥囵B留守兒童的自立能力和健康人格。”團區委相關負責人說,如何讓留守兒童形成獨立的生存技能和樂觀的健康人格最為迫切。

  與此想法對應,眾多活動中的親情電話俱樂部項目提出“親情”概念:專設農村學生“親情電話”,為留守學生發放電話卡,促進留守學生與家長經常性聯系和溝通。

  或許留守兒童更為關心的,還是能否得到像其他孩子一樣的關愛,對他們而言,哪怕只是和父母見一面也是件幸福的事?!拔液眉拍!弊蛉?,同樣在明城鎮中心小學就讀的學生小冼喃喃地說,淚水又一次在她的眼睛里打轉,三天前,小冼和媽媽去了一次農莊,這是她唯一一次和媽媽一起游玩。

  “狠心”讓孩子“留守”的父母也有苦衷。工廠的規定不可能讓他們經常和孩子團聚,而高昂的借讀費,又使那些有心把孩子帶在身邊的父母望而卻步?!耙荒甑慕枳x費3000多元,我們怎么承擔得起。”長年在東莞一家金屬廠打工的荷城街道阮涌村村民區先生說。

  “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惫睬鄨F高明區委書記李賽玉說,他們將盡快統計出全區留守兒童的數量,以在時間成熟時將推出更多關愛留守兒童的舉措。

  (本報記者 唐奇、鄧磊、祁海梅 通訊員廖志明)

  [留守故事]

  “媽媽,我好想你啊”

  2006年9月30日:“爸爸當著三姑的面,說不要我和妹妹,你知道,我有多傷心?媽媽,我和妹妹都想你,我回到學校,我們班的男同學說我沒有媽媽,我真想哭,真想找個地方哭一場,媽媽我好想你啊……”

  2006年12月2日:“媽媽,我的數學成績又不理想,怎么辦?媽媽,你快來救救我啊……”

  2007年3月1日:“媽媽,我好想你啊,你快回來啊……”媽媽,你為什么要生下我……”

  ——摘自佳佳的日記

  佳佳的白襯衣非常干凈,原來是自己洗的?!安缓唵闻?!”聽到記者表揚,佳佳笑了,兩顆小虎牙在嘴角邊探頭探腦。這個看上去十分乖巧的小女孩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她還有一個妹妹,在同一所小學讀書,比她小兩歲。佳佳剛滿7歲的時候,母親因車禍身亡,父親常年在外務工,姐妹倆就一直由年近70的外公、外婆撫養,生活費用、讀書費用幾乎都是兩位老人出,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菜地里種的青瓜和茄瓜。外公、外婆家在距離學校有十多公里的羅林村,每周一,姐妹倆搭校車回學校,周末回家,和外公外婆團聚。

  佳佳說,媽媽過世、父親在外打工,她的心里話就沒地方說了,實在憋不住了,就寫日記,記下自己“實在不能不說”的話。

  [記者手記]

  誰來關心 “留守兒童”?

  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汪曉村等人的調查報告提出:“我國進城的農民工1.5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已達2290萬,又有多少人關注農民工因為外出打工而不得不留在農村的親生骨肉?”

  在廣東省,留守兒童的數目為95.08萬。一些留守兒童由于關愛和教育的缺失,不僅生活上陷入困頓,更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危人群。在高明區明城鎮中心小學這個僅有1900名學生的學校,其中400余名學生為留守兒童。

  欣慰的是,留守兒童的問題已引起各界關注。高明區已決定組建親情熱線俱樂部,并開展“平安維權”行動。在廣東省,一場招募萬名“愛心媽媽”的活動也在展開。但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正如汪曉村等人呼吁:關鍵在于提高農民工的收入水平,使其具備帶上子女進城的能力,另外取消與戶籍相聯系的入學戶口限制等制度,根本解決留守兒童難題。

來源:佛山在線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