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1日是第20個世界無煙日,今年的主題是“創建無煙環境”。讓我們先來談談世界無煙日的來歷:1977年美國癌癥協會提出了控制吸煙的宣傳教育方式———無煙日。這一天,美國全國范圍內進行“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勸阻吸煙者在當天不吸煙、商店停售煙草制品一天。之后,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相繼制定了無煙日。1987年第39屆世界衛生大會作出一項決議:4月7日為世界無煙日;1989年起,世界無煙日改為5月31日。我們邀請了醫學專家,著重為讀者講講女性吸煙的危害。
煙草危害,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公共問題之一。據統計,全球每年因吸煙導致死亡的人數高達300萬,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增至1000萬。2006年,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吸煙與健康》報告顯示:2002年我國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為35.8%,由此估計,吸煙者共有3.5億人,占世界煙民的三分之一。
“女性牌”香煙,不會降低致癌幾率
很多人一說到香煙的危害,首先想到的是肺部:煙霧顆粒首先從呼吸道進入人體,呼吸系統首當其沖受到危害。科學研究發現,長期吸煙會導致支氣管粘膜的纖毛受損、變短,影響纖毛的清除功能,繼而阻塞細支氣管,影響肺功能。有數據顯示,吸煙者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的幾率比非吸煙者高2至4倍。自二十世紀開始,全球肺癌發生率大大增加,其增長速度超過了其他癌癥。在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是由吸煙引起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國煙民中,至少有3000萬是成癮的女性煙民,女性煙民還正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僅在上海,女性吸煙者比例已達5.6%;青年人群中,100個吸煙者中有29人是女性,分布于各個工種、各個學歷層。
近來,市面上出現不少主打“女性牌”的長過濾嘴煙或低焦油煙。很多女煙民以為,這種香煙可將危害降至最低。其實所謂女性香煙,其焦油量的減少并不意味著氮氧化合物、醛類、有機磷、多環芳烴、重金屬元素等40種致癌成分也隨之減少。煙草中致癌性最強的物質是苯并芘,它與黃曲霉毒素和亞硝酸鹽并稱三大致癌物,加長過濾嘴、減低焦油含量并不能減少這一致癌物的產生。與此同時,女性煙濾嘴越長,燃燒越不完全,一氧化碳的含量也就越高。人體吸入一氧化碳會導致組織缺氧,長此以往,基因突變的幾率增加,正常細胞癌變的風險也會升高。
女性抽煙易衰老,易殃及胎兒
吸煙對女性的危害,還遠不止呼吸系統。臨床發現,吸煙女性比非吸煙女性患子宮頸癌的幾率高出50%,吸煙20年以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增加30%。荷蘭政府統計機構調查顯示,女性吸煙平均折壽10年以上,男性吸煙平均折壽3年。
有的女性認為,吸煙是一種優雅的體現。從醫學角度來看,這一觀點恰恰相反,吸煙非但不能維護自身魅力,反而是對容貌的自我毀滅。煙霧顆粒對婦女皮下脂肪層的厚度很有影響,因此,多數吸煙女性身體不豐滿,皮膚不滋潤,缺乏營養,皮膚皺紋加快出現,提前衰老。此外,尼古丁刺激微血管發生收縮痙攣,皮膚供氧供血不足,嘴唇和眼角都會過早地出現皺紋,牙齒發黃,皮膚粗糙,甚至長出胡須。
對于育齡期婦女,吸煙會引起月經紊亂、受孕困難、宮外孕、雌激素低下、骨質疏松及過早絕經、更年期提前。相較不吸煙的女性,吸煙女性患不孕癥的幾率高2.7倍,服用避孕藥并發心臟病的危險也更大。自然流產、胎膜早破、胎盤早剝、前置胎盤、早產以及胎兒生長異常,與孕婦在孕期吸煙同樣有關。每天吸煙15至20支香煙的孕婦,其流產幾率比正常孕婦增加兩倍,且容易產下早產兒或體質衰弱的嬰兒。煙霧中的有害物質進入胎兒血液,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增加先天性畸形的發生率。因此,吸煙母親中生產無腦兒、腭裂、唇裂、癡呆和體格發育障礙等先天畸形兒的數量是非吸煙母親的23倍。
上海三成女煙民為重型吸煙者,六招助戒煙
近些年,來自我國多個城市的數據顯示:男性吸煙人數有所下降,可女煙民不降反增。根據上海市2005年的調查顯示,女性煙民中,重型吸煙者占了30%左右。女性吸煙,危害比男性還要大。遠離煙草、盡早戒煙,以下幾種方式會有所幫助———
1、煙癮上來時盡量推遲幾分鐘找香煙,或做深呼吸、多喝水以減輕煙癮;
2、為自己定一個戒煙日,當天不碰香煙,并將煙灰缸和打火機一并收起來;
3、避開吸煙環境,盡可能多去電影院、博物館、圖書館、百貨商店等禁煙場所;沒徹底戒斷時,盡量不要與煙友多呆在一起;
4、多吃低熱食品、新鮮水果,常嚼口香糖,避免喝咖啡、酒類等會誘發煙癮的飲料;
5、加強鍛煉,選擇任何體育活動均可,即便像飯后散步這樣強度不大的活動,也會幫助消除緊張感,把思想從吸煙上轉移開來;
6、獎賞自己,將平時本應買煙的錢存起來,幾個月后,給自己買一份別致的禮品或漂亮的衣服,這樣會覺得戒煙很有意義。
名醫檔案
張惠勇 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醫大附屬龍華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擔任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副主任委員、肺結核防治委員會委員。從事呼吸系統疾病防治二十余年,長期工作在臨床和教研一線,擅長中西醫結合手段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擴張、哮喘、肺結核、肺纖維化、肺部惡性腫瘤等疾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目前承擔多項科研項目。
來源:解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