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全國婦聯、南京軍區和省婦聯分別授予“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優秀女子民兵班”光榮稱號的南譙區腰鋪鎮二郎村“女子民兵班”,三十年如一日,保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色,盡管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勇立潮頭,甘當排頭兵,在新時期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樂章。
綠化荒山當先鋒
二郎村村東有個毛谷山,此山流傳著一個順口溜:毛谷山,光禿禿,只有石頭,不見樹,野貓野狗常出入。為了改變光石禿嶺的面貌,三十年前,老班長張有翠帶領著班里的9名女民兵,利用空閑時間,拿著鋼釬、鎬、鍬、水桶等勞動工具,上毛谷山開山劈石,擔水上山,冬去春來,戰勝重重困難,栽下3000多棵松樹,留下了第一片“國防綠”。以后的女子民兵班,始終以老班長、老隊員為榜樣,三十年來,不斷精心維護,及時補栽損壞的樹木,同時又開墾了200余畝荒山,新栽了楊樹等2000株樹木。
扶貧濟困動真情
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二郎村部分農民沒擺脫貧困,采取定人、定向、定點的方法進行幫扶。
80年代末,尹莊村民組有個五保戶叫陳付英,患有嚴重關節炎,一到病情發作就疼痛難忍,生活難以自理。同村的女子民兵班老戰士楊福萍主動把老人生活起居攬了下來,平時再忙也要替老人洗衣做飯,時間再緊,也要到老人家看看。冬天來了,老人穿的可暖、墊的可厚?換季了,還缺什么衣服,一一放在心上。節日來臨,她還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一起過節。如今,楊福萍已為村婦女主任了,她又把這些任務傳了下去,接替她的戰士們又一如既往地照顧老人。1994年,班長汪文英、副班長蔡道華,主動結對幫扶楊莊村民組特困戶王武金,因其身患肝炎、貧血病,其妻雙目失明,還拖著兩個十來歲的孩子。種植季節,汪班長賣掉了自家的豬,幫他家購買化肥種子。還為他家蓋了豬圈,買了豬仔。在她倆的幫扶下,王武金家生產生活有了明顯改善。1996年,“女子民兵班”的姑娘們積極響應向“希望工程”獻愛心活動,紛紛拿出購衣款、私房錢,甚至嫁妝錢,累計萬元之多,讓11名失學兒童背上了書包。
現任女子民兵班班長胡大明,勤奮好學,掌握了美國F1代小黃瓜栽種技術,并在2004年與滁州華怡公司簽訂小黃瓜試種合同,當年收入超過15萬元。她第二年就主動與該村10戶貧困戶結成對子幫扶,組織他們種植小黃瓜,不僅為他們提供資金支持,還在種植、管理、銷售等方面給予一條龍服務。這10戶當年收入就超過萬元。胡大明因此獲得了“安徽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移風易俗播文明
以前,二郎村最難做的是計劃生育工作。當年女民兵穆福梅,為了做好周山郢村民組“兩女戶”張家媳婦的工作,前后跑上幾十趟,不厭其煩地宣傳計劃生育國策,但不是遭白眼就是冷言惡語。為此,家人不理解,別人說多管閑事,穆福梅沒有泄氣,沒事找其拉家常,一有時間主動幫她們家干一些農活,甚至在自己只有一女可以生二胎的情況下,瞞著家人做了結扎手術,將心比心。張家終于為之感動,主動地做了結扎手術。現如今,二郎村的計生管理工作一躍成為全鎮第一,女子民兵班的姑娘們更是人人義務擔任計生信息員,繼續走東家,串西家,積極幫助計生辦做好計劃生育宣傳及轉變觀念、樹立新思想的工作。與此同時,她們還努力幫助獨生戶、一女戶搞好生產生活,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來源:中國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