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各高校的暑期社會實踐項目啟動。記者從華東師大和上海大學等高校團委獲悉,越來越多的實踐項目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體現了大學生們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西部農民、民工子弟、留守兒童、智障兒童……均是他們的幫助對象。
為西部沙農找一條致富之路
上海大學一項SIFE團隊暑期實踐項目將目光瞄準了寧夏沙農。近年來,沙塵暴的影響和危害不斷加劇,土地沙化的局面也牽動大學生的心。6月29日,他們一行四人組成項目考察隊,在銀川大學青年成才協會幾位同學的陪同下,對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進行為期4天的實地調研,以幫助全國勞模、治沙英雄白春蘭脫貧致富,并且將同在鹽池的勞模余聰成功致富的寶貴經驗作為借鑒,在治沙的同時走出一條致富之路。
白春蘭和余聰均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都曾接受過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兩位勞模近年來貧富兩重天,白春蘭負債累累,余聰卻脫貧致富,還帶動了身邊的治沙人。學生們希望通過考察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所在,從而幫助前者。
讓留守兒童暑假不再孤獨
“暑假洗過一次衣服,結果不合格;幫他們疊過衣服,可也不合格;洗碗燒飯更是不必談,在他們眼里現在我做的很多事都是不合格的,只是他們不放心我去干……而那些孩子們呢,已經替爸爸媽媽挑起家里重擔,要撫養好幾個弟弟妹妹,年齡20歲都不到……”
這是一名上海大學學生陸文靜在博客里的一段留言,近日,她參加了一項名為“留守兒童,你在家鄉還好嗎”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來自上海、江西和四川等地的大學生們組成愛心團隊,計劃奔赴農村,組織留守兒童或民工子弟上課,讓他們共同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他們介紹,國內大約有2000萬農村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雙雙進城打工,他們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留守家鄉,“在調皮的年紀離開父母,沒有正確合理的家庭教育,對他們的成長多么不利!他們在心理、學習上都有可能出現問題,因此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促使更多的人關心和幫助他們!”
在華東師大,多項與此主題相關的項目還得到了校方的資助基金,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組織了“同一藍天下,你我共成長———留守兒童關愛行動”,軟件學院也組織了“關愛留守兒童,共建和諧家園———溫州瑞安行”活動,兩個項目均得到了3000元的資助。
來源:解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