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應該與成長相伴。小學時代的孩子們,本應是生活輕松而又快樂,學習充實而又多彩,夢想豐富而又斑斕。然而,面對高考的激烈競爭,家長、教師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高度”重視,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學生就成了灌輸知識的容器,沒有了自我,沒有了天真活潑,生活單一而又乏味。作為學校,我們努力為孩子撐起一片藍天——不僅希望他們通過今天的努力獲得明天的幸福,也希望他們今天的成長過程充滿幸福和快樂。
一、教師引領,創建和諧校園
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生命質量。沒有教師的快樂工作,就不可能有學生學校生活的精彩。如何讓教師快樂工作?必要的思想引領,和諧群體的創建,內部文化的形成,奮發向上工作氛圍的營造顯得至關重要。對此,我們利用校會等時間,對教職工進行理想和信念教育、文明行為教育,從而激發起教師干事創業的精神。逐漸形成了“倡導兩種精神,追求一種境界,達到一個目標”的理念,即在教師中樹立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追求“工作著是快樂的”崇高境界,實現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雙重目標。
同時,我們還把“如果把工作看作一種快樂,人生就是天堂”作為一種信仰,并抽時間在老師中交流:為什么要把工作看作一種快樂?在為社會做貢獻的同時,如何享受奉獻著的人生……鼓勵老師們在和學生同事們相處時,尋找幸福和快樂。老師們都感慨地說:“當懷著一顆愉快的心情走上講臺時,講課也有了靈感,那份高雅和自信,才真正體會到人生的價值。”慢慢地,老師們對工作用心了,對學生的態度和藹了,學生們都說老師臉上的笑容多了,學習也更有趣、更帶勁了。教師的快樂,已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
二、家長指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家長的人才觀,決定著孩子的成長方式。小學階段是培養情感、養成習慣、開發潛能的重要時期。但很多家長把這個階段定義為達到理想彼岸(上大學)的鋪墊,扼殺孩子的天性、忽視孩子的興趣,看輕了孩子在這一階段的成長。面對這一問題,學校認為:轉變家長觀念已勢在必行。于是從2003年開始,我校開展了家庭教育系列活動。
1.成立家庭教育委員會。由學校領導、骨干教師、部分家長、離退休老干部、老教師組成,共同研究家庭教育對策,制定家教方案。
2.舉辦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幫助家長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正確理念,掌握科學的育人方法和技能。
3.開辦家庭教育報。刊登教育孩子方面的文章,讓家長們了解家庭教育,從而激勵家長熱心于家庭教育的研究。
4.開設家庭教育熱線。解答家長疑難問題,提高家庭教育品味。
5.舉辦演講討論會。做好家長、老師、孩子之間的交流。
三、課改落實,讓學生快樂學習
新課程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為了認真落實新課程理念,我校在課堂教學和課外延伸方面作了一些探討。
1.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學習的快樂。學生時代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強調學生快樂、健康成長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習的重要性。如何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快樂,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一大挑戰。首先,教師要用充滿激情的課堂氣氛感染學生。在這種充滿情趣的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互動,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采取措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感,自由討論、大膽爭辯,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用心領悟新知,對學習的熱情便油然而生。
2.讓學生在課外走進五彩斑斕的世界。社會環境中有許多對兒童成長不利的方面。但孩子不是籠中鳥,除了學習之外,應該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去看一看。通過接觸社會現實,參與各種社會活動,使學生理解社會運作方式、人類生活的基本活動,形成正確的社會科學觀;通過和大自然的接觸,領悟大自然的神奇與博大,懂得欣賞和保護大自然的美;通過和他人的接觸、交流,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通過各種活動,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健康樂觀的態度,并激勵他們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精靈,自由幸福地發展是他們的需要。而創造一個讓他們自由發展的成長環境是我們學校、家庭、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愿我們攜手并肩,為學生撐起一片廣闊而美麗的藍天。
來源:現教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