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07-07-17 來源:新華報業網
做了20年兒科醫生,每每拿著孩子已經閉合或即將閉合的骨齡照片,總不忍心說:“孩子,你的個子不會再長了?!钡植坏貌徽f。總結下來,以下9種情況的孩子,可能會面臨身高偏矮的問題:
以下9種情況要注意
1、家族性矮身材(即父母身高偏矮)。
2、出生時為宮內發育遲緩(足月小樣兒)、早產兒身高小于正常新生兒,其中10%-15%的孩子2歲后不能追趕到正常身高曲線。
3、青春發育前每年長高不足5厘米。
4、與同齡孩子比身高較矮。
5、性發育過早或過遲發育。
6、肥胖兒。
7、臀位產、難產、出生窒息、腦外傷等病史又合并生長緩慢。
8、曾服用或長期服用增高藥、增強免疫藥、糖皮質激素、補腎益氣中藥的孩子,合并性發育過快、生長突增過早等現象。
9、甲狀腺功能減低癥患兒。一些先天性甲低患兒在2歲前發病,如果不經治療,會造成智力低下。但2歲后發病通常表現為生長障礙、便秘、貧血、活動少、食欲低下等癥狀。
很多家長并不知道孩子長得慢也是病,他們要么把孩子的身高交給時間,要么花大量的錢給孩子補充營養,使用增高器械,殊不知這些盲目的措施往往耽誤治療,甚至適得其反。希望家長掌握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和常識。
掌握孩子生長情況
首先是觀察。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周圍同年齡、同性別的孩子長得慢、個頭矮,就應盡早找醫生咨詢,通過孩子的生長量表,了解孩子是平均身高還是偏矮身高。
其次是記錄孩子的生長速率。如果孩子2歲以后到青春發育前,每年生長的高度不到5厘米,應該就醫咨詢。對于生長發育中的孩子,家長應該記錄孩子每年長多少。如果沒有測量,孩子的褲子幾年都穿不短,肯定也有問題。
第三是注意孩子的性發育。性早熟或青春早發育的孩子會伴有骨齡提前,可能導致“高小孩”、“矮大人”現象。現實中不少孩子在小學時身高比同齡孩子高,身材也壯,家長從沒想過孩子會有身高問題。但到了初中或高中孩子生長速率逐漸下降,在班里排隊越來越靠前,如果那時再來就醫,孩子的骨骺可能就已經閉合或接近閉合了。也就是說,孩子就醫時不理想的身高,可能就是他的終身高度了。
生理年齡與時間年齡不一致
許多家長會問,不是說男孩子骨齡18歲、女孩子16歲才閉合嗎?為什么他們的男孩子才十四五歲、女孩子才十二三歲或更小,生長就完全停止了呢?有些家長甚至還在等待“二十三躥一躥”呢!
在這里我們提到的孩子骨骺閉合是指生理年齡,而家長說的年齡是時間年齡。
正常人的骨齡可以和時間年齡相差1到2歲。性早熟或青春早發育的孩子的骨齡,則很可能會超過這個范圍。這時如果讓孩子與他的同齡孩子比個頭,就會顯得身材較高。而實際上,他應該和與他提前的骨齡同歲的孩子比較,并依據此數據預測孩子的終身高范圍,這樣就會及早發現孩子的身高度異常。家長應該了解這些相關知識,密切注意孩子青春發育跡象,特別是孩子出現生長加速時,應該注意是否開始性發育了、性發育的時間是否過早。如果女孩8歲前開始乳房發育,男孩9歲以前開始睪丸發育,都叫性早熟。
了解孩子的發育標志
很多家長并不了解什么是孩子的發育標志,往往誤以為女孩子乳房高出胸部平面才叫發育。其實孩子開始發育時,乳房外觀是平坦的,觸摸可有觸痛及皮下可及一個很小的硬核。
男孩子的性發育開始時間經常被家長忽略,很多家長以為變聲和遺精才是性發育,事實上那已經到發育的高峰期了。正常男孩子的性發育通常是從睪丸變大開始的,醫學上把睪丸由4毫升增長到5毫升作為男性正常性發育開始的標志。如果發現異常,要及時向內分泌科醫生咨詢。
矮小癥4-10歲治療最佳
專家指出,治療孩子身材矮小,要把握最佳時機,只要在4歲至10歲開始治療,完全可能長出與正常人一樣的身高。
醫學研究表明,孩子年齡越小,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和分化越活躍,生長的潛力及空間越大,對治療的反應越敏感,療效越好。專家認為,孩子在4歲至10歲(骨骺未閉合時)是治療矮小癥的最佳時機。這個年齡段是孩子最佳生長時期,其中春夏季節最為突出,每天22時至次日2時是生長最佳“黃金時間”。
專家指出,家長對于矮小癥大可不必著急,完全可以對癥下藥以對身高進行干預。如對于生長激素缺乏的患者,使用生長激素后可以長到他的正常遺傳身高,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對于甲狀腺功能低下造成的矮小,很便宜的甲狀腺素片就可以讓孩子實現生長追趕。
與此同時,非藥物性配合治療效果更好。充足合理的營養飲食、適宜健康的體育鍛煉、有益心理的生長環境,都是促進孩子長高的重要因素。如蛋白質是骨髓與肌肉生長的能量來源,同時又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是兒童生長發育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因此兒童要多食富含蛋白質的蛋類、肉類、魚類、豆制品類和乳制品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