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3日 10:59
來源:大河報 作者:路六居 張鴻飛
圖片說明:“阿姨,您別傷心,會有辦法的。”朋朋說。
昨天下午3時,20歲女孩朋朋(化名)掂著一大袋剛買的生活用品,來到鄭州市聶莊村的一個出租屋,看望得癌癥的李小蘭,她說:“阿姨,今天好一點兒了吧。”說著,她拿出300元遞了過去,李小蘭的眼淚流了下來。
她們此前并不認識,一個是無人照料的癌癥患者,一個是在鄭州打工的女孩。從去年12月開始,朋朋一直照顧著這名癌癥患者。
得癌癥,再婚丈夫離她而去
“我和他是2005年結的婚。”昨天下午,46歲的李小蘭指著結婚證上她和丈夫劉某滿臉笑容的雙人照,眼中噙滿淚水,“我原想著新的生活會很美好,卻沒想到一場大病,讓一切成了空。”
李小蘭說,她是鶴壁市人,數年前下崗,2001年,因由感情不和,與第一任丈夫離婚,后認識了劉某并結婚。因為劉某也下崗,兩人婚后決定到鄭州辦一個午托部。
“到鄭州后,午托部沒有開成,只好做一些小生意。”李小蘭說,去年10月,她和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兒子因為偷盜被判了3年刑,“聽到這個消息,我心里特別著急,正想著去監獄探望孩子時,我被查出得了直腸癌,丈夫一直拖著不給我看病,在我弟弟妹妹催促下,他才拿出3000元錢,弟弟妹妹又湊了5000元,我在醫院做了手術。”
李小蘭說,手術后第7天,劉某就把她從醫院帶出來,把她留在出租屋里,從此再也沒有露面,“我的父母七八十歲了,一直有病,自從丈夫把我拋棄后,我感到陷入了絕境。”就在她感到無助的時候,省會一家電視臺對她進行了報道,朋朋看到報道后,幾經周折找到了她。
伸援手,照顧病人不愿出名
朋朋也是鶴壁市人,曾就讀于河南財經學院,2005年畢業后,在鄭州一家公司工作。她一再叮囑記者,不要寫她的真實姓名,在此記者就以“朋朋”稱呼她。
“我知道小蘭阿姨的不幸遭遇后,心里很難過,因為是鶴壁老鄉,再加上我們家以前也遇到過困難,得到了社會上的幫助,我雖說不能回報幫助過我們的人,但我覺得能幫助小蘭阿姨,也算是對社會的一種回報,而且誰都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朋朋說,她找到李小蘭,掏錢幫助李小蘭在小崗劉村租了一間房子,后來李小蘭3次租房也都是她掏的錢,“她的丈夫不知道為啥,從去年我見到小蘭阿姨至今,未見他來看望,還兩次打電話給不同的房東,說小蘭阿姨是癌癥患者,別死到出租屋里,致使我們搬了兩次家。”
今年3月,李小蘭因做完手術后沒有化療,病情復發,在好心人的幫助下,6月初,她住進省腫瘤醫院進行第二次手術。在近一個月的住院過程中,朋朋每天都到醫院照料她。
“醫生見朋朋喂我吃飯,就問這是不是我的女兒,我說她是一個好心人,醫生都不敢相信。”李小蘭說,半年多來,朋朋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錢給她做生活費,她出院后,由于朋朋還要上班,就花400元錢給她請了一個保姆。
“除了我的父母,我幫助小蘭阿姨再沒人知道。父母知道也是因為我向他們要錢,要的次數多了,他們問我,我才說的。”朋朋說,她每月工資不足千元,幫助李小蘭后,更是捉襟見肘,只好向父母求助,“我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也不想出名,你們能替我保密嗎?”
朋朋告訴記者,李小蘭的刀口處發炎了,原本應該住院的,卻因拿不出醫療費只能耗著,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好心人來幫助這位不幸的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