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7-24 9:25 江門日報 第6506期 B2版
不會說、不能聽、不會寫、不懂啞語,一位聾啞女孩迷路后被送到市救助站。為了找到她的家人,工作人員頗費周折——
救助站來了位文盲聾啞女
她是一位不會說、不能聽、不會寫、不懂啞語的聾啞女,在流浪時被好心人發(fā)現,報了警。警方一時無法找到她的家人,只好把她送到市救助站。后來,在救助站工作人員的多方努力下,她終于和家人團聚。昨天,記者在市救助站采訪時獲知這樣一件感人事。
救助人員與文盲聾啞女無法交流
7月15日,江海區(qū)麻園派出所和江海區(qū)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往市救助站送來一位十四五歲的女孩子,她身上穿的衣服雖然有些臟了,但還是比較整齊,面容有點憔悴。
送她來的民警介紹說,這個女孩子在麻園流浪了幾天,有好心人發(fā)現后,報了警,他們把她接到派出所,但是,當他們想向她了解情況,幫她找家人時,發(fā)現她是一個聾啞女,不會說話,不會寫字,不能聽到,根本沒法交流,無法知道她的任何情況,也無法聯系到她的家人。他們曾和江海區(qū)民政局聯系,但也沒有辦法幫她找到家人。無奈之下,只好把她送到市救助站。
留下她以后,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一邊幫她換洗了身上的衣服,安排她吃住;一邊開始想辦法幫她尋找家人。正如民警所反映的,問她什么她也聽不到,在紙上寫字,她也不認識,這愁壞了救助人員。
啟智學校老師也幫不上忙
在找不到任何線索的情況下,要想找到她的家人確非易事。
“既然她是聾啞女,也許啟智學校的特教老師們能跟她溝通。”市救助站負責人說,“于是我們決定帶她到市啟智學校去。”
7月16日上午,市救助站工作人員就把聾啞女帶到了市啟智學校,希望這里的老師能夠幫助了解她的情況,但是,在忙碌了近2個小時后,特教老師發(fā)現,她不僅不會說話,不會寫字,不能聽到,而且也不懂啞語。面對這樣的聾啞人,老師也無能為力了,線索似乎就這樣斷掉了。
“根據有關規(guī)定,如果在一個月內找不到她的家人,我們將跟廣東省少年兒童救助保護中心聯系,把她送到那里接受救助。”市救助站負責人介紹說,“如果她被送到那里后,工作人員也不能知道她的信息,她也許將再也難與家人相聚了。”
“她在被送到救助站時,從穿著看,應該不是一個長期流浪的女孩,很可能是走失了。”這位負責人說,“我們就想,既然她是在麻園那邊被發(fā)現的,也許她的家人就在麻園附近。我們決定再帶她到麻園去,讓她自己認認回家的路。如果使用這個辦法還不能找到她的家人,我們只能先把她送到市福利院,然后,將送到廣東省少年兒童救助保護中心。”
在麻園轉悠喜見尋人啟事
7月16日下午,救助站工作人員帶著聾啞女在市區(qū)轉了幾次,無果而終。7月17日上午,救助站工作人員又帶著她來到麻園,作最后的嘗試。轉了幾個街巷后,聾啞女仍沒有認出回家的路。
正在工作人員一籌莫展時,無意間,有人在南泉花園附近的一堵墻上看到一份《尋人啟事》,內容是講,自己的家人在杜阮鎮(zhèn)走失了。工作人員再一看照片,尋人啟事上所說的女孩子不正是這位聾啞女么?這一下,甭提大家有多么開心啦!他們馬上按照《尋人啟事》上留的電話打了過去。一經核實,果然,聾啞女正是對方走失的女孩。
知道聾啞女被好心人送到市救助站后,她的父親、姐姐急忙趕了過來。見到她后,姐姐緊緊地抱住聾啞女,眼淚涌了出來。
原來聾啞女是因坐錯車而迷路
那么,這位聾啞女到底是怎么來到麻園的呢?她的姐姐介紹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聾啞女是廣西賀州市鐘山縣人,她的姐姐現在蓬江區(qū)杜阮鎮(zhèn)一家工廠打工。6月份,妹妹(聾啞女)董小妹從廣西來到姐姐處玩。7月11日,她上班后,董小妹一個人出來玩時,被一輛摩托車撞了,姐姐就叫摩托車司機帶她到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檢查。應該是聾啞女在留院查看時,自己溜了出來,想搭公交車回杜阮,但因為不識字,又不會說話,坐錯了車,因而來到江海區(qū)的麻園。
發(fā)現董小妹不見后,姐姐就到處尋找,并報了警,但是,找了一天多也沒有找到。她就打電話回家,讓父親也來到江門。開始家人想在電視上登尋人啟事,可是,一打聽,費用太高,就自己打印了《尋人啟事》,在市區(qū)人流量大的地方張貼。沒想到,就遇到了市救助站工作人員,這才讓他們得以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