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24日 中新網
海口青少年宮,老師一對一在指導孩子彈琵琶
一個剛小學畢業孩子利用暑假的空余時間,幫整天辛勞賣玉米的媽媽看攤子
海口白沙門雖然頻頻出事故,沙灘上仍有孩子在玩耍
中新海南網7月24日電 據商旅報報道,暑假已至,對于這兩個月假期來說,許多家長或許都覺得頭疼,是應該放手讓孩子去玩,還是強迫他們去參加各種培訓班?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暑假中的孩子們的生活狀態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盲目玩”,二是“在玩中學”,家長和專家們對此也各有說法。請隨記者的鏡頭一起走近他們。
鏡頭一:街頭“流浪兒”
7月22日,記者在海口市大同路遇到了正在橫穿馬路的王梅(化名)和她的妹妹,姐妹倆懷里各抱著一本暑假作業。王梅告訴記者,她們姐妹倆在昌江讀書,而父母在海口打工。放假后,她和妹妹一起來到海口,但爸爸媽媽因為工作關系,沒有多少時間陪她們。于是,王梅每天便帶著妹妹到處逛街。閑逛之余,姐妹倆還不忘做暑假作業,馬路邊的石凳、公園里的石桌,都成了她們的書桌。記者問她們,難道整個暑假都要這樣過嗎?王梅想了一會說道:“也許吧,爸爸媽媽沒時間管我們,我們身上也沒有多少錢,逛街是我們唯一可做的事情了。”
友情提醒:街頭“流浪”危險多多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了不少像王梅姐妹這樣的孩子,因父母忙于工作也少有時間陪伴他們,他們放假后大多數時間在街上閑逛,然而,這部分孩子在“流浪”中也暴露出不少安全隱患。海南師范大學的陳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除了學校和社會的監管外,孩子在暑假里的安全,家長應該負起首要責任。車水馬龍的街道,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對于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如果沒有家長照看,很容易發生意外。因此提醒家長,放假了切莫放任孩子在街頭“流浪”,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
鏡頭二:股市“小股民”
7月23日下午,記者來到申銀萬國證券海口營業部,見到了正在開戶的的肖先生,跟隨他一起來的還有其13歲的兒子小磊(化名)。談起孩子暑假的安排,肖先生得意地說,他準備讓孩子跟他一起炒股。雖然小磊今年才上初中一年級,但肖先生說,相比國內,國外的孩子都比較早獨立,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暑假想帶著孩子在股市“闖蕩”一下,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據介紹,肖先生新開的戶便是為小磊開的,并為他注入了1000元的資金。肖先生說:“沒有多少,就1000元錢,怎么炒就看他自己了。”私下里,小磊告訴記者,其實他對炒股一點興趣也沒有,放假了本想和同學們好好玩一下,沒想到被爸爸拖進了股市。記者在龍昆路上其他幾家證券營業部也見到了四五名孩子(年齡均未超過14歲,最小的僅8歲左右),他們都是父母帶來的,有的跟著父母在炒股,大多在股市里玩。
友情提醒:別讓孩子過早介入股市
對此,一位證券分析師認為,雖然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讓孩子在股市中鍛煉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家長必須注意:一是投資股市需要一定經濟實力,家長要量力而行;二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不能強迫孩子炒股,限制他們自由的活動時間;三是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股市有風險,如果孩子在炒股中賠了很多錢,難免會影響其情緒,嚴重時還有可能導致心理問題。因此,最好不要讓孩子過早地接觸股市。該分析師還提醒說,其實培養孩子理財觀念有很多種方式,并不一定非要采用進入股市這種辦法,如讓孩子在暑假打理家里的經濟開支或者參加一些理財夏令營,也能夠很好地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鏡頭三:家中“電視迷”
家住海潤花園的陳女士最近煩惱可不少,因為她的孩子放假了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呆在家里看電視。陳女士告訴記者,女兒小蓮是個標準的電影迷,自從放假后,小蓮每天都要租來大大小小、古今中外的各類影碟,一看就要看到凌晨一兩點。此前放映的《蜘蛛俠3》、《靈魂戰車》、《云水謠》、《加勒比海盜3》、《冒牌天神2》等她通通看了個遍,現在她又迷上了《變形金剛》。用小蓮的話來說:“平常上學時沒有看過的電影要在暑假全部補回來!”由于工作原因,陳女士和丈夫每天都要在外忙碌,女兒成天把自己關在家里,夫妻倆盡管擔心,也無能為力。
友情提醒:連續看電視不要超過2小時
據統計,集中注意力看電視時,人眨眼次數會由平時的每分鐘20—25次減少至5—10次,不但影響了淚液分泌,還使角膜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延長,從而阻礙了淚液中油脂的分布,并加速淚液蒸發,引起眼睛干澀、異物感、結膜充血等。海口市人民醫院有關專家提醒,每次看電視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個小時,2小時后應適時地休息,做做眼部按摩或者戶外運動。此外,還應注意,電視放置位置應略低于人眼水平線。
鏡頭四:網吧“小網蟲”
對孩子來說,除了看電視,另一項娛樂方式恐怕就是上網了。小明今年讀初二,暑假放假后他一門心思撲在了電腦上,他說要在暑假好好玩玩游戲,爭取2個月內成為服務器內的“高手”。為此,他經常到網吧熬夜,凌晨兩三點回來睡覺是常事。小明的母親王女士告訴記者,小明是家里的“老大”,發起脾氣來誰也勸不了,現在放假了,按理說是應該放松一下,但他這樣沒日沒夜地玩,真擔心身體能否吃得消?家人為此勸過他,但他一點也聽不進去。為此,王女士想把他關在家里,可誰想到這孩子在家也整天玩游戲,讓人無可奈何!
友情提醒:每次上網最好別超過1個小時
王女士的煩惱可能是許多家長的“心病”。那么,假期內孩子上網到底應注意些什么?海南大學李教授認為,一是上網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來說在電腦前面呆了1個小時后應休息10分鐘左右,避免神經過度緊張;二是家長應善意引導,讓孩子遠離網絡中的垃圾信息、“黃色”信息;三是有意識地帶孩子到野外活動,因為長時間沉迷于網絡,容易讓孩子產生自閉心理。
鏡頭五:幫父母打零工
7月22日,記者在海口文明東路看到一位學生模樣的孩子正在賣玉米。在采訪中,這名孩子告訴記者,她叫小麗(化名),今年剛小學畢業,由于假期有較多空閑時間,于是幫賣玉米的媽媽看攤子。小麗說,剛開始時覺得很別扭,不過幾天下來也就熟練了。現在小麗不僅知道怎樣幫顧客挑選滿意的玉米,還會與顧客聊天,吸引顧客來買。記者注意到,幾分鐘時間里就有四五位市民前來購買小麗的玉米,其中有不少學生模樣的人。小麗對此解釋說,可能是因為同齡的緣故,覺得和學生都比較談得來,而光顧的客人也以學生居多。記者問小麗,每天這樣不會累嗎?她笑笑,說道:“其實在賣玉米的過程中,我認識了很多朋友,而且這樣也可以培養自己與人交際的能力,我覺得挺好的!”
友情提醒:暑假打工注意維權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放假后,有不少孩子選擇了打零工度過暑假,他們中有的是幫自己的父母,有的則是通過中介找的兼職。為此,勞動監察部門提醒,學生在假期兼職時,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規定,兼職的工資不得低于本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此外,用人單位也不得收取定金、保證金或扣留身份證等。如果與用人單位發生糾紛,應及時尋求相關部門的幫助。
鏡頭六:攻讀“第三學期”
每到暑假,各類假期培訓班便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記者在采訪中得知,這更多地迎合了“家長們的口味”。7月23日下午,記者在某中學采訪時,遇到了今年上小學4年級的小奇(化名)。他向記者埋怨道:“以前上學時,天天盼暑假,現在暑假到了,哪知道父母給報了兩個培訓班,上午學英語,下午學小提琴,等我的培訓課上完了,也要開學了,那我還玩什么啊?”盡管對此表現了不滿,但不少參加培訓班的孩子還是“敢怒而不敢言”。
對此,家長們也表示出了無奈。一位唐先生說:“其實我們也知道孩子們累,但沒辦法,我和愛人每天都要工作,沒時間照看孩子,與其讓孩子到處跑,還不如給他報幾個班,一來學到了東西,二來也安全不少。”唐先生的說法道出了大多數家長的心聲,家長們紛紛表示,一到假期就頭疼,不知道怎樣安頓孩子,怕孩子到網吧學壞,又怕孩子到海邊去玩水,想來想去還是參加培訓班最“保險”。
友情提醒:參加培訓班應尊重孩子的興趣
學生和家長們的說法似乎都有道理,那么專家對此怎樣認為呢。海南師范大學教育學的陳教授說道,暑假參加培訓班,家長應根據孩子的情況合理選擇,切不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文化基礎薄弱,利用暑假給他好好補習一下,確實是個很好的機會。如果孩子對小提琴根本不感興趣,非要強迫他去學小提琴,恐怕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專家提醒: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興趣,不可把參加培訓班當作“看孩子”的方式。
暑假別忘親子教育
那么,家長到底應該怎樣安排孩子的暑假呢?記者采訪了海口市人民醫院、各高校的醫學專家以及教育學家,總結出以下兩點,可供家長們參考。
暑假也要嚴格作息
不少孩子臨近開學,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恐慌、失眠、厭食以及精神不振。據市人民醫院的有關專家介紹,這就是所謂的“假期綜合癥”。為避免孩子出現該癥狀,影響身心健康,專家提醒,在暑假期間,家長應為孩子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在制定作息時間表時,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制定,不應把“大人”的意見強加給孩子。此外,家長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這樣孩子執行時間表就有積極性。
別忘進行親子教育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感覺,由于工作原因,暑假里大多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里或者親戚家里。海南大學的教育學專家認為,實際上,家長可以利用暑假這個大好機會進行親子教育。專家建議說,不少初高中生由于處于叛逆期,很想擺脫父母的約束,渴望獨立,其實他們從感情上對父母還是有很大的依賴性,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因此,暑假正是家長進行親子溝通的大好機會。暑假期間,不管有多忙,父母都應該在工作之余給孩子打打電話,周末休息時間帶孩子外出逛逛,切莫對孩子不理不睬,讓孩子產生被遺棄的感覺。此外,專家還提醒,在進行親子教育時,應注意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有足夠的自我空間,在交流中有不方便說出的話時,可以通過書面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最好是在“玩中學”
暑假本是“不學習”的時間,但許多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假期里也不忘“惡補”一把。記者采訪中發現,家長這樣做的效果其實并不理想,因為不少孩子都會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對此,海南大學有關教育學專家認為,學習的最好方式應該是在“玩中學”。比如可以帶孩子參加各種義務活動,培養他們的動手、交際能力,與孩子一起出游,培養他們的獨立和野外生存能力等。教育實踐證明,孩子既不喜歡“盲目玩”,也不能接受“逼著學”,只有寓教于樂,才能夠使孩子既體會到玩的樂趣,又能享受到學的興趣。
-鏈接:
國外學生假期生活
美國:據統計,美國12歲以上的青少年有60%以上的人參加過各種義務服務活動,如,在當地的流浪者收留中心為無家可歸的人做飯,或者是油漆陳舊的建筑物等。
韓國:為培養“團隊精神”,鍛煉“韌”的民族氣質,小學生假期通常會由學校組織,去旅游地或野外爬山、游泳。也會被安排去廟宇,接受儒家思想教育。大學生則喜歡在假期結伴去游玩、爬山。
日本:暑期活動偏重于陶冶和鍛煉學生的情操和意志。日本中小學有各種由學生自發組織的體育類或文化類的俱樂部,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一些學生還到海邊和山間“合宿”,日本教育人士認為,“合宿”是培養孩子們集體觀念的最好形式之一。
來源:商旅報/作者:許世立/文 陳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