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小朋友們尋找暑期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們體諒父母工作的辛苦,引導小朋友們樹立健康的人生觀,本報在近期開展了“南國小報童體驗生活暑期特別行動”,數十名中小學生參加體驗活動,細細品味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的艱辛。
灼人的烈日下,小小少年們揮汗賣報,成為街頭獨特的風景線。他們的家長,或許正在背后悄悄地跟隨,為孩子的表現感到由衷的喜悅。“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最近有很多家長致電本報稱,孩子們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贏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其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學會了體諒父母的辛苦,顯得懂事多了。
發行部門為參與活動者提供報紙批發價,每位小報童賣一份報紙可賺到2毛錢。很多小報童的業績蒸蒸日上,穩步提高,多位小報童每天賣出的報紙數量在60份以上,每天可賺到10多塊錢。據發行部各零售站統計,從7月31日起至8月4日,一直將賣報體驗活動堅持下來的小朋友(音)名字如下:朱陽天、周妍、陳琳、陳珊泱、莊惠婷、陳垠錦、鄭茹、趙紹成、彭小琨、王景元、楊穎穎、李露、李秋萍、王宇昊、文思遠、張爽、李柳、周楚力、許麗莎、呂轉。他們不僅成績顯著,而且態度認真。
上述小朋友請于8月7日(周二)上午9點半到11點鐘半來南國都市報藍周刊辦公室(地址:海口市金盤路30號海南日報大廈6樓)領取紀念品。在活動期間堅持賣報紙而未被統計入內的小報童請撥打本報電話66810243與記者聯系。
這次體驗活動于8月4日結束,希望繼續賣報的小朋友可自行與海南日報集團發行中心聯系。
結伴賣報
小報童心得體會
小報童陳垠錦在日記中寫道:“我拿著報紙站在火熱的太陽下,卻沒人買,我有點灰心,怕這么多報紙賣不完,好著急。我問過路的叔叔阿姨們,要不要買報紙?時間過去了很久,我手中的報紙賣出了11份,今天,我賺了2元2角,還不夠買一瓶牛奶,但我不泄氣,明天還會努力,我要用行動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
小報童鄭茹在日記中寫道:“我們頂著烈日沿街賣報,我進茶店推銷報紙,見到手中沒拿報紙的人,我便熱情地迎上去推銷報紙,連小商店的老板也成了我的客戶!真不容易啊,手中的報紙慢慢減少,我的心中有種說不出的高興。那時,我便想到我過的生活,舒舒服服,沒受一點委屈,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經常向父母要吃喝,要玩樂,不會想到父母辛苦賺來的錢是多么的不容易。參加了小報童的活動,我體驗到,父母賺來的錢是不容易的,我們更應該體諒父母的心情,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不是嗎?”
小報童團體作戰收獲大
家住秀英區的4個孩子組成統一聯盟,結伴賣報,收益不小。
在港務局海港學校上五年級的彭小琨,機靈聰明,大家都親切地他為“三毛”;11歲的趙紹成,笑的時候很靦腆,得到了“寶寶”的稱號;才剛剛讀完四年級的鄭茹只有10歲,是四個人中唯一的女孩,大家喜歡叫她“妹妹”;在四個孩子中,還有一個只有8歲的孩子叫陳垠錦,被稱為“貝貝”。不到10歲的小朋友原本不能參加這項體驗活動的,但是家人經不住陳垠錦的懇請,在其他三個孩子的再三保證下,才讓他上街賣報。沒想到,陳垠錦為這事興奮得一個晚上都沒有睡好覺。
萬事開頭難。4個孩子早上6點多起床,從秀華路往鳳凰花城一帶走了幾公里路程賣報紙。孩子們剛開始有些羞澀,不敢開口主動推銷,過了一個小時,他們只賣出幾份報紙。心情,由最初的興奮變得低落下來。
在秀華路附近,有很多的茶坊,早上喝茶的人很多,四個孩子很興奮地跑了過去,沒想到突然沖出來一個中年婦女,把他們罵了一頓,并趕出了茶店。對方聲稱自己早已占領了這塊地盤,把幾個孩子都嚇住了。原來,這是一位競爭對手。
幾個孩子再次研究方案,為了不浪費人力,他們分成2個小組,每2個人一組,這樣效果好多了,30份報紙很快就賣出去了。
早上9點半的陽光已經很灼熱,汗水從他們的額頭緩緩地滴下,他們已經站了好幾個小時,累得腿很痛。大家彼此鼓勁,還喊起了口號“加油!加油!”
在4人當中,數鄭茹賣報賣得最快、最多。她在賣報紙的時候,遇見了同學的爸爸,她沒有害羞地躲藏起來,而是大大方方對買報的熟人說了聲:“謝謝!”
第一天,4個孩子并肩作戰,共賣出了60份報紙。
據零售站工作人員介紹,對于很多孩子來說,賣報第二天是一道坎,有很多孩子都在第二天打了退堂鼓。如果能堅持下來,才能打持久戰。
上述4個孩子在第二天、第三天的業績不如第一天,但他們堅持下來了,到了第四天,他們的業績回升,把60份報紙全賣完了。
互相幫助
富家娃娃懂得生活辛苦
有很多家境優越的孩子,主動打電話報名當小報童,想通過賣報紙鍛煉自我。朱陽天是其中的一個,他今年13歲,家境很好,根本不為錢發愁,他每年的壓歲錢至少在500元以上。他的媽媽擔心寶貝兒子受苦,原本不想讓他去賣報紙,他耐心說服了媽媽,勇敢地當上了小報童。
朱陽天從7月31日早上開始賣報紙,他6點鐘就起床,準時與零售站送報紙的阿姨見面。他的工作能力讓零售站的工作人員非常吃驚。因為擔心剛參加活動的孩子們沒經驗,第一天零售站不敢向他發太多報紙,沒想到他每天都能把領到手的報紙全賣光。他第一天賣完30份報紙,第二天賣完40份報紙,第三天賣出50份報紙,第四天賣出55份報紙。
“賣報紙就像擠海綿里的水,要等海綿吸飽水后再擠,收獲才大。”聰明的朱陽天在賣報紙的過程中總結出這樣的道理。他說,他在菜市場賣報紙時,總是賣一會兒,休息一會兒,因為賣報紙要面向一定范圍內的人群,要等待一段時間后,等另一撥人群進入,才能再次打開市場。
“這次體驗讓我收獲很多,我懂得賺錢的確很辛苦,以后我會更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朱陽天說,這幾天賣報紙賺到的錢他一分都舍不得花掉,要好好保存起來,留作紀念。
13歲的王景元小朋友同樣家境優越,他在媽媽的支持下,在秀英區一加油站賣報紙,第一天賣出25份報,第二天賣出39份報,后來每天都賣出60份報。王景元的媽媽說,由于天氣太熱,孩子的嗓子都啞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收獲很大。以前他不太愛說話,現在敢大大方方地和陌生人說話了,這就是最大的變化。王景元的媽媽說:“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孩子們的確需要這樣的鍛煉!”
小報童想把“第一桶金”捐給希望工程
年僅10歲的周妍小朋友在爸爸的支持下,每天早上6點起床,在國興大道一帶賣報紙。因為她的年齡很小,零售站每天只給她發送15份報紙,她都能完成任務。在賣報紙期間,她認識了一位來自屯昌的小陳姐姐,小陳也是一位“報童”,她是今年的高考生,在暑假期間賣報掙學費。被小陳姐姐的精神深深感動,周妍打算把這幾天賣報紙掙到的“第一桶金”全都捐給希望工程,用自己辛苦勞動掙來的錢幫助山區的貧困孩子上學。
反光鏡
剛打完電話就反悔
上百人撥打新聞熱線報名,1小時后記者回訪,有10多位家長已經打消了讓孩子上街賣報紙的念頭。
原因之一是孩子反對,在記者與報名家長通話期間,可聽到對方家里有孩子的叫聲:“賣報紙太丟臉了,我絕對不會去的,你要把我送去我就自己跑回來。”實在拗不過孩子,家長只好打消讓孩子鍛煉的念頭。原因之二是家長擔心10多歲的孩子獨自上街不安全,一些家長誤認為這項活動是組織小朋友們排成長隊集體行動,一聽說是讓孩子單獨上街,體會原汁原味的生活的辛苦,立刻決定退出活動。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