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cn 2007-08-15 17:07:00 中青網 楊紹福
西安一名私企老板的8歲女兒放暑假,自己與妻子又要照顧生意不能在家看管,只好把女兒獨自鎖在家中。為了解孩子在家中情況,還安裝監(jiān)控攝像頭,查看孩子的一舉一動。(《華商報》8月15日)
“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你想不想找個人來陪”,歌詞里表達的成年人的感情憂傷,現在竟成了一位8歲女孩內心的最佳描繪,真讓人感到心痛。大而言之,這不是一個人的悲哀,而是一個時代的特征。在孤單中長大,已成為當代兒童的普遍困境。
留守兒童自不必說,泉州市一項調查表明,留守兒童一半以上認為自己朋友不多、感覺孤單。在此之外,雙職工父母忙于工作而無暇照顧子女,城里孩子的活動空間大多局限于家里,交往對象也主要是父母或是爺爺奶奶,這些孩子同樣時不時感到孤單。還有那些隱性因素,如父母不善與子女心靈溝通,對子女的成長施加過多壓力等??傊?,獨生子女政策、生活壓力過大以及教育方式不科學等因素,使得孤獨成為這代兒童難以抹去的標簽之一。
而伴隨孩子成長的孤獨感,不就是無形的束縛孩子的襁褓?這種束縛妨礙著孩子們精神世界的充實和快樂等情緒的生發(fā)。它就像一座心靈牢籠,使本應充滿歡聲笑語、天真無邪的童年,充滿了壓抑和自閉。
心靈牢籠帶給孩子們的,不只是童年快樂被擠壓,還有后續(xù)發(fā)展上的障礙。它會導致孩子心靈上的自閉、溝通能力的減弱、自我效能感的低下以及對他人、對周圍環(huán)境的不信任感。而如果從社會問題的角度看,孤單的一代雖不至于成為垮掉的一代,但必然是成長過程存在障礙的一代。
專家開出的藥方是:父母應盡量多陪陪小孩。這個藥方不敢說開得不對,但絕對是個并不高明的藥方。因為孩子的孤單并非單一因素所致,因此一個藥方是不夠的。而且,其主要原因也不是父母不愿意陪子女,而是生活所迫、條件所限,開篇所講的私企老板,還有千千萬萬忙于生計的打工者們,便是如此??梢姡瑑和聠螒C合研究,區(qū)別治理。它不是簡單的教育問題,而是受大環(huán)境影響的社會問題。
具體而言,不妨開出三類藥方:
第一類是社會的綜合治理,比如對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的支持和幫助政策;父母不在家時,可為孩子提供快樂成長空間的特殊學校,特別是在暑假,很多孩子父母沒時間管理,自己也無處可去,如果有專門學校為他們服務,那將解決不少問題。
第二類是以教育方式的深化和創(chuàng)新來驅散孩子內心的孤獨,如民工如何指導和教育孩子;父母沒時間管理時如何和孩子保持相對順暢的溝通,讓孩子理解父母;以及常態(tài)下父母如何去判斷孩子內心是否感到孤獨,需要怎樣領會孩子的內心世界等,父母在這些方面都急需可操作的技術性指導。
第三類是社區(qū)、學校等相關群體的努力,如促進社區(qū)住戶間的溝通,使孩子們在這個群體中認識更多的朋友;學校在假期的跟蹤指導和教育,保持對學生心理的持續(xù)了解和引導;借助志愿者、陪護家教等力量,為孩子營造更適合的成長環(huán)境等。
來源: 中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