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點一盞感恩的燈在心中
2007-09-02

  點一盞感恩的燈在心中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詩經》里“投桃報李”之說,民間“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諺語,都對感恩進行了闡釋,那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更是打動了無數赤子。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做人最樸素的道德準則。然而當今一種現象卻令人堪憂:青少年感恩意識缺失嚴重,一些青少年對長輩、對社會只知索取,不知感恩。

  湖北襄樊5名受助大學生,由于被資助者認為態度冷漠、缺乏起碼的感恩之心,今年沒有再次受資助。消息迅速傳播,也引發了關于受助者感恩心問責和施助者心態的激烈爭議。

  為提升感恩意識,今年華東師范大學校長親筆信告誡大學新生:“一定不要忘記感謝父母和家人,不要忘記感謝老師。希望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走出家門,懷著一顆自信的心走進校門。”

  感恩教育再度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如何讓愛無限傳遞,成為人們思索的課題。


  活躍在社區里的“感恩回報團”

  這是由四個貧困大學生組成的獻愛心群體。

  之所以叫“感恩回報團”,是因為他們都曾經得到好心人的資助,如今,他們要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8月27日下午,記者在沈陽市大東區魁星社區,見到了感恩回報團成員東北大學學生梁松。他剛剛給社區幾個高中生輔導功課回來,這個家教老師不僅免費授課,而且還特別地認真。

  “我現在還沒有什么資本,只能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為社區居民和小朋友講講課。”面對記者,梁松略帶靦腆地說。

  做家教,為社區居民講課,幫社區搞綠化……這個假期梁松忙得不亦樂乎。

  說起加入這個群體,梁松有些感動地說:“中國有句古訓: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我正是懷著感恩、回報的心,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愛心傳遞下去。”

  2005年梁松考上東北大學,全家人高興之余也為學費發了愁。爸爸有殘疾,媽媽心臟不好,兩個人都下崗,家里很困難,后來是政府的幫助,圓了梁松的大學夢。社區又幫助梁松的媽媽找了工作,使他們渡過了難關。

  “我當時就想以后一定要回報那些幫助我的人。”梁松說。

  社區大學生回報社會活動啟動,梁松第一個報了名。

  8月23日下午,梁松經過一個多星期的精心準備,為社區居民上了一堂生動的科普講座:火箭的發展與應用。

  社區二樓會議室里,座無虛席,80多位居民齊刷刷地坐在那兒,梁松精彩的講座,博得陣陣掌聲。

  現場觀眾無不被人性中“感恩”這一美好的情感深深打動著。梁松的母親帶病堅持到場支持兒子,她為兒子的表現高興:孩子更加懂事了,她已經把對父母的愛延伸到了社會……

  在社區大學生回報社會活動方案上,記者看到,科普講座,科普動手活動,組織未成年人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包括為孤老送溫暖、為貧困家庭學生送溫暖等,向社區居民講授文明上網、正確使用網絡,向中小學生傳授學習方法、功課輔導等,都是感恩回報團要做的。

  記者采訪時,報告團成員佟海濤正在精心準備“我與科普同行”小發明、小制作的活動方案,9月15日,他將走上講臺,普及科普知識,進行科普教育。

  佟海濤說:“互幫互助,是人類美好情感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是政府以及社會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我圓了大學夢。現在,我快畢業了,即將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了!可是,我的心情現在很難平靜,不是因為生活有所改善,而是覺得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做。那就是報答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我將盡我所能來幫助我身邊有困難的人或有需求的人,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回報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我的關愛。”

  他向社區全體大學生發出倡議:一,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把愛心獻給身邊的人、獻給有需求的人:雖然社會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還有困難群體存在,這個社會有許多事情還需要我們去做。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之余一個月擠出一天時間哪怕是一個小時的時間為社會服務也是對社會的貢獻;二,積極參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幫助他們長知識、早成才:雖然我們已經進入了大學,但都是從少年時期走來的,我們得到家長、教師和很多人的關心、幫助。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不可能順利成才。因此,我們要把社會各界對我們的關愛化為回報社會的實際行動,我們要當好未成年人的輔導老師,在幫助他們掌握知識的同時,教他們如何做人,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促進他們全面發展;三,積極進取,熱愛本職工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盡一份力: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要保持思想上的先進性,要有社會責任感,心中始終裝著他人、裝著社會。要干好本職工作,用知識和智慧回報社會,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社區“感恩回報團”的成立,在居民中引起強烈反響。感恩回報團的行為深深打動了人們,在感恩精神的感召下,社區又有十多名大學生要求加入“回報團”,隊伍越來越大。


  一位受助者的感動:自立自強,傳遞愛心

  大連醫科大學學生慕曉娟來自朝陽市朝陽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黨和政府的關愛,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讓這個山里孩子挺直了脊梁,開始了自立自強的生活旅程。

  一項項殊榮記錄著慕曉娟的感動與追求:現任年級學生會學習部副部長、班級學習委員,多次榮獲遼寧省一等獎學金,獲得大連醫科大學自強不息大學生、“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2006年在學校舉辦的“尋找青春的感動”活動中,她成為“校園十大感動人物”之一。

  美好的大學生活,慕曉娟得到了老師,同學及社會人士的很多幫助,感恩的她把每個人的每一份幫助深深記在心底,把自己的愛心投向社會。

  在大石橋打工期間,她與同學認弟弟,幫他回校讀書。她對待老人院老人像親人一樣,定期看望,問寒問暖,送去真誠。在她常去的紅巖老人院、白云老人院及同泰老人院,老人們都熟悉了她,親切稱她“小慕”,她與爺爺奶奶們說笑,娛樂和運動,讓他們感受青春的力量;她聽他們講述他們記憶中耐人尋味的故事,講述歷史,長征,英雄,與他們共同分享人生,她與爺爺奶奶們共同研討時事,評論現狀,聆聽他們的經驗之談,接受他們難得的關于人生的體會,關于人生價值取向及積極思想的教誨……老人們也把她當作孩子,喜歡她,信任她。

  在關愛兒童村手工藝品拍賣會中,她的作品獲優秀獎,她將拍賣的錢全部捐給兒童村的孩子們。同時,她報名捐獻造血干細胞,為醫療事業盡一份微薄之力。在校園社團自立社與大連外國語學院聯合進行“愛心捐物”活動,為社區居民義診……這些活動讓她的生活更加豐富,也讓她在生活中回報了社會對她的愛。

來源:東北新聞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