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05:13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位于廣州路上的山光水色網吧最近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每天定時出現,既不是來上網聊天,也不是來玩游戲,而是專門來管“閑事”——見到未成年人想進門他趕緊上前阻攔;遇到有上網者吸煙他及時進行勸阻;甚至網吧內的工作人員在給上網者進行實名登記時,他也要在一旁看著,防止出現差錯……他就是今年67歲、來自云南路街道朝城路社區的林則福。
林則福是一名退休的老黨員,一直想為自己找點兒事做,他來這個網吧“工作”,還是社區居委會主任的建議。他的執著精神還感動了網吧老板,“他天天堅守崗位,我們也很感動,所以現在是歡迎他來”。
林則福: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為創城做點兒事,創城也需要大家的努力。只要創城需要,我就會一直在網吧內把‘閑事’管到底。”
■主動請纓網吧“上班”每天10小時
7月30日上午,記者剛走進山光水色網吧,就看到一位身穿白色T恤的老人邊搖著扇子邊在網吧內走動,他的特色裝束與統一著裝、同樣在不斷走動的網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位老人就是林則福。此時,他正在網吧內巡查。
“我是上周二來這里的。”在一個角落坐下后,林則福說起了自己來網吧“上班”的經歷。他說,現在是創城期間,作為一名退休的老黨員,他一直想為自己找點兒事做,在遲遲沒找到合適的事后,他就主動找到社區居委會,要求給分配工作。后來居委會李主任建議他到網吧轉轉,看看有沒有未成年人上網等情況,他就來到了社區內最大的山光水色網吧。
林則福到網吧的主要目的是阻止未成年人上網,勸阻上網者不要吸煙,注意保持衛生等。他坦言,剛走進網吧時,網吧老板有些抵觸情緒,但時間一長,他的敬業精神終于打動了老板,不僅歡迎他前來監督,到了中午還熱情地邀請他吃飯。不過,林則福只管上班,從來不會留下來吃飯,他的上班時間也很有規律——朝八晚六,周而復始。有時晚上還會來轉一趟。
■堅持不懈苦口婆心勸走吸煙者
“我不懂電腦,但我能發現這個網吧管理得不錯。不過,我來后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林則福告訴記者,他來網吧“上班”后,有一天遇到了自己所在社區的一位中學生來上網,他便站在門口堵住了那位中學生。中學生顯然知道未成年人不能上網的規定,便笑呵呵地說:“爺爺,咱們都認識。你那么認真干什么啊。我就來玩一會兒。”可林則福絲毫不讓,耐心勸導說:“暑假里多找同學玩點兒有意義的,別老想著上網玩游戲,沒好處啊。”一番勸說后,那位中學生似乎意識到了錯誤,連說幾聲謝謝后便離開了。
除了阻止未成年人上網外,林則福還常勸阻上網者不要在網吧內吸煙。7月30日上午,他看到一位來玩游戲的女士坐下不久就吸起了煙,便趕緊上前勸阻。見有人管閑事,那位女士剛開始顯得很不屑。林則福見狀沒有和她爭執,而是給她講吸煙的壞處,并勸她戒煙。講了一會兒后,那位女士還是想抽煙,林則福做出了讓步,說:“這樣吧,你出去抽行不?”那位女士點頭。等她走出網吧后,林則福立即將旁邊的煙灰缸拿走了。
在網吧“上班”這幾天里,林則福還與網吧工作人員一起,協助警察抓獲了一名在逃犯罪嫌疑人。“那是7月25日下午4點多的事吧。”林則福回憶說,當時兩名青年來到網吧上網,網吧工作人員在給他們實名登記后不久,就來了幾名警察。警察經與林則福等人確認上網者的一些信息后,當即抓走了一人。后來他們才得知,那是個流竄的犯罪嫌疑人。
■廣受贊譽“他平時就愛管閑事”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為創城做點兒事,創城也需要大家的努力。”林則福表示,只要創城需要,他就會一直在網吧內把“閑事”管到底。
林則福執著的舉動贏得了山光水色網吧隋經理的肯定,“剛來時我們確實有些不太理解,畢竟我們各方面都管理得比較規范。但后來看到老人家那么認真,尤其是天這么熱,他天天堅守崗位,我們也很感動,所以現在是歡迎他來。”
而提起林則福,市南區云南路街道辦朝城路社區居委會主任李玉娟告訴記者,這位退休老黨員平時在社區里就十分愛管“閑事”。
當然,李主任說的“閑事”,也是指林則福做的好事。為此她連舉了好幾個例子。“我們這里拆遷前,社區里的房子大多是解放前建的,由于年代比較久遠,因此每次下大雨的時候都需要做好應急搶險的準備。而每次只要天氣預報上說有大雨,林則福不用通知就會主動來社區要求值班。”李主任說,為了幫助居民,林則福還經常自己掏腰包。同樣是在拆遷前,由于公共部分水費分攤的問題,一個大院內的幾戶居民產生了矛盾,他聽說后自己掏腰包墊上了水費,矛盾也就隨之化解了。
記者了解到,林則福還經常以各種形式幫助社區里一位低保戶的孩子,從那位孩子上學校二年級開始,他就與之結成了“對子”。現在,那位孩子已上五年級。文/圖
自我“請戰”,專門在網吧里管“閑事”的退休老黨員林則福;一個月來,為保證路面沒有煙頭紙屑,整天頂著太陽打掃衛生,皮膚被曬得黝黑發亮的環衛工王從信;靠祖傳按摩技法為鄰居和貧困病人緩解疼痛的城陽婆媳曹玉玲、欒信燕、招吉敏……這些人是陌生的,因為大多數人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這些人又是熟悉的,因為他們都是我們身邊為創城而默默奉獻的普通人。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最近本報關于創城的新聞報道里,有很多這樣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物。他們有的走上街頭,勸導行人文明行路;有的站在公交站點,維持上車秩序;有的扎根社區,清理垃圾,美化家園;還有的直奔海邊,抗擊滸苔……
是的,這是一座富有愛心的城市:見義勇為這里出現了以葛路為代表的英雄群體;熱衷慈善這里誕生了“微塵”;拾金不昧這里飄出了“紅飄帶”;現在創城,這里又涌現出了眾多普普通通的“草根”志愿者。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閻啟俊在部署創城工作時就強調,創城不是面子工程,創建文明城市要緊緊圍繞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堅持創建為了群眾,創建依靠群眾,創建成果惠及群眾,使創城工作真正成為一項民生工程,贏得群眾對創城工作的擁護和支持。
創城是為了大家,創城也需要大家。誠然,創城需要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但更需要眾多普通市民的真誠加盟。他們的加盟,絕對不是單純地為馬路維持了一份秩序,為社區美化了一方空間,為廣場增添了一份干凈;最主要的,是他們在默默無聞中,傳遞了一種叫無私奉獻的精神,詮釋了一種叫愛心永恒的含義,演繹了一種叫我愛我家的美德。而所有這些匯集到一起,必將成為一筆無形的寶貴財富,這筆財富造就的,是我們全體島城市民思想境界的不斷升華,是我們整個城市文明素質的不斷提高,是我們這座美麗海濱城市城市品質的不斷提升。
創城,因他們而精彩。記者 李志波 實習生 賀玉冰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