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檢察官關愛聾啞兒童
2009-07-30 10:20:49 稿件來源: 中國贛州網—贛南日報
劉小平,贛縣人民檢察院一名女檢察官;鐘惠華,贛縣邊遠山區的一名聾啞兒童。一顆無私的愛心,把她們聯結在一起。送她上學、給她關愛、助她成長……6個春秋如一日,劉小平就如慈母一般,為小惠華撐起了一片愛的藍天。每逢雙休日,劉小平總要到贛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看望小惠華。其他同學問及劉小平是誰時,小惠華用手語介紹:“她,是我媽媽”
劉小平到學校看望鐘惠華,總不忘幫她洗衣服,兩人親如母女。朱建華攝
她像母親一樣溫暖,主動向“女兒”伸出了溫暖的手
今年13歲的鐘惠華,出生在贛縣白鷺鄉白鷺村一個貧困家庭,是個先天性聾啞兒。家里除了她,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生活的拮據,使得小惠華的父母只好常年在外務工,惠華三兄妹則從小便由年老體弱的奶奶看管照顧。2003年,惠華的父親患了急病,丟下母女幾個撒手人寰。家里的頂梁柱倒了,這無疑讓這個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轉眼便到了惠華上學的年紀,看著伙伴們都已步入校園,惠華滿心羨慕,可由于家庭的貧困以及自身的先天殘缺,早已適齡的她只能游離在教室之外。盡管如此,惠華每天都會來學校,在教室的窗戶外,個子不高的她踮起腳尖,然后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和教室里的學生一起學習。
2004年春,贛縣人民檢察院在白鷺鄉開展“獻愛心、撒愛心”主題活動,劉小平和同事一起來到小學,為那里的學生送去了一些學習生活用品,當路過一年級教室時,發現了正吃力地踮起腳尖,在窗戶外和教室里的師生一起學習的惠華。
看到眼前這個小女孩對知識如此渴望,劉小平好奇地走了過去,隨行的老師全盤托出了惠華家里的事。當天下午,劉小平便和同事一起來到惠華家。可到了惠華家,眼前只有一棟倒塌的房屋。劉小平從村民口中得知,幾年前,一場暴雨吹塌了惠華家那破舊的房屋,全家人只好搬遷到村里的祠堂。在祠堂內劉小平看到,全家除了幾樣置放在地上的鍋具,其他什么都沒有,一間破舊的房屋充當著臥室、廚房、餐廳等。
惠華那渴求知識的眼神,以及如此狼藉的一個家,讓劉小平當即下定決心,要盡全力幫助這個家庭,讓惠華健康快樂成長。她當場便把兜里所有的錢掏給了惠華的奶奶,并提出要讓惠華入校讀書。
她像母親一樣堅定,只為圓“女兒”一個求學夢
接下來的日子,劉小平四處為惠華讀書的事情奔走。縣殘聯、教育局及縣城的學校,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可所得的答案都是:惠華屬于聾啞兒,校方無力接收。
為此,劉小平又發動自己單位的同事、親朋一起來聯系學校,最終從贛州的一個朋友那里打聽到,市里有所特殊教育學校,專門接收殘疾學生。“太棒了,惠華終于可以讀書了。”接到朋友電話的劉小平高興地差點跳起來。次日一大早,她便趕到市特殊教育學校,咨詢的結果卻是,這所學校因為是當地財政補助,所以一般不跨縣招生。“事情不能就這么黃了啊。”劉小平又連續數日跑到學校,懇求學校“網開一面”。當校方得知非親非故的劉小平是無償幫助惠華時,為她這種無私愛心所感動,決定破例接收惠華,并答應減免部分費用。
可當劉小平把這一消息告知惠華的家人時,全家人高興過后又出乎意料地決定放棄。因為對于惠華家來說,能夠維持正常的生活就很不錯了,即便學校答應減免部分費用,但余下的費用仍舊是無力承擔。鐵定心思要送惠華去讀書的劉小平一聽可不答應了,她當場承諾,愿意為惠華支付所有的費用。
她像母親一樣富有愛心,為“女兒”撐起了愛的藍天
2005年9月開學,劉小平早早地帶著惠華來到市特殊教育學校報名,為她繳納1000多元的學雜費。當看到惠華衣著單薄,劉小平又趕緊為她添置了幾套新衣服,買好必備的生活用品。
而后的幾個學期里,劉小平幾乎每個周末都會抽空到學校看望惠華,為她送去衣物,同時也為她送去那慈母般的愛。到了學校里,劉小平也總是像母親似地關心惠華的學習與生活情況,帶她逛街,陪她散步。2008年夏天,在惠華生病期間,劉小平更是無微不至地關心她,為她端水送藥,為她煮可口的飯菜,直至惠華痊愈。
在劉小平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關愛小惠華的行列。劉小平的家人都把惠華當作自家的一分子,為她過生日,帶她一起外出游玩,每逢過年過節,總要把她接到家中。劉小平所在單位的其他同事也深受感染,紛紛伸出熱情之手奉獻愛心,經常為惠華送去衣物,并與惠華家結為“一幫一”的幫扶對子,幫助她家解決實際問題。對此,贛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肖征琦說:“劉小平的愛心事跡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全院一大片,全院上下一心為公、傾心為民蔚然成風。”惠華就讀的贛州市特殊教育學校也在各方面關心惠華,主動為她辦理了月生活補貼手續,讓其每月享受學校發放的生活補助金。
綠葉護花花更艷,如今鐘惠華已逐漸成長,學習上很是用功,每學期都能捧回一張大紅獎狀。她每逢回到劉小平家,各種家務總是爭著搶著做。同時,還時常教劉小平如何打手語,兩人親如母女。現在,鐘惠華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學習,將來回報感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