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渴望關愛 暑假剛一到來,上外國際教育學院14名大學生就踏上巴蜀土地,第一站―――成都國際標榜學校劉樹林心理工作室,在這里他們將接受為期一天的心理培訓,因為在隨后的日子里,他們要走近39位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最小的9歲,最大的不過14歲。 據悉,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很多地區都有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鄉的情況。僅僅在四川德陽,就有11萬這樣的留守兒童。長期的獨自生活造就他們獨立、好強的性格,以及相對較弱的主動溝通能力,上外學生首日的心理培訓,是為了“破冰”。 不過,心理培訓并沒有派上大用處。“有的孩子見著我們的女同學,就說‘你好像我的媽媽’,我們說那你就喊媽媽吧,孩子真就喊了。這些孩子太渴望關愛了。”支教帶隊老師麻桑稱,孩子們需要關注,但是并不喜歡被“走馬觀花”般地考察。一個孩子在日記中寫道:“一堆人來了,給我們拍拍照片,問我們爸爸媽媽上哪兒了。來了又去,留下我一個人。”經年累月,孩子一個人是怎樣度過的? 心靈上的“窮孩子” 在這次支教活動中,一個10歲的大男孩引起了團隊成員的注意。“很多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大姑大姨住在一起,可也有孩子是一個人住的,小胖就是其中的典型。” 小胖今年10歲,留守已有一年。這一年里,他的大伯每天晚上來給他做飯,煮完就走。小胖獨自上學、獨自吃飯、獨自睡覺,有時候餓了,就給自己做個蛋炒飯。支教隊家訪時,遇到了難得回家的小胖媽媽。原來小胖父母都在上海打工。當說到小胖獨自在家的問題,小胖媽媽顯得“很放心”:“他自理能力很強,學習很認真。”不過沒多久,媽媽說出了心里話:“能不擔心么?對不起孩子啊,可是總想多掙點錢啊。” 和小胖媽媽一樣,眾多留守孩子的家長并不擔心孩子吃穿,只是覺得虧欠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指點和幫助。考察隊員發現,留守兒童并非就是貧困兒童,按照生活水平,不少還是“富孩子”。可不要以為孩子家長就是進城農民工,有的孩子媽媽在日本,爸爸在阿爾及利亞,不少家長在城里是管理人才,吃美食、玩手機的孩子,唯獨缺少心靈上的關愛。“這種缺失讓孩子沒有存在感,有的爭強好勝為了證明自己,但是很壓抑;有的滿不在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放縱。” 要有一個托管計劃 面對各種情況的孩子,麻桑坦言,光靠一次支教活動是無法達到關愛目標的。“我正在考慮以后是否建立長期的社會實踐點,像今年一樣24小時托管這些孩子。”可是,活動之外的大半年,孩子又該去何處?這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據悉,目前德陽團市委每年都舉辦留守兒童托管活動,平時也有大大小小的活動,但大多不提供食宿,能參加的人數也有限。“我們需要一個長期的、理性的托管計劃。”當然,在計劃還沒有到來之前,留守兒童的實踐報告上列出這樣一條:希望留守兒童的街道、同學、老師多多給予關注,身邊的愛最重要。
留守兒童渴望關愛
暑假剛一到來,上外國際教育學院14名大學生就踏上巴蜀土地,第一站―――成都國際標榜學校劉樹林心理工作室,在這里他們將接受為期一天的心理培訓,因為在隨后的日子里,他們要走近39位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最小的9歲,最大的不過14歲。
據悉,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很多地區都有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鄉的情況。僅僅在四川德陽,就有11萬這樣的留守兒童。長期的獨自生活造就他們獨立、好強的性格,以及相對較弱的主動溝通能力,上外學生首日的心理培訓,是為了“破冰”。
不過,心理培訓并沒有派上大用處。“有的孩子見著我們的女同學,就說‘你好像我的媽媽’,我們說那你就喊媽媽吧,孩子真就喊了。這些孩子太渴望關愛了。”支教帶隊老師麻桑稱,孩子們需要關注,但是并不喜歡被“走馬觀花”般地考察。一個孩子在日記中寫道:“一堆人來了,給我們拍拍照片,問我們爸爸媽媽上哪兒了。來了又去,留下我一個人。”經年累月,孩子一個人是怎樣度過的?
心靈上的“窮孩子”
在這次支教活動中,一個10歲的大男孩引起了團隊成員的注意。“很多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大姑大姨住在一起,可也有孩子是一個人住的,小胖就是其中的典型。”
小胖今年10歲,留守已有一年。這一年里,他的大伯每天晚上來給他做飯,煮完就走。小胖獨自上學、獨自吃飯、獨自睡覺,有時候餓了,就給自己做個蛋炒飯。支教隊家訪時,遇到了難得回家的小胖媽媽。原來小胖父母都在上海打工。當說到小胖獨自在家的問題,小胖媽媽顯得“很放心”:“他自理能力很強,學習很認真。”不過沒多久,媽媽說出了心里話:“能不擔心么?對不起孩子啊,可是總想多掙點錢啊。”
和小胖媽媽一樣,眾多留守孩子的家長并不擔心孩子吃穿,只是覺得虧欠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指點和幫助。考察隊員發現,留守兒童并非就是貧困兒童,按照生活水平,不少還是“富孩子”。可不要以為孩子家長就是進城農民工,有的孩子媽媽在日本,爸爸在阿爾及利亞,不少家長在城里是管理人才,吃美食、玩手機的孩子,唯獨缺少心靈上的關愛。“這種缺失讓孩子沒有存在感,有的爭強好勝為了證明自己,但是很壓抑;有的滿不在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放縱。”
要有一個托管計劃
面對各種情況的孩子,麻桑坦言,光靠一次支教活動是無法達到關愛目標的。“我正在考慮以后是否建立長期的社會實踐點,像今年一樣24小時托管這些孩子。”可是,活動之外的大半年,孩子又該去何處?這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據悉,目前德陽團市委每年都舉辦留守兒童托管活動,平時也有大大小小的活動,但大多不提供食宿,能參加的人數也有限。“我們需要一個長期的、理性的托管計劃。”當然,在計劃還沒有到來之前,留守兒童的實踐報告上列出這樣一條:希望留守兒童的街道、同學、老師多多給予關注,身邊的愛最重要。
上海大學生四川支教:誰來關愛我們的留守兒童
2009-07-27 03:27作者:唐聞佳 王逾婷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自3、4歲起每年見父母的次數不超過兩次,有的10歲不到就開始“獨立生活”,他們在日記里寫道:爸爸媽媽你們放心,我會好好讀書。可是看見別人一家三口,他們只能在孤獨的夜晚獨自垂淚,他們就是留守兒童。近日,上海外國語大學一群大學生奔赴四川德陽開展留守兒童支教考察活動,在與留守兒童的接觸中他們發現,留守兒童中不乏“衣食無憂”的富孩子,但因為長期缺乏關愛,卻讓他們成為心靈上的“窮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