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8 09:16作者:來源:寧波網
浙江在線08月18日訊一名江西留守兒童10個月內雙眼先后突然失明,被接到在甬打工的父母身邊后,經醫生反復心理治療,視力恢復正常。昨天,雙眼視力恢復到1.2的朱同學順利出院。 是什么讓孩子的視力失常?原來他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眼疾――癔癥性皮質盲。而造成他雙眼失明的根源,原來是長期不良心理暗示。 這名兒童姓朱,今年12歲,由年邁的祖父母一手帶大,父母一直在奉化打工,每年難得回次老家看望孩子。朱同學性格內向,很懂事,學習成績很好。10個月前,父母突然接到老家電話,說朱同學雙眼看不見東西了。母親當即專程趕回老家,帶孩子到當地醫院檢查,并配了近視眼鏡。朱同學的視力有所好轉。沒想到,母親回奉化不到一周,又接到老家電話說,孩子的眼睛又失明了!隨后的大半年里,爺爺帶著朱同學看遍了當地省城的多家醫院眼科,吃了很多藥、做了多次檢查,仍不見好轉。那時,朱同學的雙眼視力只有0.12,視野也變成管狀的了。 孩子的再度失明讓父母很揪心,父母趁暑假接朱同學來到寧波六院眼科求診。在該院住院治療的4天里,朱同學的雙眼也經歷了復明、失明、再度復明的奇特過程。接診醫生翻看了朱同學的厚厚一疊病歷和檢查單,做了仔細檢查,發現朱同學除了視力下降和視野缺損外,沒有其他異常。住院觀察當天,朱同學在父母親的悉心照顧下,特別開心,十分配合醫生的檢查。當天下午,朱同學的雙眼視力奇跡般地恢復到1.0,視野也恢復了正常。然而,住院第三天,怪事又發生了,朱同學聽說第二天要出院,當晚雙眼視力又降至0.6。出院那天,經過醫生反復的暗示治療和特別的心理疏導,朱同學的雙眼視力又恢復到1.2! 昨天,找出朱同學病因的眼科專家市六院院長袁建樹說,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交流,養成了朱同學易接受暗示的性格。雙眼視力的下降,引發了朱同學內心的恐懼。而這種恐懼又得不到有效的緩解。不明原因的朱同學由此產生了“我快要失明了”的想法。長期的心理暗示最后造成了他雙眼失明的事實。袁建樹說,朱同學的癥狀是典型的癔癥性皮質盲。導致朱同學失明的不是眼疾,而是心理方面的缺陷,即所謂的兒童性癔癥! 記者又采訪了市一院、鄞州人民醫院的多位眼科專家。他們說,兒童癔癥性眼病多發生在經濟和文化發展相對滯后的農村中小學生中。少年兒童對各種外界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當應激因素突然出現時,特別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或暗示作用的影響而發病。那時,孩子就會出現自我暴盲即突然失明、視力下降或其他眼疾。 多位眼科專家呼吁:社會、學校和家庭切實關注青少年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多給孩子加以肯定的、充滿信心的語言刺激,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性格開朗的良好精神狀態。尤為重要的是:留守兒童的父母們,應給孩子多一點心理呵護。
來源:新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