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狀況調研 2009-08-26 08:37 新民網 隨著大批青壯年農民工從農村流向城市,農村留守問題已成為當今社會打工經濟滋生出的一個社會性問題,農村留守婦女已成為一個強大的群體,她們的生存狀況不容忽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體是農民,農村留守婦女是一支龐大的主力軍,對農村留守婦女的尊重是社會和諧的體現,更是新農村健康發展的必要保證。所以,全社會都應關注、關心、關愛、援助這一弱勢群體,使農村留守婦女早日走出現實困境,讓她們由“守家園”變為“建家園”。 一、金壇市農村留守婦女基本現狀 金壇市現有戶籍人口54萬人,其中婦女27萬人,約有10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這些人中已婚者有7萬人,扣除舉家遷移的約2萬人,一方外出打工的有5萬人,以70%的男性計算,金壇市農村留守婦女約有3.5萬人。 據不完全統計,金壇市農村留守婦女的年齡分布:在25-30歲的約占14%,31-45歲的約占73%;46-55歲的約占13%。可見,31-45歲是金壇市農村留守婦女較為集中的年齡段。 從文化程度上看:25-30歲的農村留守婦女中以高中或中專以上文化程度者居多,31-45歲的以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6-55歲的以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6-55歲的人中多為小學以下文化程度。可見,金壇市農村留守婦女文化水平較高的是25-30歲。 從家庭負擔來看:65%的農村留守婦女有一個孩子,35%的有兩個或以上孩子,同時,大多數農村留守家庭中孩子的爺爺奶奶均健在,但通常分開居住;其中,分別有25%和10% 的留守婦女需要護理1位或2位老人的日常生活,另外65% 不但沒有此負擔,而且老人還能幫孩子。 二、金壇市農村留守婦女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是精神壓力大。農村留守婦女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生產勞動、家務勞動、教育子女、贍養老人的重要責任,同時,面臨著勞動強度高、精神負擔重、缺乏安全感的多重壓力。由于丈夫長年不在身邊,身體上承受勞動之苦,生活中缺少關愛,感情上出現空缺,心理上時刻擔心丈夫的人身安全和“生理安全”,擔心丈夫變心,不少農村留守婦女精神負擔很重。這種由于夫妻長期分居造成男女雙方生活寂寞精神苦悶,極大的造成了婚姻家庭的不穩定。 二是致富本領不高。大部分農村留守婦女存在小富即安,安于現狀的思想,以為丈夫在外打工能往家里寄回點錢就滿足了。由于自己沒有專長,就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不去想著學一些實用技術,只好守著家里的幾畝責任田;部分在家務農的農村留守婦女思想上不求進取,對家庭依賴過大。 三是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從金壇市農村留守婦女的基本情況不難看出,31-45歲的農村留守婦女居多,且文化程度不高,具有高中以上學歷農村留守婦女的并不多,加上經濟原因、觀念落后等原因,農村留守婦女接受再教育又有很大的局限性,總認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自身也欠缺努力。 四是文體活動缺乏。大部分農村留守婦女沒有參加過鎮、村組織的文化體育活動,有的認為平時的家務勞動就等于體育鍛煉,平時除了干農活,靠看電視、打撲克等來自娛自樂,或者串門說閑話,消磨時間,獲取外界信息,精神空虛。 五是受侵害現象時有發生。據統計,在金壇市農村離婚人群中,夫妻一方外出打工的占到50%以上;性騷擾案件中,70%的受害者是農村留守婦女,農村留守婦女處于弱勢地位,其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這種情況必須引起各級政府的廣泛關注,并采取得力措施來解決。否則,不但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農村的社會治安也將會惡化下去,到時受侵害的不只是留守婦女一個群體了。 三、建議與對策 1.大力發展鎮域經濟和農村經濟,不斷擴大就近就地轉移 首先要大力發展鎮域經濟和農村經濟,當地政府部門要通過招商引資、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等模式,讓當地勞動力“離土不離鄉”,就近就地轉移消化富余勞動力。這樣,農民工就可以經常回家,為農村留守婦女承擔一部分家庭責任。 2.積極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提高農村留守婦女致富本領 針對女性特點,金壇市婦聯可通過層層舉辦各類培訓班,幫助她們樹立自尊、自力、自信和自強的信心,提升農村廣大農村留守婦女的科技水平,提高她們的致富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是培育一批學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典型,通過認真培育、總結宣傳典型,引導廣大農村留守婦女積極投身到學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上來。與農口部門一起,因地制宜地發展符合女性生理特點的副業生產,如養殖、瓜果蔬菜種植、手工業等,讓她們有事做,排解心靈空虛,改善他們的經濟情況。如金壇市直溪的“無圍墻工廠”讓全鎮3000余名農村留守婦女找到致富之路,人均年收入達8000-20000元不等。 3.關注農村留守婦女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各級政府、婦聯組織及全社會都要關注這一特殊群體的生存狀態,關注廣大農村留守婦女的身心健康,為農村留守婦女定期提供免費婦科疾病檢查,并形成長效機制。各級婦聯可以牽頭組織,舉辦各種培訓班、健身運動、開辟心靈熱線、“文化三下鄉”、組織社會公益活動等,拓寬廣大農村留守婦女人際交往渠道,舒緩壓力,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發,讓她們既學到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讓她們以更加積極的心態來享受人生,讓他們能多團聚、過上正常的夫妻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如金壇市已經在農村成立了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員、心理指導員志愿者隊伍,婦女們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心理問題,可以通過正確的指導與調解減輕和解決。 4.開展關愛行動,為農村留守婦女提供發展舞臺 社會各界都要關心農村留守婦女,給予她們更多的關心和支持。首先要進一步完善就業制度,開辟就業渠道。針對農村留守婦女進行就業訓練,如基礎定向培訓、應變培訓、多功能培訓和入門培訓等。其次,為農村留守婦女創造感情生活條件。用工單位要多安排農民工的休假事宜,務工人員在休假期間,不得因農民工請假或休假,就扣農民工的工資,更不能因請假探親而對農民工除名,用工單位也要建造一些農村留守婦女進城與丈夫相聚的場所,并為其提供便利。再者,開展結對幫扶。由婦聯牽頭,發動社會熱心人士有錢的出錢、有物的出物、有智能的出智,有力的出力,形成合力。此外,政府要給予必要的經費保證,可以按其解決農村留守婦女的貢獻大小給予以獎代補,促進農村留守婦女更快獲得成功。 5.預防打擊并舉,切實維護農村留守婦女合法權益 要加大法律救助和司法保護,嚴厲打擊侵害婦女權益的犯罪行為,嚴懲犯罪分子;建議從立法的角度,及時出臺《農村留守婦女保護法》,通過立法來對這一弱勢群體進行有效保護,使全社會都來尊重留守婦女、關注、關心農村留守婦女。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鄉鎮派出所的警力,如果條件允許,實行每日到村莊巡邏,建立社會治安長效管理機制,發揮婦聯組織的作用,提供外部幫助與支持,切實維護農村留守婦女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