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廣州日報 | 時間: 2009-08-30 11:23
▲“要爸爸……”8月28日10時50分,廣州至重慶北的火車慢慢起動,7歲的明明隔著玻璃窗,撕心裂肺地喊著。
10時30分,廣州至西安的列車還未出發(fā),窗外,許多父母一遍遍囑咐著孩子。
列車緩緩離站,一位母親失聲痛哭。記者 海 國 實習生 劉雷
留守兒童進入返鄉(xiāng)高峰期 廣州火車站日日“傷離別”
廣州火車站目前日均發(fā)送旅客11萬人次,返鄉(xiāng)兒童成主力軍。往重慶、四川等方向的列車上,有一半數都是返鄉(xiāng)兒童。前天下午,僅一趟至萬州的1008次列車上就有1000名孩子。
候車室、檢票閘、站臺、車廂……無論送到哪里,無論怎樣不舍,他們都要揮手說再見。
上午10時多,老朱一手抱著3歲的兒子,一手提著行李,費勁擠上站臺,發(fā)現還是遲到了幾分鐘,列車已經開走。老朱卻將車票改簽到下午。這樣一來,他又多出三個小時和孩子在一起。
再不回去 就沒人管教
老朱不到40歲,家在韶關坪石,只要從廣州坐上3個多小時的火車,到韶關再倒兩次汽車就行。即使如此,他也是只有過年的10天假才能回去,加上暑假孩子來廣州的半個多月,一年父子團聚也不超過一個月時間。有了小兒子后,他每周至少要打兩三次電話回家,就是為聽聽兒子的聲音。
老朱在佛山南海的一家藥廠里做雜工,每月能拿到手的工資也就900多元。妻子照顧三個孩子在老家上學,種著三四畝田,老父親在村里開了一個豬肉檔,老人還要經常貼補兒子家。
“我爸今年幾次打電話叫我回去。”老朱打定主意回韶關老家,掙錢少還在其次,他還是放心不下孩子。“老二今年8歲,剛要上一年級,成績很差,學前班就讀了兩年。”9月1日新學期就要開學,他要再不回去,就沒人管教。“掙再多的錢還不是為了孩子!”
兒子畢業(yè)父母就回家
湖北少年張松從剛上初一時,就一個人坐火車,從湖北黃岡到廣東珠海,一年一趟,他對這條線路已經稔熟于心。不但路走得多,他聽粵語也不成問題。這個暑假,18歲的他帶著6歲的弟弟,兩人又來珠海看父母。
張松的父母來廣東已將近10年,到過佛山、深圳謀生,目前落腳珠海,在市場邊經營著一個早餐鋪。張松在黃岡一家技校讀機電專業(yè),還有兩年才畢業(yè),弟弟張偉在老家剛上小學。爸媽平時直接把錢寄給爺爺,家里由爺爺操持。即使過年,爸媽也不一定回家。
以前來這里,他都是幫父母打點鋪子,這次剛到珠海,他就走上街頭瞄準了招聘廣告。他說,要賺點學費。張松很快被招進一家生產清潔鋼絲球的小工廠,每天在粉塵車間中工作10小時。除了周末,他每日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并不多。兩個月他一共掙了2000多元。
談起畢業(yè)后的工作,張松想找一個和機電專業(yè)沾邊的崗位,他更愿意留在黃岡或武漢,不愿意南下。父母也向他提起過,等供他讀完書,就撤回黃岡,一家團聚。(記者 石善偉)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