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80后”媽媽產后抑郁
2009-09-15

“80后”媽媽產后抑郁

時間:2009-09-03 來源:山西新聞網

閱讀提示:從2007年進入生育高峰以來,“80后”一代獨生女逐漸成為一群新媽媽,但她們同時也成為產后抑郁癥的高發人群。專家提醒,要想趕走“抑郁”,丈夫是最好的醫生,家人也要對新晉媽媽們給予他們的安慰和關心。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有了寶寶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然而隨著近年生育高峰的來臨,“產后抑郁癥”患者也隨之增多。在這些患者中,輕者不愿意和人交流,重者還會產生自殺傾向。

  “80后”成“產后抑郁”高發人群

  今年8月,燕子順利生下一個皮膚白皙、長相可人的小女孩,家里人都很高興。“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她最近總是一副擔心、焦慮的樣子,而且也不給孩子喂奶。”燕子的丈夫迷茫地對記者說道。

  燕子的朋友晶晶早她一個月做了媽媽,晶晶媽說,有一天寶寶拉肚子弄臟了褲子,晶晶沒有趕緊幫孩子換褲子,反而坐在一旁看著孩子不停地流眼淚,開始家里人也不清楚發生什么事,后來才知道她這是產后抑郁癥的表現。

  小云在五月份喜得貴子,而她在產后出現了經常自言自語的現象,嘴里總念叨著:“怎么這么多事啊,真是煩。”

  生完寶寶半年內,新媽媽們是否普遍有過一段情緒低落期?記者隨機詢問了十幾名年輕媽媽,其中有部分人表示自己有過擔心、憂慮、感到無助、煩躁或者無所適從等狀態,但隨著哺乳期的勞累、生活的忙碌,慢慢也就過去了。  

   婚姻矛盾、經濟壓力成抑郁最大誘因

  “事實上,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相當高,兩到三成的孕產婦會出現不良情緒,發病率在15%—30%,多數在3—6個月可自行恢復,但它對家庭的危害很大。”省婦幼保健院專家告訴記者,從2007年進入生育高峰以來,“80”后“產后抑郁癥”患者明顯增多。

  據某婦產醫院婦產科主任介紹,他們幾乎每隔幾天都要接待一個“產后抑郁癥”患者,按照該院臨床上粗略統計,約有20%的女性曾經有過產后抑郁的經歷,其中3%—5%比較嚴重需要治療。

  采訪中,不少婦產科醫生都提到,近年來“產后抑郁癥”的增加與大家對心理疾病認識的提高和獨生子女生育高峰的到來有一定的關系。專家指出,目前生育潮的主體由“80后”獨生子女一代構成,新爸媽很多人本身就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從成長到結婚、懷孕、生育,他們幾乎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一旦生完孩子,家人的重心一下子都轉移到新出生的孩子身上,產婦會有失落的心理。據統計,婚姻矛盾、經濟壓力成產后抑郁的最大誘因。

  此外,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工作與生育的沖突、撫養孩子壓力增大、生孩子傷口疼痛等原因,也是導致產后抑郁高發的幾大因素。 

  產后抑郁可預防 丈夫關心最重要

  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媽媽的“抑郁”對新生兒的影響十分明顯,甚至還有極大的隱患?;加挟a后抑郁癥的母親,她們不愿意去撫摸孩子,更不愿意花時間去逗孩子玩,孩子由于缺少母子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往往表現得心智發育遲緩,對外界表現麻木,情感發育不良等,這對整個家庭都會帶來不利。

  對此,相關人士指出,要想趕走“抑郁”,產婦的家人特別是丈夫就是最好的醫生,體力精力的恢復是避免產后抑郁癥的關鍵。家人尤其是丈夫應幫助產婦認同母親的角色,消除產婦自認為無能的心態。產婦本人要注意多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強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保持情緒穩定,多和親人溝通,這樣有助于排解心里的不良情緒。   

  專家提醒,產后抑郁完全可以預防。產婦本身要保持心情舒暢,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心理變化,不可聽之任之陷入憂郁、愁悶,家人要營造一種溫馨和睦的家庭氣氛,尤其是丈夫要更加體貼、關愛,對預防產后抑郁癥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切忌出現只顧孩子、把產婦晾在一邊無人過問的情況。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