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進城務工網
【小知識】
1、農民:在農村占有或部分占有生產資料,靠從事農業勞動為生者。是在原始社會瓦解的基礎上隨著生產資料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后而出現。農民(農戶),英語peasantry,中文多指農村以種植業、畜牧養殖業為生社會人群集合,也可以泛指農村勞動力(人力資源);farmer“農場工人”(含農場主),屬一種職業;peasant指貧苦農民。農戶指中國農村地區以農業、林業、漁業或畜牧業(自然經濟)為主的家庭。“農民”在中國各個時期,伴隨經濟的發展水平,人們對其理解不完全相同。唐代莊園之大者,收容客戶,多至數百人,一家數口,集居一隅,于是莊園之中,發生客戶所居之村落,后世稱農村為“莊”,稱農家為“莊戶”,稱農民為“莊家人”。
“農民”在當今世界一些發達國家里,完全是個“職業”概念,指的就是經營farm(農場、農業)的人。這個概念與fisher(漁民)、artisan(工匠)、merchant(商人)等職業并列。而所有這些職業的就業者都具有同樣的公民(citzen)權利,亦即在法律上他們都是市民(公民)一視同等,只是從事的職業有別。他與“市民”之間并無身份等級界限。
2、工人:英文[millhand;labourer;worker] 古稱“匠人”。今稱個人不占有生產資料,依靠工資為生的工業勞動或手工勞動者,通常是指為掙工資而被雇用從事體力或技術勞動的人,他們本身不占有生產資料,只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獲得工資性質的收入。
3、農民工:國務院統一命名稱謂。總的簡稱:“身在城市從事非農業工作的農業籍的工人”。農民工分兩種:一種是離土不離鄉在本地鄉鎮企業就業者,一種是離土又離鄉外出進入它地區城鎮從事二、三產業者。
農民工人,只是中國人的說法。在美國沒有農民這個稱謂,他們統稱為“農場工人”。從字面上分析,農民工人和農場工人好像差別不大,但是深究起來卻是兩個千差萬別的詞語。首先在身份上,農民工人的身份是農民,而農場工人的身份是工人;其次在工作上,農民工人做的是城市里的工作而農場工人干的是農場里的活。
農民工也有稱謂“兩棲人”。農民工大體上分“知識腦力型”、“體力重活型”、“腦體兼用型”。
農民工當前主要從事的行業:建筑、安保、城市環衛、運輸、電子電器、制造加工、住宿餐飲、商品營銷、家政服務、商場店鋪服務、洗禮保健、小手工業、小本創業、小商販等。
農民工,在某些人心中有“貶義”之意,這種認為是錯誤的。其實擁有農村戶籍而在城市打工的人員,也包括大中專院校畢業后戶口乃在農村而在城市工作的中高學歷人員。隨著中國戶籍制度的徹底完善,將不再因“農村”和“城市”戶口而區別(只是你在農村“有”、“無”繼承原始土地、房產、生產資料之別)。
“農民工”是進城務工人員的統一詞。
“農民工”是中國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一個“符號”。
“農民工”與大家一樣,都是國家經濟建設、城市建設發展的主力軍。
在中國,隨著經濟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各種制度改革的不斷完善,綜合國力的不斷強大,不久的將來,農民工,將是最逍遙自在的、讓真正只是“城市人”羨慕的生活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