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吸煙可致胎兒聽力障礙
2010-01-15
煙草含有苯和焦油,還有多種能致癌的放射性物質。有研究表明,90%的肺癌患者是由吸煙引起的。過去的研究已證明了西方國家中的男性膀胱癌病例至少有60%是吸煙引起的,還有口腔癌和喉癌等。過去的煙草產品因含有霉菌使人得癌的危險更大。
吸煙會引起肺部、心血管、腸胃道的疾病和各種腫瘤以及加重糖尿病,引起老年性癡呆等常見癥。吸煙男士不育機會比不吸煙者高六倍,吸煙不但能降低精子數量,還能導致精子異常和陽痿。
吸煙促使血中雌激素水平降低,會損傷對保持皮膚彈性至關重要的血管及結締組織,使皮膚變得干燥松弛,從而造成明顯的"吸煙面容",破壞青春靚麗的美貌。吸煙女性出現皺紋的機率是非煙民的3倍。
吸煙與不吸煙的女性相比,患不孕癥的可能性要高2.7倍。 吸煙的母親不但會影響自己身體的健康還會殃及下一代,如新生兒的體質差、體重輕、死亡率高;嬰兒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性比常人大2倍。
吸煙還可能使胃潰瘍惡化并減緩傷口愈合。女性吸煙還會導致閉經并增加患軟骨病的危險。研究表明一半的吸煙者是中年或老年期死于煙草引起的疾病。
被動吸煙對人體的危害有可能要比過去意識到的嚴重得多,同吸煙者生活在一起的婦女因此患肺癌的危險性遠遠大于其她婦女患肺癌的可能性,是其她婦女的2.6-6倍 。
孕婦吸煙可通過遺傳損害嬰兒。香煙點燃后產生的煙霧中含有幾十種有害物質,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堿。吸煙是發生蛋白尿的獨立因素。在年輕糖尿病人蛋白尿的產生與發展,腎疾病的惡化均與吸煙有關,在吸煙者,蛋白尿和視網膜病變都比不吸煙者進展更快,停止吸煙的病人蛋白尿迅速改善。在美國每年由于吸煙使17萬名冠心病人和13萬名癌癥病人喪生。在缺血性心臟病患者中,吸煙者比非吸煙者發生心跳驟停的機率多4倍;吸煙者發生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煙者的10.8倍。進餐時煙霧更容易被咽下,誘發癌癥 ,每天吸煙者其胃癌的特異危險性比不吸煙多30.1%。
煙草對青少年的危害
吸煙危害人的健康已為廣大人們所共識,對青少年來說,危害性就更大。據醫學家研究表明,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各生理系統、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對外界環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較成人為弱,易于吸收毒物損害身體的正常生長。據美國25個州的調查,吸煙開始年齡與肺癌死亡率呈負相關。若將不吸煙者肺癌死亡率為1.00時,15歲以下開始吸煙者其死亡率為19.68;20~24歲為10.08;25歲以上為4.08。說明吸煙開始年齡越早,肺癌發生率與死亡率越高。 '
吸煙損害大腦,使智力受到影響。在煙草的煙霧中,一氧化碳含量很高。吸入人體后,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不能正常地與氧結合成氧合血紅蛋白,因而失去攜氧的功能。此外,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力要比氧氣大260倍,而從碳氧血紅蛋白中離解出一氧化碳的速度又比從氧合血紅蛋白中分離出氧的速度慢得多。由于人的大腦對氧的需要量大,對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吸多了煙就會感到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現頭痛、頭昏現象。久之,大腦就要受到損害,使思維變得遲鈍,記憶力減退。這樣,必然會影響學習和工作,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
煙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種神經毒素,主要侵害人的神經系統。一些吸煙者在主觀上感覺吸煙可以解除疲勞、振作精神等,這是神經系統的一過性興奮,實際上是尼古丁引起的欣快感。興奮后的神經系統隨即出現抑制。所以,吸煙后神經肌肉反應的靈敏度和精確度均下降。國外一心理研究機構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吸煙者的智力效能比不吸煙者減低10.6%。
煙草對婦女的危害
1、吸煙與宮外孕
近20年來,世界各地婦女宮外孕的發生率(主要是輸卵管妊娠)增長了兩三倍。過去都認為宮外孕的主要原因是盆腔炎和性傳播疾病,然而為什么在盆腔炎和性疾病發病率減少的地區,宮外孕仍呈上升趨勢呢?專家們一直在尋找新的宮外孕危險因素,而且終于找到了,這就是卷煙的煙霧。專家們發現,無論性生活史、盆腔感染史、節育史和生育史怎樣變動,宮外孕的發生都與孕婦吸入的煙霧量有明顯關系。研究人員將孕婦分成兩組,吸煙組的宮外孕發生率為40.1%,而不吸煙組為29.7%,兩組有明顯差異。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對274名宮外孕患者和同期727名受孕婦女進行對照研究,認為吸煙婦女發生輸卵管妊娠的危險比不吸煙者高40%。
孕婦吸煙發生宮外孕經研究認為,煙霧可以刺激小血管壁而使其增厚,因而盆腔內血液循環發生變化,從而引起受精卵著床變異的一系列變化。有人認為,尼古丁損傷了輸卵管中將卵子送入子宮的微發絲狀結構,妨礙受精卵正常輸送至子宮所致。所以,在美國提出了"如果你懷孕,請馬上戒煙"的口號。孕婦不但不能吸煙,還應避免到煙霧較多的場所去。
2、吸煙與不孕癥
吸煙女性卵子的受精率大大減弱。吸煙女性與不吸煙女性相比,患不孕癥的可能,前者比后者要高出2.7倍。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吸煙者的生育力比不吸煙者低72%。英格蘭布里斯托爾大學產科系與婦科系的研究人員對45名正在接受試管受精的不育婦女發現,尼古丁的分解物可替寧 (cotinina)對受孕有明顯影響。研究人員認為可替寧能影響婦女生殖周期中雌性激素的產生,在生殖系統中有可替寧的婦女與沒有這種物質的婦女相比,受精卵的比例減少2/3。如果丈夫也吸煙,情況就更糟,因為男性抽煙除了精子量減少,精子形成不規則外,而且其活動能力也大大降低。還有研究認為,尼古丁可使精子穿透卵子透明膜的能力降低12~16%。統計表明,吸煙的夫婦不孕的可能比不吸煙的夫婦高5.3倍。
3、吸煙與痛經
許多吸煙者都這樣說,吸煙令人感到"輕松","減緩緊張的情緒",使他(她)們"感覺良好"。但是,意大利米蘭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這種暫時的"輕松"可以引起痛經,也就是婦女們所說的要命的小肚子痛。
醫生們觀察了年齡從15~44歲的251例婦女。在歷時 18個月的隨訪中發現,其中106人有痛經,145人無此癥狀。在這項研究中,除外了與痛經有關的疾病如纖維腺瘤、卵巢囊腫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等。
研究表明,與非吸煙者相比,每天吸10~30支卷煙的婦女患痛經的危險率是前者的2倍。吸煙史長達10至20年的婦女則幾乎是不吸煙者患痛經危險率的3倍,其發生原因,是由于吸煙可使血管收縮,而使血管變窄,并且減慢血液流動。據專家分析,這或許可以部分解釋痛經的發生原因,即吸煙也使子宮內膜血液流動減少,而發生痛性痙攣。
4、吸煙促使絕經提前
據《美國醫學論壇報》1994年8月11日報道,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某些吸煙婦女在40歲以前絕經會增加2至3倍。研究者在該年于芝加哥召開的婦科研究學會的年會上報告了這一結果。在17歲前即開始吸煙或每日吸一包煙達20年者,面臨著這種危險。研究者們選擇了344名在47歲前自然絕經的婦女,同時以344名年齡配對仍在行經或在47歲后絕經的婦女為對照。結果表明,和不吸煙的對照者相比,曾經在某一階段吸煙的婦女在45歲至54歲絕經者增加43%。研究者指出,有意義的是,在任何年齡,吸煙是使卵巢衰竭的危險因素。并非在 40歲時吸煙才與卵巢衰竭有關,即使在25歲至30歲年齡段,吸煙也是個危險因素。為什么吸煙可使絕經提前?研究人員的理論是,煙塵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對卵泡有毒,導致卵泡提前消失。有的認為由于雌性激素缺乏所致。絕經提前約1~3年。
5、女性吸煙使骨質脆弱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霍珀醫師對41對孿生姊妹進行的研究證實,吸煙婦女在老年時骨質更脆弱,更易發生骨折。41對孿生姊妹中分別有吸煙和不吸煙者配對,年齡在23~73歲間,測定其腰椎、股骨頸、股骨干的骨密度。成年后仍繼續吸煙的女性,吸煙者骨重量指數比不吸煙者平均低5%~ 10%。每隔10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測定,吸煙者比不吸煙者,腰椎骨密度低2%,股骨頸低2%,股骨干低1.4%。研究顯示,骨密度每降低10%,骨強度則降低30%,只要10年內骨密度降低10%,那么引起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增加44%。美國推算,每年約25萬人因骨質疏松引起股骨頸骨折而住院,女性為男性的6-8倍。每年死亡人數約有5萬,這個數字同乳腺癌的死亡數字相等。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表明:婦女絕經后用雌性激素補充治療,如果仍吸煙,可能會降低雌性激素治療的保護作用。他說:"婦女既服雌性激素,又吸煙,臀部骨折的危險與不服雌性激素婦女一樣大。"
6、吸煙婦女會引起尿失禁
據《醫學周訊》1992年12月4日報道,一項新的研究揭示,吸煙婦女有發生尿失禁的危險。與從來不吸煙的婦女相比,吸煙婦女尿失禁的危險增加 1.5倍,而原來吸煙,現在不吸煙者尿失禁的危險增加1.2倍。研究人員觀察了322位患尿失禁的中年婦女和284名年齡相同而無尿失禁的婦女。與無尿失禁的婦女相比,患尿失禁的婦女多數為吸煙者或原先吸煙者。吸煙越多,越易發生尿失禁。吸煙者和原先吸煙者加在一起,其總的膀胱控制出問題的危險為28%。
咳嗽可能是吸煙者發生尿失禁的重要原因。咳嗽嚴重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控制尿流的肌肉的物理性損傷。附加的損傷可能是尼古丁本身。動物實驗已證明它可引起膀胱的問題,即使控制尿流的肌肉受到其毒素影響而致損傷。當然,衰老和生育會使支持膀胱的結構如骨盆底變弱和下垂,導致尿失禁。
7、吸煙減少母乳分泌量
據《亞洲醫學新聞》1993年報道,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吸煙對嬰兒的另一有害影響是減少了母乳的分泌數量及質量。研究人員稱,吸煙婦女產后兩周時產乳量比不吸煙婦女少 21%。產后4周時少分泌43%,而到產后6周時,則差別達 46%,吸煙婦女乳中脂肪含量比不吸煙婦女少19%。如母親停止吸煙后其乳汁分泌量便上升,說明停止吸煙后,吸煙的不良影響便消失。其機理尚待研究。
8、吸煙并服避孕藥婦女易患心臟病
婦女吸煙又服避孕藥可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的危險。據《中國醫學論壇報》報道,美國最近開展這項研究,對 5779名18~44歲的婦女進行普查,發現7.4%的婦女既吸煙又服避孕藥,其中1.1%每日吸煙超過20支。經過研究分析,表明吸煙并服用避孕藥的婦女比一般人群急性心梗發生率高20%,而她們的人數卻僅占35~40歲婦女人數的2%以下。
美國波士頓大學和賓西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二千多名婦女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那些每天吸煙25支以上并同時使用口服避孕藥物的婦女受害最大,她們比不吸煙婦女患心梗的可能性大23倍。研究說,吸煙和避孕藥物使血液凝塊的可能性加大。
日本研究報道,吸煙同時口服避孕藥的心肌梗塞死亡率比不吸煙者的心肌梗塞死亡率高達11.7倍,年齡越大,吸煙時間越長,其死亡率越高。所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口服避孕藥物說明書上注明不要吸煙。
9、婦女吸煙衰老提前
早在1928年美國約翰赫金斯醫院的玻爾醫生研究細胞生物學時,便首先提出關于缺氧可使衰老加速的理論。吸煙形成長期缺氧及體內女性激素分泌減少而致提前衰老。美國學者把一部分年齡相仿的吸煙婦女,根據吸煙時間的長短及吸煙量的多少,劃分四個組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吸煙時間長,吸煙量大者進入絕經期早,嘴唇和眼角過早地出現皺紋,牙齒發黃,皮膚粗糙,失去富有彈性豐潤的外表,過早地出現衰老的一些征象。
10、吸煙與婦科腫瘤
北京醫科大學婦產科錢和年教授《吸煙和婦科腫瘤的關系》的報告指出,我國目前是世界上少有的無吸毒國家,但吸煙問題相當嚴重。通過回顧性調查,271例已確診為各種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與375例年齡匹配的非婦科癌患者及正常婦女作對照,發現宮頸癌與卵巢癌在吸煙婦女中較不吸煙者的相對危險度高,前者為4.4,后者為2.8。家庭中有吸煙者,在宮頸癌組與對照組比較,被動吸煙者比無被動吸煙者相對危險度高2.5倍。文獻報道,尼古丁及其代謝產物可替寧(cotinina)在吸煙患者的血清、尿及陰道分泌物中,均較不吸煙者高;試驗還證明,可替寧在被動吸煙者血清中也升高。
乳腺癌:丹麥醫師對3240名接受乳腺X線檢查的婦女調查發現,吸煙20年以上婦女患乳腺癌危險增加30%,吸煙30年以上者這一危險增加 60%;吸煙者癌癥發病比不吸煙者早8年。美國癌癥研究中心認為,近年來婦女乳腺癌發病率增高,同吸煙這個環境因素有很大關系。該國學者認為,大多數患乳腺癌婦女的第一病因便是吸煙。他們對60多萬名原先沒有患癌癥的婦女進行的6年跟蹤調查表明,吸煙婦女死于乳腺癌的比率,比不吸煙婦女高25%,而且吸煙越多,吸煙時間越長,婦女死于乳腺癌的危險越大。
宮頸癌:挪威近來發表的一次調查報告表明,吸煙婦女比不吸煙者患子宮頸癌或惡性腫瘤的機會高出50%。這項調查持續了9年,有6000多婦女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吸煙婦女患癌的機會較多,尤其是每日吸煙15支或更多及煙齡達10年以上者,比不吸煙的婦女患子宮頸癌的機會高80%以上。而長期積累于子宮頸細胞的煙堿,是導致癌變的主要因素。報告還發現,每日吸煙不少于3小時的婦女,患子宮頸癌的機會也大。如婦女的丈夫或男友是一位煙民,每日跟他一起生活的女性,患子宮頸癌的機會比配偶不吸煙的婦女發病機會高40%。
英國醫學家指出,性生活頻繁和吸煙的婦女比不吸煙婦女患宮頸癌和死于宮頸癌的可能性大一倍。他們還指出,吸煙者的子宮中缺少朗格罕氏細胞 (Langerhans' cells),而在人體受到某種病毒或化學產品威脅時,這種細胞可增強其免疫系統的功能。如吸煙越多,這種細胞就越少,吸煙婦女比不吸煙婦女少1/3。他們認為,hpv病毒是子宮頸癌的主要誘因,當受到hpv病毒感染時,郎格罕氏細胞缺少使免疫功能降低而致癌。在英國,每年有2000名婦女死于宮頸癌。婦科專家艾伯特·辛格說,吸煙導致子宮患一種"小艾滋病"。
專家們在試驗中發現,無論是吸煙婦女還是不吸煙的婦女,其子宮粘膜上都凝集著大量的尼古丁的代謝產物可替寧,這種現象說明,在充滿煙霧的環境中工作,不吸煙的婦女同樣受其害。
美國早在1984年做過調查,吸煙婦女患子宮頸癌的危險性比不吸煙婦女增加3.4倍;又發現,每天被動吸煙3小時 (或更多)的婦女,患子宮頸癌的危險性比不在吸煙環境中生活的婦女約增加3倍。
吸煙增加患卵巢囊腫的危險:據《美國醫學論壇報》 1994年6月2日報道,吸煙使婦女患功能性卵巢囊腫的危險翻一番。作者們觀察了98名15~39歲初步診斷為功能性卵巢囊腫的病人。被檢查的婦女中不包括孕婦、產后3個月的婦女、因不孕癥而接受藥物治療的婦女或者被診斷為患多囊卵巢病、囊性畸胎瘤、子宮內膜瘤、囊性腺瘤以及囊性腺癌的婦女。囊腫直徑小于 2.5公分也被排除在外。239名婦女為對照。研究者們試圖對體重、經產情況、流產史、卵巢囊腫史和現在口服避孕藥情況等干擾因素進行統計學控制。經研究和對照組婦女相比,患功能性卵巢囊腫的婦女現仍吸煙者人數為對照組的兩倍。作者們推測,吸煙有抗雌激素效應。他們指出,試驗研究表明,吸煙既能減少內源性雌激素的產生,又能改變絕經前婦女雌激素的代謝。
11、吸煙損害老年婦女身體健康
美國一項新的研究顯示,65歲以上婦女的吸煙者同不吸煙者、戒煙者相比,其肌力、敏捷、協調、步態、思維、反應、生活能力和平衡等12種身體狀態較差,日平均吸12支者,幾乎每項指標都差。吸煙還是動脈硬化,特別是下肢動脈硬化的一個危險因素,多年吸煙可影響行走及運動功能。研究還顯示,老年人戒煙后,可改善健康程度。
美國醫學博士哈爾茨認為,吸煙不僅會使婦女發生肺癌和心臟病,還可使女性長出胡須。因為吸煙可能對卵巢的內分泌代謝發生紊亂而產生的不良影響。
煙草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
吸煙幾乎損害人體全部重要器官: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及其它重要臟器,這些損害男女是相同的。然而婦女其特殊的身體結構和孕育下一代的生理特點,吸煙婦女及其胎兒可受到一些特殊的危害。
首先,吸煙可使夫婦雙方的生育率下降。英國通過對17000位育齡婦女進行了11年的追蹤研究表明,吸煙可降低生育率。每天吸煙10支以上的婦女不育率為10.7%,而不吸煙婦女只有5.4%。另一項調查也認為吸煙與不吸煙的婦女相比,患不孕癥的可能性要高2.7倍;如果夫妻雙方都吸煙,則不孕的可能性比不吸煙的夫妻高5.3倍。《美國醫學論壇》也曾報道,以前多數醫生會勸告準備懷孕的婦女停止吸煙,而新近的研究結果提示有必要囑咐未來的父親停止吸煙。新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煙草中的尼古丁對精子的外形、能動力及線性游動能力和精子穿透卵子的能力均有影響,且尼古丁濃度越高,影響越大。英國一項研究報告,發現吸煙組精子濃度與活動精子百分比都顯著低于不吸煙組。吸煙組精液中的精子平均含量為2500萬個/毫升,不吸煙組平均含量為6300萬個 /毫升;吸煙組活動精子僅占全部精子的49%,不吸煙組則達到63%以上。故吸煙是造成男性不育癥的重要原因之一。
孕婦吸煙對胎兒的影響,可以肯定地說,孕婦吸煙對胎兒的發育和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煙草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除大家所熟知的尼古丁外,還有氫氰酸、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吡啶、芳香族化合物和焦油等。這些有毒物質可以隨著煙霧被吸收到母體血液中,使母體內的血氧含量降低,胎盤中的血氧含量也隨之減少。胎兒由于缺氧,可造成生長發育遲緩,故吸煙孕婦所生的低體重兒(體重低于2500克)是不吸煙婦女的兩倍。這些嬰兒不僅體質弱,且出生一年內患嚴重疾病的危險性大,死亡率高。近年來的不少研究還表明,吸煙孕婦比不吸煙孕婦較易發生流產、早產和死胎。英國一項對14893名孕婦進行的調查表明:凡是吸煙的婦女較難懷孕并容易流產。調查還發現,婦女懷孕期間吸煙會損害他們女兒成年后的生育能力。
孕婦吸煙可增加胎兒先天性畸形的發生率。有資料表明,吸煙母親所生先天畸形兒的數量是非吸煙母親的23倍。吸煙者導致胎兒發生無腦兒、腭裂、唇裂、癡呆和體格發育障礙等畸形兒是不吸煙者的2.5倍。
國外近兩年的研究成果表明,胎兒經母體接觸香煙中的尼古丁等化學物質,可嚴重影響耳蝸的神經細胞,影響內耳將聲波向神經元的傳遞,故孕婦吸煙可導致胎兒聽力障礙。美國的一項研究還發現,吸煙孕婦所生的嬰兒聽力不正常。經跟蹤調查,兒童長到6~12歲時,根據母親孕期吸煙情況將其分別進行聽力測試,結果顯示:孕婦吸煙越多,兒童聽力反應越差,被動吸煙的兒童結果一樣。
丹麥一所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次大規模調查證實,30%至40%的猝死嬰兒與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期間吸煙有關,在懷孕期間吸煙的婦女生下的嬰兒發生猝死的危險性要比不吸煙婦女的嬰兒高3倍。研究人員指出,香煙中的尼古丁可能是罪魁禍首,因為尼古丁具有削弱或破壞胎兒自我保護機制的作用。
另據調查,吸煙者所生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為7.3%,而不吸煙者所生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為4.7%。《德國衛生公報》報道,懷孕期若每天吸煙10支,胎兒患癌的危險性增加50%,患白血病的可能性增加一倍。德國另一項研究發現,孕婦吸煙對胎兒的危害,比目前公認的還要嚴重。研究人員在吸煙婦女新生兒的尿液中發現了典型的產生于煙草的NNAL致癌物質。胎兒通過臍帶吸收了尼古丁,并在肝臟把它轉化為NNAL,最后通過腎臟排出體外。這樣,吸煙孕婦使其胎兒的肝臟、腎臟和肺均受到了損害。
孕婦吸煙除對胎兒有以上的間接作用之外,吸煙對胎兒還有直接作用。吸煙能加速胎兒心率和減少呼吸運動。煙內的尼古丁和其他有毒物質還能通過血液滲入胎盤,輸送給胎兒,甚至給還不完善的臟器造成損害。
孕婦吸煙不但對胎兒造成很大的傷害,對其自身的身體也十分不利。有報道表明,吸煙的孕婦在臨產時出現胎盤早剝、出血、早破水等合并癥比正常產婦高1~2倍。
所以,為了下一代的健康長,為了孕婦自身的身體健康,孕婦應遠離香煙,并避免被動吸煙,在清新愉悅的環境中度過孕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