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懷上五胞胎留?還是流?
來源: 金陵晚報 2010年01月20日 08:20:05
2010年1月19日上午10點,宿遷市人民醫院外科大樓外,23歲的曹誠獨自一人默默蹲在門前的石階上吸煙。妻子那份懷有五胞胎的檢查結果像一塊大石頭壓在這個年輕人的心上。留?還是流?曹誠一直在掙扎。
背后外科大樓的一樓是婦產科病房,他的妻子劉歡歡正在優撫病房內接受保胎治療。這胎究竟能保多久,對于幾乎兩手空空的曹誠來說,心里一點底都沒有。
“懷了五胞胎 她嚇哭了”
曹誠和劉歡歡都是宿遷市宿豫區(原宿豫縣)人,曹誠住在井頭鄉,歡歡是另外一個鄉的姑娘。讀初中時,兩人同班。
兩人并于2007年確立了戀愛關系。交往了一年,這對年輕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2009年11月初,經醫院檢查。歡歡懷上了五胞胎!!
曹誠說他們怎么也不相信醫生的說法,曹誠是家里的獨子,劉歡歡姐弟倆,家里也沒有多胞胎。“不要說多胞胎了,連雙胞胎都沒有過。”曹誠告訴我們,為了確診,他們忍了一段時間,到了12月底,他們又來到宿遷市婦產醫院進行第二次檢查。結果跟上次一樣,醫生同樣驚詫不已,他們說從沒看到過有人自然受孕懷上五胞胎。
“拿到檢查報告的那一刻,歡歡嚇得大哭。”曹誠說,連聽都沒聽說過的事情,突然被他們給遇上了,他們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那一刻,曹誠的腦子里也是一片空白,他手足無措,抖抖地給丈母娘撥通了電話匯報這一情況,歡歡在電話這頭大哭著一直不停地問她媽,“到底該怎么辦?”
愣了5分鐘,曹誠首先反應過來,“我說這是好事啊,咱們要當爸爸媽媽啦!”
掙扎中的“胎兒保衛戰”
說歸說,曹誠的心里其實很復雜,他告訴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家里經濟條件不好,如果這5個孩子真的生下來了,怎么撫養是個天大的難題啊。
曹誠的家在宿豫區井頭鄉井頭村,離宿遷市區約6公里距離。在他家門前10多米遠的地方是兩排商業街,一溜的青磚灰瓦二層小樓掩映得曹家更顯寒酸。
這是一個由三間平房和一堵院墻圍起來的小四合院,灰灰的墻體裸露著。
小倆口的新房在堂屋的東廂房里,除了一張床和一臺25寸的電視機是新添置的家具,其他的仍是舊物。堂屋內胡亂擺放著幾張布藝沙發,看樣子也是結婚時的嫁妝,而西廂房里則堆滿了雜物。
東偏房里,是一家人吃飯的地方,飯桌旁用一塊塑料板隔起來的便是曹誠父母的“臥室”,房間里除了一張小床,一只柜子外,連臺電視機也沒有。
土地被征用后,曹誠的父親便以蹬三輪車為生,曹誠說,父親早晨6點出門,到晚上10點回來,一天辛苦下來能賺到20塊錢,母親由于身體多處有病,每年的醫藥費要花掉近萬元。
曹誠所在的那家紡織廠每個月能給曹誠發出八九百元的工錢。
聽說記者來采訪,曹誠的母親葉青灰頭土臉地從隔壁鄰居家趕回來,她是撐著病體去幫鄰居家忙點活的,她說這樣忙一天能拿到30塊錢。“我們實在無能為力,孩子究竟要不要,只能由他們自己決定。”這名看上去已經蒼老,但實際年齡只有43歲的農婦無奈地說。
“實在不行就引產吧”
由于妊娠反應太強烈,這已是歡歡第二次住進醫院了。每天500多元錢的醫藥費壓得這個23歲的年輕人喘不過氣來。
曹誠告訴記者,父親攢了幾十年攢下的兩萬多元錢被自己結婚已經花光了,目前他能拿出來的只有5000塊錢,但他還是要把歡歡送到宿遷最好的醫院里來。
“我希望大人孩子都能平安,如果能順利生產,我去借高利貸也一定要保他們母子平安,如果只能保一方,我只能先保大人……”說話間,曹誠的眼淚又不由自主流了下來。
他說聽醫生講,妻子的反應太厲害,很可能造成早產或流產的情況。而且那種情況下,大人也會有危險,“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只能選擇把這5個孩子引產引掉了。”曹誠說自己的心像是被人揪住一樣,“真的走到那一步,我也是死不甘心啊……”
醫生建議轉院保胎
對于曹家人經濟上的困難,宿遷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不少醫生護士都表示同情。
“懷上五胞胎太罕見了,而且還是自然受孕的,至少我工作的30多年里沒聽說過宿遷有人懷過五胞胎。”一位在宿遷市人民醫院工作了幾十年的老醫生說,他們肯定是宿遷第一例五胞胎,如果真的因為錢就把孩子引產引掉,那就太可惜了。
不少醫生護士都告訴我們,目前雖然曹家已明確表示經濟上承受不了了,但他們仍在盡心盡力地去為劉歡歡服務。不過,至于孩子能不能保得住的問題,醫生們都選擇了非常謹慎的態度,他們表示,最好能轉到更大的、醫療條件更好的醫院去。
多胞胎無幫扶政策
曹誠很想把妻子轉到省里的大醫院去,但經濟困難是最大的障礙。他也從相關部門了解過了,國家對多胞胎這一塊并沒有什么相關的福利政策。就算是能保胎成功,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仍然是個未知數。
昨天下午,針對曹誠的這一問題,記者也向宿遷市民政局和計生委作了咨詢。
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對于多胞胎的生產以及之后的撫養問題,國家并沒有相應的扶持政策,“民政部沒有,國家計生委也沒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的確家庭困難的話,可以申請救濟金,但這筆錢也是數額有限,只能說是杯水車薪。但從低保的角度出發,多胞胎家庭能夠獲得國家補助的前提是,孩子出生了,家里人口增多了,整個家庭的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如果這樣的話,就可以申請補助。
宿遷計生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同樣向記者表示,只要符合計生條例,對多胞胎的正常生產沒有什么相應的幫扶措施。面對這樣的情況,兩個部門的工作人員都表示十分無奈。
“這樣的規定是在孩子生出來以后,我們現在呢?現在該怎么辦呀?”不甘心的曹誠像是在問記者,又像是在問自己。 王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