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幼兒園過度市場化的必然
來源: 半島網 2010-01-26 09:42
近日,有重慶市民發帖稱,主城區幼兒園每個月的入托費幾百上千,捐資助學費更是年年看漲,動輒一萬多,加上每月數百元的學費和雜七雜八的培訓費等,一個幼兒園讀下來,沒有四五萬元是不得行的。幼兒園園長稱贊助是家長們自愿交的,家長感嘆“被自愿”(重慶晚報1月25日報道 )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問題越發重視。特別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因此學前教育成為重頭戲。每位家長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高質量的幼兒園學習。但是幼兒教育優質資源供應并不能滿足家長的需求,這使得幼兒教育成為了稀缺資源。
學前幼兒教育不是商品,它本屬于一種公共物品,而提供公共物品服務是政府的責任。學前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同屬于基礎教育,但是幼兒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國家對九年義務教育抓得越緊,幼兒教育所得的經費就越少。國家把提供幼兒教育公共服務的責任轉嫁給市場。
優質幼兒教育資源“供不應求”和幼兒教育過度的市場化,必然導致幼兒教育資源的配置失衡,天價幼兒園也應運而生。每年的捐資助學費上萬元,還不包括平時的伙食費跟學習費,如此收費比上大學還要貴。“那你就到其他不交捐資助學費的幼兒園。”即使如此昂貴,家長還是“削尖了腦袋”排著隊往里擠。
吸引社會資本,讓社會來分擔幼兒教育責任,無可厚非。但是如此的分擔機制絕不意味著天價收費,更不能亂收費。政府把幼兒教育的責任推給社會,卻連剩下的監管責任也沒有履行到位。
家長對幼兒園昂貴和亂收費收費已經怨聲載道,政府必須對幼兒教育進行有利的監管,建立和完善幼兒教育收費標準,杜絕幼兒教育高收費亂收費。當務之急是政府盡快明確其對幼兒教育的責任加大對幼兒教育的投入才,因為只有政府承擔了成本分擔的責任,在監管的過程中才能更具說服力和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