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9 06:40:43·來源:河北青年報
本報推出的“圓夢2010”愛心公益活動繼續進行。記者將在虎年春節來臨之前深入弱勢貧困家庭,傾聽孩子們的春節愿望,同時征集社會愛心,幫這些孩子圓夢。您的身邊是否也有需要圓夢的孩子和家庭?您是否能讓孩子和家人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愛心的溫暖。請撥打本報熱線83830000與我們聯系。
■小女孩特意擺出自己喜歡的姿勢讓記者拍照 ■攝/本報記者陳建宇
河北青年報訊(記者萬丹 實習記者齊梓璇)1.4米的身高,身體有點偏瘦,微硬的短發下是白皙的臉龐,眼睛總喜歡羞澀地盯著地面……
這個12歲的小女孩名叫馮發家,一年前被省會救助站救助,后來到了石市少保中心。一年來,馮發家從二年級升到三年級,并結交了很多朋友。“我喜歡這些好朋友,可是我更想回家……”小女孩說。
一年前流浪街頭被救助
2009年初,石市少保中心接到省會救助站的電話,他們那兒救助了一個流浪女孩,因為找不到孩子的家,需要少保中心暫時照顧。
“那個小女孩就是馮發家,當時是我把她從救助站接來的。”石市少保中心生活管理科老師崔素奎說,小女孩見到陌生人很害怕,說什么也不跟他們到少保中心,后來跟她說要送她回家,小女孩才上車。
崔素奎說,到少保中心后,馮發家發現“上當”了,下車就朝外跑。大家好不容易才把她攔住了。“她說話帶四川口音,我們就安排了中心里一個四川孩子陪她聊天,這樣才慢慢把她安撫下來。”
從那以后,馮發家在少保中心安了家,和其他孩子一起生活、學習,慢慢適應了新環境。
想讓爸爸媽媽抱抱
來少保中心的一年里,馮發家普通話說得越來越好,性格慢慢開朗起來,也交到了很多新朋友。但在這個12歲孩子的心里,她時刻都想著回家,想讓爸爸媽媽抱抱。
“我家住在‘龍東灣(音)’,爸爸叫馮江,媽媽叫王天瓊,我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大姐叫馮丹丹,弟弟叫馮致富……”馮發家回憶說,她家附近有山,還有一條河。“我們家是三層樓,爸爸是賣肉的,媽媽賣啤酒和可樂,我家院子里還養著很多鴨子和雞,不忙的時候爸爸媽媽會給我們做好吃的……”
提起自己的家人,小姑娘很高興,語氣變得很輕快。可是對于自己離家的經歷,她卻沒什么印象。“我是跟著一個男的坐火車來的。”馮發家說,但是具體從哪兒上的車,坐了多久火車,她都記不清了。
幾次尋家都無果而終
“我很想找到爸爸媽媽,但他們不知道哪兒去了。我家門前的樣子我都記得,就是不知道哪兒才是回家的路。”馮發家含著眼淚說。
自從馮發家來到少保中心后,少保中心也曾幾次幫她尋找家人,但都沒有結果。“她只知道家住在龍東灣(音),其他一點兒線索都沒有,甚至都不知道是哪個城市。”崔素奎說。
“雖然孩子在這兒有吃的喝的,生活上還有老師照顧,但是沒有家庭的溫暖,這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好。”崔素奎說,他們希望能幫馮發家找到家。
馮發家帶有四川口音,老家在一個名叫“龍東灣(音)”的山區。如果您知道哪兒有叫“龍東灣(音)”的村鎮,或知道與這個名字相近的地名,或能提供任何相關線索,請致電83830000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