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讓醫院壟斷生子就應全免費
來源: 華商晨報 2010-02-11 10:04:00
自2010年7月1日起,因特殊原因在家中或公共場所等非助產醫療機構出生的嬰兒,其在領取出生證時,領取人還需提供法定鑒定機構有關親子鑒定的證明。日前,北京市衛生局轉發了衛生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出生醫學證明管理的通知。(2月10日《華商報》)
據了解,《出生醫學證明》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醫學文書,如果拿不到《出生醫學證明》,很難取得戶籍以及身份證等。如果規定在非助產醫療機構出生的嬰兒,其在領取出生證時,領取人還需提供法定鑒定機構有關親子鑒定的證明,那樣的話會出現什么狀況?
當前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就是很多育齡婦女,特別是農村的育齡婦女,在分娩時并非一定要選擇在醫院生。一方面,一些家庭離醫院較遠,一旦出現緊急情況趕去醫院很不方便;更為關鍵的是,去醫院生孩子費用不菲。
事實上,去醫院生孩子需要一大筆費用,不去醫院生孩子因要做親子鑒定,也需要一筆費用,這樣一來誰在暗暗高興?當然是那些醫療機構。衛生部的一紙規定,就給醫療機構壟斷了接生大權,無形中為其增加了一大筆收入。
其實,讓醫療機構壟斷生子也并非不可以,但是否應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在醫院等醫療機構生子者全免費,或者將在醫院等醫療機構生子全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以減輕普通老百姓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