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中國230多位女性任省部級領導 最頭疼男女關系
2010-03-08

中國230多位女性任省部級領導 最頭疼男女關系

2010-03-08 08:09:00 來源: 南方日報(廣州)

 

核心提示:調查發現,性別歧視、生育成本、家庭矛盾甚至穿衣打扮讓不少女性官員頭頂“玻璃天花板”,上升路受阻。女干部最尷尬、最害怕的都是與男女關系有關的。而且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女干部往往會被外界要求較為苛刻。

 

女性高官比例逐年提高,但我國女性參政結構上,“三多三少”問題依然突出:即副職多正職少,虛職多實職少,邊緣部門多主干線少

 

南方日報38報道 記者調查發現,性別歧視、生育成本、家庭矛盾甚至穿衣打扮讓不少女性官員頭頂“玻璃天花板”,上升路受阻。

 

有學者建議國家出臺政策提高女性從政比例,保障婦女權益

 

半個多世紀前,婦女的話事權僅僅只限在廚房。而如今,她們不僅在家庭里和單位上爭取著平等地位,還有許多女性走上領導崗位、積極參政議政。女性從政,成為男女平等、政治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

 

在“三八”婦女節100周年來臨之際,高層次女性人才的發展問題再度受到社會的關注。而活躍在政壇的女性高官,她們的際遇與心路,更具時代意義。

 

以參加全國“兩會”慶“三八”女代表笑稱既特別又光榮

 

女人大代表比例有望提高到25%

 

“這么多年來,我每年的三八婦女節都是在北京開會度過的。參加人大會議審議國家總理所作的政府報告,以這種獨特的形式來慶祝三八,感到既特別又光榮。”全國人大代表、省發改委主任李妙娟笑著跟記者說。

 

“不是我自夸,人大代表里的女代表都是特別細致和認真的。你看看在分組討論現場,帶著電腦,精心準備發言稿的,都是女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深圳市委會主委、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邱玫說,多年來的“三八節”都是在兩會會期中度過,難免有點遺憾,但是在今年國際婦女節100周年這個特殊的日子,她又分外期待將有什么特殊的慶祝方式。

 

昨日,在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團第二組的分組討論中,女代表們的聲音分外響亮。“你看專門把電腦搬到會場來的女代表就比男代表多,她們準備議案特別認真。”

 

“近年來在人大代表中,女代表的數量越來越多,過去是22%,明天聽取的選舉法修正案草案中就把女代表的比例提高到25%,這也是我多年來參與呼吁的。我估計,將來這個比例還要再提高。而且我發現,被選上人大代表的女性特別具有榮譽感和責任感,你從她們的表現也可以看到,參政議政的熱情越來越高。”邱玫說。

 

邱玫還開玩笑說,今天是女代表們的節日,她們肯定都會盛裝參會,“新時代的女性追求外在美和內在美統一。”

 

廳官“四朵金花”為女性從政支招

 

李妙娟、招玉芳、羅遠芳、陳敏……這幾位廳級女干部,在廣東代表團中格外引人注目,而她們在會上眼光敏銳而獨到的發言,也常常令與會者折服。昨日,幾位女廳長也毫不回避地與記者談論起了“女性從政”這一話題。

 

李妙娟:

 

踏實打好每一份工

 

“作為女性,我并不是有意從政,年輕的時候‘一顆紅心’,剛好分配到企業工作,并一路從企業到機關,都是組織的安排。我只是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份工作。”李妙娟很坦誠地跟記者說。

 

她說,無論是下鄉當知青、到企業還是機關,她只是盡職盡責,所謂“在其位、謀其職”,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發改委主任這個崗位確實非常重要,既然組織上信任,也得到干部職工的支持,我必須全力以赴。”

 

李妙娟說:“女性從政確實有困難之處,不能像男同志那么瀟灑,要兼顧家庭和小孩。但既然走到這一步,就必須以工作為重,好在我有很好的團隊,單位的同事就像兄弟姐妹一樣,以非常坦誠的態度對待工作,大家都愿意支持和幫助你做好每一件事。我想這也是作為女性從政的優勢吧。”

 

羅遠芳:

 

比男性更努力,一旦出成績就更易獲肯定

 

作為民盟中央常委、廣東省委會副主委,省教育廳巡視員,羅遠芳也說,一開始并沒想到從政。“我是學工科的,又是黨外人士,本來女性就少。到教育廳工作后,面對的群體都是大學校長、教授,也是男性多女性少。但在工作中,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過多想著自己是女性,潛意識里需要別人的關照。要有不服輸、不服弱的精神。”羅遠芳說,女性在工作中要發揮思路慎密、更有耐心的優勢,堅韌不拔,保持不斷學習進取的勁頭,努力開拓視野和眼界。“正因為女性在工作中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所以一旦把事情做好了,也更容易獲得肯定。”

 

羅遠芳認為,關鍵是做好角色定位和溝通,爭取別人的支持。“我們在工作中也會碰到很多困難,但女性一定要自立自信自強自尊,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修養和知識面,不能落伍于時代,要努力脫穎而出。”

 

羅遠芳說,在平時的工作中,她也經常注意觀察身邊的男領導、男科學家,從中獲得啟發和幫助,而他們也會從她身上獲得啟發,雙方互相學習。“假如說社會上是男女各半,那么女代表的比例還是偏少的,相對而言,負的責任和擔子其實更重。女代表更要做好本職工作。”

 

宋慶齡、鄧穎超、吳儀、彭珮云、顧秀蓮……,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這些女領導以其獨特的魄力和魅力,成為共和國政壇上的“鏗鏘玫瑰”。高層女性領導不斷脫穎而出,顯示當今女性參與國家政務活動和管理的廣度和深度在不斷加深。據統計,目前我國在任黨和國家領導人中有8位是女性。中國女市長總數超670,230多位女性任省部領導(:含副職)

 

經過數十年的政治社會化運動,中國在婦女解放、男女平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女性從政之路依然不平坦,來自傳統的、世俗的、社會的、家庭的等方面的溝溝坎坎橫在眼前,女性的升遷仍頭頂著“玻璃天花板”。在南方日報記者采訪的數十位女干部中,幾乎所有人都訴說著相似的“煩惱”:女強人是一個令女性避之不及的名詞;選拔女干部在不少地方成為充數之舉,始終難以坐上正職;女干部如果性格張揚、穿戴入時,就會被說成是花瓶;不少女領導“后院起火”,婚姻關系不穩……

 

問政調研

 

參政議政列入女性期待前十

 

“我最佩服的女領導是吳儀。她有魄力、敢擔當,拿得起放得下。具有領導干部的果斷、干練、潑辣,但又有女性的柔和、細膩。”一位不愿具名的女性廳級干部說。

 

去年,在省婦聯對廣東婦女十大期待調查中,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生育不再成為職業發展障礙,以及女性有更多參政議政的機會均列入前十位。

 

近年來,我國女性參政總體上呈上升態勢。根據國務院網站資料顯示,在任黨和國家領導人中有8位是女性,她們是劉延東、烏云其木格、陳至立、嚴雋琪、張梅穎、張榕明、林文漪、王志珍。

 

在國務院的28個組成部門中,3個女部長(分別任職監察部、司法部以及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我國目前有230多位女性任省部領導(:含副職),各級女市長超過670,女干部隊伍1500多萬人。在廣東省,省市兩級黨政工作部門領導班子女干部配備率達到53%。全省女干部占干部總數的比例41%,2000年提高5個百分點。

 

如今,越來越多女性走上政治舞臺,帶來了政治文明的新風貌。無論是女廳長、女書記、女市長,還是女人大代表、女政協委員,中國女性從政、參政比例越來越高。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李民認為,這不僅說明女性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提高,也說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進程正在加快。

但是,情況并非數字上看來那么樂觀。與國際婦女參政相比,我國在這方面的進步非常有限。廣東省婦聯婦女研究中心會員、廣州市委黨校教授葛彬說:“女性頭頂上放著一塊‘玻璃天花板’,高層領導職位讓女性看得見,卻極難夠得到。我希望,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能關注這件事關婦女發展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廣東某市檢察院的一位女性副院長也說:“我多年工作兢兢業業,年年評優秀,事事敢闖敢為,領導在人前人后也頗為賞識我,但每到競崗,我總是不在提拔名單之列。”她的同事悄悄地說:“與她同級的都提上去了,可領導即便外調也不愿提拔她,就因為她是女性。”

 

我國女性參政結構上,“三多三少”問題依然突出:即副職多正職少,虛職多實職少,邊緣部門多主干線少。

 

新中國成立以來,女省委書記和省長僅僅出現過四個。目前,孫春蘭是唯一在任的女省委書記。而自青海省省長宋秀巖辭職后,中國女省長出現空缺。在廣東省政府網站所公布的57個部門中,僅有3個女性擔任正職領導。

 

另外,我國全國人大代表的女性比例雖然已經由第一屆的12%上升到第十一屆的21.3%,跟聯合國要求的婦女在議會30%的比例還有不小的差距。在國際上的排名由1994年的第12位下降至2009年的52位。在歷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女性的比例更加低,本屆女委員比例為17.6%

 

女性官員

 

跨過社會和家庭的坎不容易

 

“我感到最遺憾的,還是在兒子小的時候,我沒有陪在他身邊,他整個小學期間我只參加過一次家長會。后來,我發現,自己一和他說話,他就很不耐煩。”

 

一位女廳級干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述說了她從政及處理家庭關系的體會。盡管已經位高權重,但這位母親說最大的虧欠還是兒子。

 

“有從政愿望,同時又有從政能力的女性領導人才,能夠被組織人事部門選拔出來的幾率是非常低的。”步入政壇多年,這位女廳官坦言也遇到“玻璃天花板”。因此,她認為,在與男干部一樣的工作出發點之外,女干部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覺得女性能夠上領導崗位非常不容易,自己是很幸運的,因此要珍惜機會,搞好工作,回報組織,并且維護女干部的總體形象。

 

人們普遍認為,女干部追求完美、感情細膩、心思慎密,工作起來任勞任怨。但不少人有些謹小慎微,抓的東西過于瑣碎,指揮工作也會稍微羅嗦一些。她也不否認這種說法:“所以,我在工作時特別注意要抓大放小,淡化性別特征。”廣東發展銀行廣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王桂芝是單位中“稀有的”正職領導,談到自己的“秘訣”,她認為細膩是女性大多天生具有的,在管理工作中就要展現有魄力的一面,將細膩與干練、豁達相結合。

 

工作責任和家庭責任的矛盾困擾著許多女性官員。“我從許多同事那里了解到,這些的確是個問題。比如我和我的兒子,小孩上中學后,我意識到我再不彌補‘母子危機’,對孩子成長會有永久的傷害。于是,當我從外地調到廣州工作時,就將讀初中兒子帶來。從此,我們朝夕相處,即使我出差也要每天通電話,四年后我們終于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我覺得最幸福的是,當他晚上做作業時,會忽然叫一聲‘媽媽’,笑一笑又繼續學習。”

 

此外,關于女人最敏感的年齡問題,這位女廳官坦言,在三十多歲時,她常處在焦慮中。一方面,當時擔任縣領導,面臨完成經濟指標、擔心出現突發事件的壓力,令她連晚上也睡不安穩;另一方面,作為步入中年的女性,她也時時想到自己要老了,看到二十多歲的人就心慌。后來,隨著工作經驗增多,自信心增強,已經跨入四十歲的她漸漸從容起來,懂得享受工作和家庭的樂趣。她開心地說:“從容,這的確是女干部所需的。這會令你的下級也輕松些。”

 

女干部最尷尬、最害怕的是什么?一位在科研單位工作的女處長說,都是與男女關系有關的。當男同事講黃段子開葷玩笑時,女干部不能太認真地去阻止,否則會令大家掃興,只能不答腔算了。如果與男性的上級或者下級多接觸一些,就怕會被人風言風語地議論。“這一點對女干部的聲譽和心理,都最具殺傷力。”

 

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女干部往往會被外界要求較為苛刻,“方法就是保持檢點和穩重,盡量少到娛樂場所去”。女廳官笑著說:“這也是照顧老公的想法,有利后院安定。”

 

婦女學者

 

公選不能變成選“公”干部

 

女性領導結構中,越到高層人數越少,越是高層越呈現“單棵獨株”。其原因,一是女性成才的整體后備力量素質薄弱;二是干部選拔任用中許多外部環境因素對女性成才不利。對于這種女性發展“玻璃天花板”問題原因,一些婦女問題的研究學者表達了不同的看法。葛彬教授認為:原因有文化因素和機制因素。

 

她說,人有生理性別是社會性別之分,社會傳統文化對男女角色進行了定義,譬如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很多人認為女性不需要奮斗,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這都是文化因素對女性的歧視。另外,在目前的人才選拔機制上,沒有做到對女性的絕對公平。很多選拔面試中,面試官員往往會傾向于給男性競爭者多一點分。

 

華南師范大學婦女研究中心主任王宏維教授對此也有同感。她表示,現在許多地方進行公選干部工作時,對女性或多或少有偏見,選出來的干部中女性比例較低。“公選干部不能變成選‘公’干部,要出臺政策提高女性從政比例,來保障婦女權益。”她說。

 

葛彬建議,政府有責任為女性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和提升自身素質的通道,制定公平的政策,改進用人選拔機制,加強對女性的文化教育,真正實現男女性別平等。社會特別是對單位“一把手”普及社會性別理論,消除對女性的歧視觀念,更多地關注能力。另外,全社會也要共同關注生育成本的問題,改變傳統全部由女性承擔生育成本的觀念,讓男性也休產假,更多地參與家庭事務。

 

在一次調研中,在回答“您是否為一把手”的問題時,70%的女性領導選擇“否”。這種缺乏自信心的現象,是阻礙女性自身成長的重要因素。在惠州工作的女士(化名)的經歷就是很好的說明。今年初,女士因表現突出獲得了晉升科長的機會,是部門正職。說起來也不算什么,但她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就是因為擔心無法兼顧家庭。“有家庭、有孩子的女人,當一把手肯定會力不從心。”女士一直有這種感受。

 

同時,提高領導水平也是女干部自身的必修課。王宏維說:“省委書記汪洋最近寄語廣大婦女,以有為謀有位,以貢獻謀福祉。的確,女性只有學得好、干得好才會嫁得好。提高自身素質,端正人生態度,才是女性提高地位、實現人生價值的自我解放途徑。”

 

陳至立:

 

高層次女性人才發展不盡如人意

 

全國婦聯近期啟動了高層次女性人才成長的研究工作,旨在推動“玻璃天花板”的拆除。

 

32,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至立在與網友交流時說,女性的地位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女性就業的人口已經占總就業人口的45%以上,公務員當中女性也占到40%以上。現在本專科的女大學生占大學生的比例達到了49.8%,碩士生已經達到了48%,博士生也達到了34.7%以上。

 

但她也指出,高層次女性人才的發展還不盡如人意。女科技工作者雖然占總數1/3,但是院士、所長的比例很低,院士當中只有5%的女性。

 

她坦言,女性在事業成就過程當中確實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女性要生育、撫育孩子,在事業生涯當中有一段時間是有困難的,不得不停下來至少半年,或者懷孕期間多少受點影響。這不是女性個人的事,是社會人類的延續。女性不僅是為家庭做貢獻,也是為社會、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因此她呼吁要在政策上給女性一定的支持,她認為這是社會對女性特殊貢獻的補償。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