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8 13:03:15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香港3月8日電(記者陳靜)2001年春天,剛從一段身心疲憊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的馮元新準備給自己放個長假。就在此時,一家名叫“小母牛”的國際扶貧組織邀請她加盟正在創立中的香港分會。 “我當時非常掙扎。”一方面因為這條充滿未知與挑戰的道路令她忐忑,而另一方面那份長久以來對公益事業的鐘愛讓她心潮澎湃。她說:“我想嘗試一下。” 9年過去了,馮元新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此時身為“小母牛”香港分會行政總監的她短發淡妝,知性從容,深色套裝顯得職業與干練,而脖子上那一串顏色靚麗的項鏈又顯露出她女性特有的魅力。 馮元新回憶說,“香港‘小母牛’分會成立的時候只有我一個員工,壓力確實很大”,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不僅要去募款,要管理財務,也要承擔很多瑣碎的小事,比如買鉛筆、買墨盒。 “一開始的時候沒有很多專業的知識,真的不知道從哪里開始。”不過,“我一直想做直接可以幫到人的公益工作,而這是一個機會。”盡管大學本科讀的是經濟,馮元新表示自己沒有從商的想法。父親是教師,母親是護士,讓她從小就擁有一份希望幫助他人的愛心。 她說,加入“小母牛”不久,一次到四川藏區的探訪經歷讓她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剛工作幾個月我就和美國同事去康定考察項目,那是我第一次探訪農戶,也可以說是一次深刻的學習。” 與農戶面對面交流,收獲的感動讓她感覺不虛此行。“為了感謝我們的幫助,農民拿出最好的東西招待我們,雖然只是花生和板栗,但你能感到他們的熱情和真誠。”她切身體會到,自己的工作帶給別人以及自己的快樂。 說起第一次接到捐款的情形,她依然難掩興奮,認為自己很“幸運”。那是一間國際學校的小學部,經過朋友介紹,她結識了校長,并取得同意讓她來學校搞活動。“我走進教室將活動講給同學們聽,因為學生年齡太小,我必須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向他們解釋。” 結果令人意外,她一下募集到50多萬港元,這不但令同事對她刮目相看,也令她走下去的信心大增。 時至今日,香港“小母牛”分會已經擁有一支充滿干勁的團隊。在他們的努力下,“小母牛”的籌款與推廣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剛過去的財政年度,盡管受到經濟不景氣的沖擊,其募集的捐款仍達到2700萬港元,是上一財年的一倍。 她說,很感謝這份工作,給了她難忘的人生經歷,認識了一批支持慈善事業的有心人,也讓她有機會通過走訪四川、青海、安徽和云南等地,感受當地民眾堅毅不屈、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提醒她珍惜眼前的時光。“我一定會和孩子分享我的這些經歷。”
說起家庭,既是妻子又是兩個孩子母親的馮元新臉上多了幾許柔情。她說,丈夫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在內地和香港之間跑,自己盡量多和孩子在一起,但很多時候也不得不把他們交給父母或者保姆照看。說到這里,她的眼角有些濕潤,“給他們的時間真是不夠,現代女性都會有在生活和事業之間的掙扎吧”。
對于未來,馮元新有很多打算,在香港眾多慈善組織中,“小母牛”還很年輕,將來的努力方向是讓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能夠有更多的人參與捐款幫助扶貧,自己能夠走訪更多內地的貧困家庭,為他們帶去援助。
婦女節之際,她也呼吁說,希望更多男性同胞能夠加入慈善事業。“雖然女性天生同情心比較豐富,一般認為很適合慈善工作,但男性往往能提供不同的看問題角度,這可以讓兩種性別優勢互補。”
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