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
□記者李敬欣魏浩寧田甜文圖
今年2月份,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蘭考縣委常委何慧麗帶著蘭考縣南馬莊村農民來到鄭州,推銷生態養殖法養成的土雜豬(本報曾報道)。前日,何慧麗又召集鄭州市多名市民,到該村養殖戶的家里,實地探訪,并現場簽訂認購土雜豬。
農家飼料 養出滿年豬
當日上午10時,近10輛車駛進蘭考縣三義寨鄉南馬莊村。在該村,兩棟土黃色小樓吸引住了市民:泥土做墻皮,鋼梁和木板做墻體。“這房子抗震隔音、無毒無輻射,是環保樓。”南馬莊村支書張硯斌說。
隨后,市民們被帶到村民付玉平家,“快樂養豬示范戶001號”的牌子,掛在大門口。小院中,大部分空間被用作豬舍。院門口架子上,堆放著喂豬的飼料。付玉平說,土雜豬需要用麩皮、豬草、玉米等喂養,除必須注射的疫苗之外,這些豬不會接觸到添加劑等化學物品。為提高豬肉品質,他們將生豬的生長期,控制在12個月左右。
付玉平說,他們用的是快樂養豬法,“豬快樂,才是健康的”。
對比5個月就長成的品種豬,付玉平的養豬成本要高出許多。但他表示,飼養土雜豬的回報,比普通豬要高。“今年2月,付玉平帶過去的豬肉,以每公斤40元的價格,被鑫苑名家的居民搶購一空。”何慧麗稱,南馬莊村目前已有7戶農民養殖土雜豬,生豬存欄量在50頭以上。
城鄉互助 這僅是開始
又探訪了其他養殖戶后,有的市民與養殖戶商量“定購”尚未成熟的豬。對此,在返回村委會后,負責生態豬養殖項目的大學生,為大家重點解釋了認養協議:
養殖戶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成品豬,飼養過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劑,親和待豬,為豬提供多樣化飼料;豬肉的價格,不能低于普通飼料喂養豬肉市場價的兩倍;消費者提前交付預付款500元,供生產使用。
中午時分,在何慧麗的主持下,消費者代表開始和養殖戶簽訂認購協議。市民現場認購土雜豬34頭,另有16頭被其他市民電話認購。
在現場,河南農大“社區支持農業”項目志愿者于帥鋒說,為了讓消費者掌握養豬動態,他負責把養殖戶的養豬日記,通過網絡傳給消費者。
“看到這一幕,我很感動……”何慧麗說,一來城里人能吃到健康食物、為農民增加收入;二來也可以建立起城鄉群眾之間的經濟聯系、社會聯系和精神聯系。城鄉互助,這僅是一個開始。(相關評論見A31版)